鷹角讓我哭得最慘的一次

遊戲葡萄 2024-05-06 17:35:27

2024音律聯覺彩排現場,工作人員指著舞台兩邊的座位,“兩邊的觀感不好,今年全砍,那塊不賣了。”

今年他們開了8個場次,4天,下午晚上都演。演出強度是以往的一倍。

但就算這樣,票還是買不到。開票十多分鍾,朋友就找我訴苦,到底是誰搶了票?他今年是去不成了。

也是,今年畢竟是《明日方舟》5周年,這次的音律聯覺確實比過往任何一次,都要特殊。

(本文現場圖素均攝于彩排,與正式公演有差異)

01

4月29日下午匆忙趕到「音律聯覺」彩排現場,穿過通道,我撞見了火箭升空。

莫名其妙,我站那兒哭了。

我不算《明日方舟》的核心玩家,聽過《Ad astra》。那是去年周年的「孤星」。我那時淺玩過,沒仔細看劇情,也沒管它和哪個角色有關。

但那個瞬間就是有什麽東西在那裏:

孤星的音樂響起,屏幕打開,一個高聳的火箭出現在舞台中央。

倒計時一點點靠近,工作人員們激動壞了,從我旁邊錯身而過,蜂擁著到場館中央的觀衆席。

那瞬間,交響樂團拉響的管弦樂像氣浪一樣席卷到四處看台,上升到屋頂,一陣白霧與黃光閃過,碩大的火箭就這麽緩緩起飛……

落淚,哽咽,我覺得太丟臉,避開人群,躲到走廊,就這麽遠遠看著那火箭在交響樂團的上方越升越高,直到沒入漆黑的上方。余音消散。

“媽的,真是莫名其妙……”

我去過的遊戲音樂會也不少。

交響樂的排場多大啊。去年《原神》音樂會,我就在幕後。一個舞台,一個個樂手上去,指揮手勢一起。聲音震撼得很,連音樂的質地都變了。

專心搞IP的音樂會也有意思。舞台機關多得要命,高科技堆得華麗。幾百人在後台輪轉調度,恨不得一個節目換一個技術。

正式晚會模樣的也有。比如《王者榮耀》2018年的音樂盛典,你光看嘉賓名單就懂:韓紅、華晨宇、李宇春、毛不易、五月天、蕭敬騰……

遊戲音樂會,這幾年是真的多。大家辦得都走心,都有自己的想法,投入還個頂個的大。

但讓我哭的,唯這一次。

看著節目結束,場館漸漸暗下來,我總覺得,鷹角辦音樂會,好像真是和以前不大一樣了。

02

之前撞見的一個方舟玩家很有意思。

去年五一,她前一天才從音律聯覺出來,後一天就拖著行李箱逛嘉年華。看到有人打招呼,還會從行李箱裏一頓掏,把DIY的角色物料送給玩家。

問是資深老玩家?人家擺手說好久不玩了,念書忙得很沒空……但每年一到五一,自己一定會重新下回遊戲。她指著周圍的人群說。

“每次看到周年版本和這個氛圍,就忍不住要回去看看。”

鷹角做的活動,氛圍哪裏不同?

這年頭有點余裕的都在搞音樂會,一個個地把賬本丟一邊,說,不管ROI,虧本也要給玩家福利。但廠商做事兒終歸收著,辦個一兩場就差不多了。

唯這鷹角是年年虧年年做,還要年年都不一樣。一次兩次就算了,年年如此……

那就說明,這幫人是真有一些特別的東西要給到玩家。

聊了幾年我覺著,鷹角要給玩家的東西始終就一個:身份。

一個音樂人告訴我,音律聯覺是給玩家一種審美的自豪;

一個核心玩家說,這音樂會是給玩家一種特殊標簽……

也許他們說的都對。因爲看得出,鷹角自己每年也在琢磨。

第一年算嘗試,自由得很。這幫人跟做音樂節似的,按風格去攢音樂,就是要讓玩家蹦跶個爽、聽個爽。

這裏的身份,是音樂逼格。

第二年和第三年,他們想超預期,要讓角色們跳出産品劇情,去拍電影,去緝拿怪盜;要讓舞台加上各種牛逼的全息屏、激光表演……

這裏的身份往上一擡,成了審美逼格。

——無論是哪種逼格,玩家都會因爲喜歡這些,獲得引以爲豪的身份。

仔細一想,鷹角這幫人也是青澀過,踩過了許多的坑……

而到今年,音律聯覺也變得熟稔——我覺得他們現在想給玩家的身份,只一個:《明日方舟》玩家。

03

這是《明日方舟》的第五年。

今年音律聯覺帶著玩家回溯了一遍旅程,沿著一個個國家走一遍,和玩家們熟悉的角色們挨個見一面。

炫了3年技術的音律聯覺,這回倒是返璞歸真起來,只想把回憶講透。

怎麽做?把故事壓縮成瞬間,變成能被所有人捕捉到的一種情緒,然後調度舞台的一切,去放大這些情緒。

比如推進之王的節目,它是新圖,是定制CG,是篇章開幕的雄獅雕塑,是女歌手Mary Clare的咆哮;

