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說這9句話,是在向父母求救:我抑郁了,千萬別逼娃

菁媽育兒 2024-05-15 11:04:03

文|菁媽

著名的歌星李玟因爲抑郁症自殺離世!

奧運遊泳冠軍菲爾普斯長期受到抑郁症的影響。

清華才子高曉松據說也有抑郁症!

環球時報高管付國豪也是因爲抑郁症離世!

楊麗萍的舞伴王迪,在44歲的時候也因爲抑郁症去世!

這些明星和名人他們要錢有錢要勢有勢,可以接受最好的醫療服務,但是卻因爲抑郁症而離開了……

更讓我們覺得膽戰心驚的是:抑郁症在青少年群體中發作也不低!

根據《2022年國民抑郁症藍皮書》顯示:青少年群體14.8%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抑郁,而其中有一半是在校的大學生。

這個抑郁症藍皮書裏面顯示的大多數是已經因爲抑郁覺得非常難受去醫院就診了,而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人有輕度的抑郁,這些抑郁的人他們還有一些自我的調節能力。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能夠給予足夠的關愛,能夠關注孩子,給更多的愛給孩子,在家庭溫馨的這種環境下,這些抑郁症的孩子,還能夠靠自己的能力慢慢的調節好,甚至不用吃藥。

但是讓人可悲的是很多父母對于孩子抑郁的一些症狀並沒有了解,甚至還覺得孩子是懶是笨,反而還會動辄打罵孩子,導致孩子的抑郁症加重。

在央視2021年推出的紀錄片《我們如何對抗抑郁》中,就想到一個真實的案例,初三抑郁症的孩子鍾華在醫院確診抑郁症之後,父母放下了對她的高期待,允許她休學一年好好的治療,一年之後得以複學,而好了之後鍾華跟他的媽媽說,如果媽媽像其他家長一樣說他是矯情,他可能當時就從窗口跳下去了。

而鍾華自己對自己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而且是積極的求助。但有一些孩子抑郁症,他並不會跟父母說自己哪裏不舒服,而是用一些隱晦的語言來跟父母表示,在向父母求助,所以身爲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這些求助信號。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說這9句話,極有可能是在向你求助

第1句:無聲的話

也就是回到家裏面不跟父母打招呼,回到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關上門,平時孩子非常的喜歡跟父母聊天,但是抑郁症的孩子卻是郁郁寡歡,不喜歡跟父母聊天,這其實是因爲孩子心裏面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不想理父母。

第2句:不想動

孩子在周末的時候,可能就是從早上睡到晚上,叫他去哪裏他說我不想去我不想動,郁症的孩子對生活沒有什麽追求,更加沒有什麽生活的熱情,所以懶洋洋的,甚至連叫他吃飯叫他洗澡他都不想動。

第3句:別煩我

抑郁症的孩子非常的敏感,容易爆發脾氣,有時候父母可能就叫他,哎呀你吃個飯呀,你去洗澡呀,要不要出去玩他就會說別煩我。

第4句:不知道

當孩子出現抑郁症的時候,會出現非常明顯的記憶力減退,分析能力也會下降。

有時候你問他這個事情他就說不知道不記得了,學習成績也在直線的下降,老師可能會經常跟家長說,孩子上課不認真聽,回答問題也回答不出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一種抑郁症狀態。

第5句:不想吃

父母叫孩子吃飯的時候孩子就不想吃飯,這其實是跟孩子以前的食欲對比,比如說孩子以前特別喜歡吃東西,或者是吃飯的時候胃口比較好,但是這段時間吃什麽都不感興趣,甚至吃完之後還會嘔吐,這其實也是抑郁症的一種表現。

之前江西的學生胡鑫宇之所以自殺,也是因爲抑郁症,而他在自殺的前一段時間裏面就出現郁郁寡歡,不想上學,而且胃口變差的情況。

第6句:不要

比如說平時父母帶著孩子出去旅遊的時候,孩子是很喜歡的,但是當孩子出現抑郁症的時候,你叫他去旅遊叫他去玩,他就說不去,你叫他要去幹些什麽事情,他就說不要,總是會拒絕。

這其實是抑郁症一種非常典型的症狀,也就是逃避,他會逃避一切,覺得床外面的世界陌生而充滿危險,困難重重,不想跟別人接觸,所以這些抑郁症的孩子就喜歡待在自己的那張床上,一呆就是一整天,甚至吃飯,都是在床上吃的。

第7句:不想睡

抑郁症的孩子雖然整天躺在床上,但其實很容易失眠,在晚上媽媽看到孩子的燈還在亮著,就問孩子:你怎麽還不睡覺?孩子卻跟媽媽說:我不想睡或者是睡不著。因爲他的生活作息混亂了,所以他的能量很低,經常就是晚上不睡覺白天就睡不醒。

第8句:難受,這疼那疼

我們的心理狀態也會影響我們的軀體症狀,當孩子出現抑郁症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各種腰酸背疼,比如說脖子疼,頸椎疼,頭疼,胃疼,總之就是這裏疼那裏疼。

在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說這裏疼那裏疼的時候,很多家長可能會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沒有任何的生理上的問題,很多家長可能就以爲孩子矯情,你一定要警惕,這可能是因爲孩子已經出現抑郁症了。

第9句:以前

以前或者是小時候有一次我不好好吃飯,你就打我了,其實就是抑郁症,有一個主要的症狀就是會回憶,反複地去咀嚼,在回憶中找到一些痛苦的回憶,如果你的孩子經常回憶小時候你對他不好的場景,那極有可能是抑郁症。

作爲家長當發現孩子時不時冒出這9句話的時候,一定要多觀察多了解,一定要警惕你的孩子,可能是抑郁症了,這個時候你要多關心孩子,多愛孩子,千萬不要說孩子矯情,也千萬不要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只有父母的關心和愛,才能讓孩子調動自己的求生的欲望,調動自己的調節能力,慢慢的走出抑郁症,當然如果自己沒有辦法搞定的話,一定要及時地帶孩子去相關的正規機構去治療。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3 阅读:909

菁媽育兒

簡介:混迹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