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裏恒星那麽多,爲什麽看上去卻是一片漆黑呢?

探謎者 2024-03-01 16:01:30

銀河系中,擁有著數千億顆大大小小的恒星。但當我們眺望太空,看到的卻始終是一片黑暗。爲何如此衆多的恒星加在一起,都沒能照亮頭頂這片夜空呢?太空裏,又爲何會如此的黑暗呢?

這是個曾經對我們理解宇宙,帶來過嚴重影響的問題。

因爲直到20年代時,人類對于宇宙的認知,都是靜態且永恒的。然而,一些天文學家卻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既然宇宙是靜止且永恒的,那麽每顆恒星所發出的光,就必將會到達地球,進而將夜空照的如白晝般明亮。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有稀稀拉拉的光點。

這,就是著名的奧爾伯斯悖論。盡管該悖論是以德國科學家奧爾伯斯來命名的,但他卻並不是首個注意到,永恒宇宙模型存在問題的天文學家。

同時代的埃德溫·哈勃,也同樣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並最終證明了宇宙並非靜止,而是正在膨脹的。

至此,宇宙不再被視爲永恒不變的虛空。而被理解爲是有限的動態空間。

通過觀察遙遠星系的紅移現象,哈勃注意到,遠處的絕大多數星系,都在以驚人的速度遠離我們。

而這種紅移現象,很可能就是造成太空如此黑暗的因素之一。

因爲,當光線産生紅移時,它就會逐漸衰變成爲微波輻射或無線,而這種波長的光,恰恰是通過肉眼無法看到的。

除此以外,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就是大爆炸了!

在通用宇宙模型中,最初的一切,都是集中在一點之上的。宇宙中所包含的全部物質和能量,都起源于這個尺度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引力無限強的奇點。

終于有一天,這個奇點發生了爆炸。在這之後的138億年裏,它從未停止過膨脹的腳步。

相對于宇宙本身,恒星光芒産生的時間就短了很多。再加上物理上的遙遠距離,導致某些恒星的光,還沒來得及到達我們這裏,就率先在紅移作用下變得不可見了。

這不禁令人感到唏噓。即便是以每秒30萬公裏奔跑的光,都無法在生命耗盡之前到達彼岸。宇宙的浩渺,簡直遠遠超出了,人類所能想象的極限!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