比如四周年的展現,它是《Ad astra》,是孤星CG,是交響樂隊近距離的沖擊,也是那個向上的火箭;

爲了讓氛圍對味,他們給火箭尾部裝了噴氣設施,讓舞台能下大雪,讓水幕從天而降;

爲了讓玩家看得過瘾,他們今年搬了一個超長超大的屏幕到舞台上,比過往任何一次都距離玩家們更近;

再比如《明日方舟》本身,它是這所有的國度、角色、場景……但如果再往更早去尋找玩家的回憶,那它或許就是「Starset」樂隊。

鷹角是真喜歡這個樂隊啊。

2017年首曝《明日方舟》時,他們給3個PV視頻用的配樂,全是「Starset」的作品——核心玩家們與方舟第一次相識,以及等待它上線的兩年記憶,就是「Starset」。

今年音律聯覺回溯完所有,最終回到終點,終于將「Starset」請上台,也是把來到這裏的、看到這一切的玩家帶回了出發的起點。

所有的情緒、回憶,所有人,都回到了最早的身份:《明日方舟》玩家。

——你引以爲豪的不是你所喜歡的什麽,而是喜歡上這些東西如此之久的你自己。

直白的煽情,但用在五周年……倒也矯情得剛剛好。

04

寫了3-4年音律聯覺,寫累了,也把話寫絕了。

說深化IP?說拉産品活躍?說廠商怎麽又贏?拿那些商業話術,去解釋爲什麽幾千上萬人湧向這裏,一年又一年……解釋得通嗎?說得通,但沒勁得要死。

我覺得,肯定有些更本質、感性的東西。

4月30日大聯排,我又去看了孤星的火箭升空。

《Ad astra》的管弦樂在上升,CG裏的三位角色在上升,故事向著群星上升……直至台前幕後這無數工作人員最終讓火箭上升,讓它前往某處。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那天自己到底爲什麽會哭出來。

現在隱約覺得,這種上升是最觸動我的意象。或許對其他人來說,能讓他們哭的就不是孤星,可能是阿米娅和她的小提琴,是凱爾希,可能是他們喜歡的任何內容……

之前我問過,你們帶玩家回憶,給玩家身份,所以音律聯覺,就是一個給核心玩家的禮物嗎?

得到的回答說,不止,只是把過往5年的內容壓縮成某個情緒。核心玩家肯定能明白,但這個情緒對其他人也一樣有效。

也對,不是核心玩家的我,確實被擊穿了。

但擊穿我的東西又來自何處?是導演的技法?是音律聯覺這幫人太會做內容了?還是《明日方舟》這個遊戲就是積累到了位,人家如今大道至簡,只用一個瞬間就能把我幹趴下……

對,都對,但就是少了點什麽。

苦悶得很,我一直四處尋找著能量的來源,直到在大聯排看到了這樣的時刻——哪怕很抽象,但這就是我被擊穿的理由。

那是在所有節目接近尾聲的時候,音律聯覺放了一個回顧2021-2024的VCR,聊過往的坎坷,感謝玩家們的等待。

VCR最後一cut,海貓現身。

那是個很神奇的鏡頭。音樂會現場是一個超長的屏幕,海貓錄好的感謝視頻在正中間,兩邊則是實時用攝像機拍攝的觀衆席;

但那時還在彩排,兩邊空無一人的座位,只是標著座位號,一個個靜默地從內場延伸到看台。

官方和觀衆,就這麽一齊在台上。

一個准備著感謝,一個即將到來。

也是那一瞬間,你太容易想象到,這裏坐滿了玩家後,大家被攝像機拍到的笑臉和海貓同時出現在大屏幕的時刻;

以及,那時我身旁及身後被燈光打得暗紅的所有椅子,它們被玩家們填滿,閃爍著熒光棒的時刻……

也是那一瞬間,我才理解“感謝玩家的等待”不是一句官話。真的只有當玩家們湧進來,湧進這個場館,那之後的一切才是完整的作品。

我也想問,這麽年年虧,年年辦,到底能圖個啥?是“深化IP”?“增加用戶粘性”?可覺著一旦問題說出來,聽著都蠢,想了想,可能還是因爲鷹角上下都喜歡做這件事,喜歡著這個空間。

這幫人在這個舞台做重新創作。他們讓阿米娅穿上公主裙,演繹童話;讓W穿上緊身皮衣,化身怪盜,四處搗亂發密函……

和玩家一樣,他們也期待著,讓這些角色跳出劇情、調性的限制,穿上可愛的衣服,去另一個官方舞台經曆有趣溫馨的故事,然後播放著他們每一個人最炫酷的BGM。

一直以來,我花了太長時間考慮,音律聯覺的創作者們要給玩家帶去什麽,他們能創造什麽奇觀。

但其實,音律聯覺如此不同的原因就在這裏:這幫人和玩家一樣,喜歡著同樣的東西,真心實意。

所以,那一刻之所以能擊穿我,遠不止舞台技法、官方用心這麽簡單,是因爲它還壓縮了如此多的東西:

無數台前幕後創作者的願望;

無數湧向這裏玩家們5年的回憶;

無數喜愛著《明日方舟》的人們的情緒。

那之後,火箭升空,裹挾著這些情緒,去到了下一段旅途。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