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斯·維倫紐瓦、郭帆做客新浪潮論壇,共探科幻電影創作與魅力

戲客 2024-03-17 13:46:47

近年來,科幻電影在全球範圍內持續引發熱潮,衆多優秀科幻影視作品頻頻出圈,不僅吸引了大量觀衆走進影院,更在各大影視平台上取得了驚人的點擊量。科幻影視作品的發展爲觀衆打開了全新的觀影領域,更爲影視創作帶來了無限可能。科幻著眼未來、關注未來、屬于未來,力爭將影視創作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層面和藝術表達領域。從《流浪地球》,再到近期上映的《沙丘2》,這些科幻巨制無一例外都成爲了話題之作。它們爲何能如此引人入勝?我們究竟爲何需要科幻電影?本期新浪娛樂主辦的新浪潮論壇于3月15日邀請到了《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帆以及《沙丘》系列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與主持人袁野共同深入剖析科幻電影的魅力,並探討其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性。

《沙丘》系列“兩極”鏡頭極具張力,《流浪地球》系列情懷敘事倍加震撼

《沙丘2》的熱映,不僅在視覺特效、故事情節上爲觀衆帶來了別樣震撼,更觸發了人們對科幻世界的無限想象。在看過《沙丘2》後,不少觀衆都會提及另一部備受矚目的科幻巨作《流浪地球》系列。兩部作品都巧妙地將宇宙的無垠、人性的探索以及創造曆史的沖動結合在一起,那麽作爲《流浪地球》系列的導演在看過沙丘後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郭帆導演表示自己特別喜歡《沙丘2》中召喚沙蟲的小裝置。此外,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在影片中常用到極大全景和沙粒閃光此類的極微觀特寫,這樣的“兩極”鏡頭讓畫面張力以及戲劇張力進一步被拉開,加深觀衆代入感,也給自己帶來不少啓發。

當問及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對《流浪地球》系列有著怎樣的印象時,他表示自己非常感動。電影對家國情懷、犧牲精神、悲痛的描述,大師級的視效,宏大的敘事和複雜的鏡頭,都十分震撼,導演也倍受啓發。

共話改編難題:精神內核改編及原著內容取舍挑戰

衆所周知,“沙丘”和“流浪地球”都是根據原著小說改編的,當提到改編時遇到的困難、在意的部分以及如何來平衡原著與改編這一問題,郭帆導演表示原著裏精神內核的部分改編起來相對困難,需要在保留原作精神內核的同時,將文字具象化地展示。

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則認爲要把故事本身下沉到宏大場景中的細節,這個過程較難取舍。此外,如何將小說裏有電影語言和質感的內容用簡約的方式呈現,讓觀衆能通過影像和其他表達感受到也極具挑戰。

此外,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還就“改編過程是否要忠于原著的精神內核?”這一問題與郭帆導演進行了討論。郭帆導演表示,《沙丘》作爲長篇小說,角色細節刻畫多,而自己只借助了短篇小說《流浪地球》的世界觀,因此也有更多的想象與發揮空間。對此,《流浪地球》小說原作者劉慈欣老師也持非常開放的態度。同時,電影在時長上比較受限,喜歡原作的粉絲越多,改編時越無從下手,取舍也變得非常困難。

科幻電影帶來看世界的不同視角,觸達不可及的話題

當提到在如今這個迅速發展的時代中科幻究竟意味什麽,爲何需要科幻和星辰大海?這一問題時,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率先表示,自己認爲人類將自身置于未來空間中去做試想是很有必要的,因爲其展現了希望。而自己熱愛科幻則是因爲它能讓我們觸及平常難以觸及的一些話題,甚至去到不可及的位置。

郭帆導演則表示科幻片可以幫助我們用不同維度,不同視角審視世界,在《流浪地球2》中李雪健老師拿著小白點給大家看的片段也是基于此創作的。當我們以科幻的視角看待世界,就會變得謙虛,不僅能看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不好,更能看到所有的希望與生活的美好。

對此,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也表示深有同感,自己在看《流浪地球》前的早上收到了女兒發來的一張照片:天空中的白雲像一條一條的線,細看也是由非常密集的點構成的。自己與女兒圍繞照片進行了討論,也談到了關于存在和未來的問題。幾個小時後在《流浪地球》中也看到了“小白點”的圖景,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關于電影的“偶遇”。

