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會長:所謂“産能過剩”實際並不存在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13 19:15:41

以“互信與合作:變局中的選擇”爲主題的2024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5月13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會長羅維堅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發展新質生産力爲外資帶來發展良機,相信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將會更好。所謂“産能過剩”實際上並不存在,一些人對此過于擔憂了。

中國正大力強調新質生産力。“新能源、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以及農業科技等領域的新興産業,都是新質生産力的組成部分,範圍很廣。”羅維堅表示,發展新質生産力將給在華外資企業帶來很多機會。目前全球經濟大環境不是很好,更需要借助發展中國新質生産力的契機,爭取做大經濟蛋糕。

中國連續兩年提出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今年一季度5.3%的超預期增長令人振奮。羅維堅認爲,去年中國5.2%的經濟增長率在全球仍處領先地位。很多人可能習慣了中國過去的7%、8%的經濟增長,但以中國目前巨大的經濟體量,5.2%其實是非常可觀的數字,制造了很多商機,給國內外企業帶來更大信心。相信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會超過去年,對整個世界經濟來說都將非常令人鼓舞。

西方輿論正炒作中國“産能過剩”話題。羅維堅坦言,所謂産能過剩是一個相對意義上的問題。像中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産能在某些方面必然有所儲備,以保證整個工業、經濟體系的穩定性,不可能隨時都把所有産能完全消化。因此,所謂“産能過剩”實際上並不存在。中國的巨大生産能力也可以對中國以外的世界市場起到平衡作用。目前出現的“過剩”現象,可能是過渡期的表現,還需要逐步發揮和消化。“很多人可能是過于擔憂了,這是不必要的。”

中國和馬來西亞、中國和東盟之間的經貿合作十分牢固。東盟已連續4年成爲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羅維堅說,馬來西亞和東盟與中國的高水平經貿合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過去二三十年的經濟合作、貿易往來所造就的,東盟因而也能取代歐盟,成爲中國最大貿易夥伴。

今年也是中國和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羅維堅說,馬中友誼深厚,無論是政府還是人民之間,都有很高的交往水平。中國已連續15年成爲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馬來西亞也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這些成就來之不易,馬中之間也沒有在重大問題上的矛盾。用馬來西亞領導人的話說,馬中建交50周年,雙邊關系正處于曆史最高峰。羅維堅說,相信馬中友好關系還會繼續加強,他對此非常樂觀,也很期待。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