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聞手法、文學筆法寫就的典範之作——評報告文學《山這邊,山那邊》

人民網 2024-05-19 17:35:33

《山這邊,山那邊》勞罕 邢宇皓 盧澤華 常河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吳村村景。圖片由安徽省郎溪縣委宣傳部提供

洑家村村景 圖片由江蘇省溧陽市委宣傳部提供

【讀書者說】

長篇報告文學《山這邊,山那邊》的一個重要突破在于新聞手法與文學筆法的完美融合,作者把一個重要題材寫出了令人稱羨的完成度和鮮明的特色,成就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典範之作。

以勞罕爲首的作者團隊將政治站位和時代責任化爲現實觀照和人民情懷,從報道事件的記者到書寫故事的作家,近30年來,他們持續關注蘇皖兩省交界處伍員山兩邊的安徽下吳村和江蘇洑家村,多次赴兩村蹲點調研,深入觀察、細致記錄了兩村的發展曆程,先後發表了《山這邊,山那邊……》《三年再訪山兩邊》《蘇皖兩個相鄰山村的歲月嬗變》等多篇調研報道。這些作品發表于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我閱讀了多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字中展現出作爲新聞人的紮實腳力和獨到眼力。新書《山這邊,山那邊》在這些調研的基礎之上精心創作錘煉而成,讓我感受到不同以往、超越以往的閱讀體驗。作品在結構上的處理,呈現出寬闊密實的空間系統性和根脈壯碩的曆史縱深度,恰好與從分田到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這一山鄉巨變的偉大曆程相契合,具有宏大的史詩意味,而事件和細節上的精心精准刻畫,則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于鄉村振興微觀實際的認知。

作者堅持近三十年跟蹤一山兩村之變,多次蹲點守點,紮根山鄉深度調研,無論作爲新聞工作者還是文學創作者,這種對兩省兩村親曆性、大跨度的深情書寫,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值得我們深深致敬。《山這邊,山那邊》並非一般的調研報告,而是寫給大衆讀者和全體人民看的。作品中有細節、有脈絡、有氣息、有景象、有家國,更有人心,以新聞手法與文學筆法熔鑄成了一個具有新時代特征的非虛構典範文本,給人以《山鄉巨變》般的非虛構閱讀體驗。

閱讀這部作品,我不禁想起了周立波在清溪村十年的堅守與創作,想起了他的《山鄉巨變》以及發表在《人民文學》的短篇小說《山那面人家》。《山這邊,山那邊》同樣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動態的鄉村圖景,它不僅僅是一座山,因爲有兩座村的時空變化和對比,便折射出了一幅千裏江山圖,描繪出了新時代發展的磅礴氣象。這種設置是獨具匠心的,把兩座村作爲新聞視野下的事實,轉化爲文學書寫中的主體,兩座村的你追我趕和一次次蝶變形成了獨特的文學張力。

書中還寫了山兩邊合作的諸多事情,尤其是關于下吳村的孩子到洑家村讀書接受教育的部分,讓我深受觸動。這樣的經曆在我年少時是無法想象的,這在當時的條件下是根本不可行的。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說,作者不僅記錄了這兩個地方的變化,更深刻地描繪了在這一曆史進程中,人們的成長、記憶與情感,這部作品具有從新聞到文學、從生活感受到曆史意識的深刻的化合作用。

這部作品還深刻剖析了鄉村治理的變革,特別是鄉村政治形態的轉變,並全面描繪了生態、科技、環境、交通以及村民互助合作的情況。它涵蓋了從新農村建設到鄉村振興的多個維度,以“解剖麻雀”的手法讓讀者直觀感受到中國鄉村在時代發展過程中的每一條紋理,具有非凡的意義。作者的創作意圖在引言和後記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盡管如此,這部作品依然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它將鄉村從追求經濟繁榮到實現全面美麗的曆史演變寫活了、寫實了,可以說是勤勞、善良、智慧、勇毅的中國人民一步一個腳印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縮影,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元素在《山這邊,山那邊》中體現得極爲充分,而且特別有說服力。

在描繪鄉村人物時,作者特別擅長捕捉那些在外多年回歸本地的村民的心聲,作品通過具體的事例,生動地展現了他們的內心世界。與一般的報告文學相比,這部作品在展現人物和事件時柔和可信,真切實在,書中的細節描寫尤其精彩,如寫農民老把式,通過捏土、聞土、踩土等動作,生動地展現了他們對土地的了解和經驗,同時也表達了他們的憂思和願望。這些細節不僅增加了作品的文學性,也使其更加貼近讀者的生活實感,引發共情共振的互動效應。

光明日報社彙聚了衆多優秀的文學人才,他們與《人民文學》有著深厚的合作曆史。1978年,《哥德巴赫猜想》剛剛在《人民文學》發表,光明日報就以頭版頭條全文轉載,在全國引起了巨大轟動。不止如此,《人民文學》發表的不少文學作品,都曾在光明日報上進行轉載和評介,光明日報人高度的文化責任感、卓越的新聞素養和文學修養也是我們編刊人的榜樣。他們的創作不僅具有新聞的時效性和敏銳性,更富有文學的深度與美感,這是光明日報社非常了不起的傳統。因此,我們熱切期待更多新聞戰線的人才能夠加入到文學創作的隊伍中來,共同推動新時代文學的高質量發展,新聞戰線的人才對社會知情、對人民知心、對時代明了、對曆史明道,創作出如《山這邊,山那邊》這樣的優秀文學作品,就是他們境界情懷和能力水平的證明。

(作者:施戰軍,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施戰軍

0 阅读: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