郭帆導演表示自己與《流浪地球》的特效指導徐建老師同遊新西蘭時,偶然間看到了天、星空、銀河,聯想到或許離我們幾百、上千光年也有文明存在。我們這個地球能夠給它們傳遞什麽信息呢?基于這一點,自己希望地球能夠傳遞出美好的、帶有希望的信息,也希望當另外一個文明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能保持這個狀態。這也是《流浪地球》在影片中想去傳達的信息,即在那個情況下,我們應該彼此珍惜、團結,追尋著我們共同的目標與美好。

此外,兩人還就短視頻、流媒體、遊戲等衆多新消費事物出現的當下,科幻電影該如何吸引年輕一代的觀衆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郭帆導演表示自己和團隊曾針對年輕觀衆進行調研,了解文化消費的變化和趨勢,他認爲與年輕觀衆的互動性以及即時反饋非常重要。年輕觀衆習慣于通過短視頻在短時間內獲得快樂,但電影只有幾個點給到年輕觀衆這樣的感受,且爲此要等很久。他表示在創作第三部時也會考慮到年輕觀衆的需求,嘗試做到更多的生活比喻、更多的連接、更多的互動以及更多的即時反饋。

丹尼斯•維倫紐瓦則認爲走到電影院當中相聚是非常珍貴的一刻,同時也需要在不同消費形式之間和電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回到電影院之中。

與微博網友“哲學”互動,維倫紐瓦稱想來中國取景

論壇上,主持人袁野化身網友“嘴替”與兩位導演探討了部分有趣的問題。其中網名爲“諸葛孔蛆”的微博網友問道,兩位導演都很擅長展現巨型物體,如《沙丘》中的宇宙飛船和沙蟲,《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動機和太空電梯,對于電影中所展現的巨大元素是怎樣構想的,又是怎樣落實和做到的?

郭帆導演提到自己其實對這些巨物並沒有專注性的喜好,但當方案落地時,自己也有被震撼到,因此更激發了自己的興趣。丹尼斯•維倫紐瓦則提到自己和團隊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去設計沙蟲這種《沙丘》裏最具象征意義、最特別的造物。

丹尼斯•維倫紐瓦更表示自己還會和攝影師嘗試做大型設計,利用運鏡的方式將巨型造物拍攝下來。郭帆導演對此也表示認同,在拍攝龐然大物時,不光要留出拍攝空間,在做特效時,整個巨物的體量感也是難以完成的。

網友@吃辣火鍋別叫我 則問到兩位導演在跟遠距離時間線的內容打交道後,會不會對現實生活中的理解産生一些認知上的變化,如:拍完科幻片後,如何看待生活,怎麽看待時間這些實體概念?

對于這一問題,郭帆導演表示通過我們的想象和科幻的載體,可以打通時間。愛因斯坦曾在晚年的時候說過,“過去、現在、將來,時間都是一種幻覺。”自己期望可以通過想象、作品讓它變成一個幻境,通過對過去那面鏡子的研判,去想象美好的未來。丹尼斯•維倫紐瓦則認爲“我們其實都是過去的囚徒,人類總是在犯相同的錯誤,曆史總是重複的。所以,如果我們要進化,需要通過科幻來找到不同的門和窗,讓我們開啓時光的不同出口。”

論壇現場還帶來了“沙蟲幹”“土筍凍”和“驢打滾”等跟“沙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中國特色美食給維倫紐瓦導演,並由郭帆導演進行了簡要介紹,隨後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更表示很喜歡中國,會尋找機會在中國取景,同時也期待能與郭帆導演有機會合作。同時,新浪微博副總裁陳春、傳奇東方CEO劉思汝出席論壇並與兩位導演合影留念。

在本次“新浪潮論壇”中,兩位導演共同分享了自己在創作時的心得與感悟,並進一步诠釋了科幻的意義,即爲人類的理想與希望。期待在未來,能夠看到更多來自兩位導演的精彩作品,也期望能有更多影視創作者走入科幻領域,在前沿的科學之上展開藝術創作。

0 阅读:7

戲客

簡介:聚焦熱門影視劇籌備,關注娛樂圈最有潛力的新生代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