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芯片全力支持,中芯國際成第二大芯片代工廠,格芯和聯電下滑

柏穎科技 2024-05-16 11:45:47

全球芯片代工市場發生重大變化,依托于國內龐大的市場,中國最大的芯片代工廠中芯國際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一舉超越格芯和台聯電,成爲全球第二大純芯片代工廠。

2024年一季度的業績顯示,中芯國際的營收環比增長4.3%,同比增長19.7%,達到17.5億美元,對比之下,聯電和格芯在這個季度的增長較小,他們的營收分別爲17.1億美元和15.49億美元,由此他們一下子落到中芯國際後面。

其實在中芯國際前面還有一個三星,三星的營收比中芯國際高出很多,不過三星的業務相當龐雜,並非是一家單純的芯片代工廠,因此如果單純評論芯片代工廠的話,全球前四大芯片代工廠則是台積電、中芯國際、聯電和格芯。

中芯國際這個季度取得較大幅度的增長,在于中國本土芯片企業的支持,從數年前開始中國大舉支持國內芯片産業的發展,推動中國芯片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

中國芯片也確實夠爭氣,短短三年時間打破了存儲芯片、5G射頻芯片、模擬芯片等方面的空白,這些芯片設計産業的飛速發展,爲國內芯片代工企業帶來大量訂單,由此帶動國産芯片代工企業的收入飛速增長。

這些芯片企業其實也可以將訂單交給台積電,不過2020年台積電在美國的壓力下停止爲中國芯片企業代工,這讓中國芯片認識到台積電不太可靠,因此國內芯片企業偏向于將訂單交給國內芯片代工企業。

中芯國際當下主要以成熟工藝爲主,不過中芯國際已實現14納米、7納米工藝的量産,而格芯、台聯電已停止研發14納米以下工藝的研發,中芯國際由此相比這兩家芯片代工企業擁有工藝優勢。

面對中芯國際的競爭,台積電也感受到了部分壓力,台積電雖然擁有了5納米、3納米工藝,不過14納米及以上工藝仍然爲台積電貢獻了三成多的收入,而在成熟工藝方面台積電在成本方面相比中芯國際缺乏優勢,爲此台積電正積極推動芯片企業轉向7納米、5納米。

只是隨著中芯國際量産7納米工藝,台積電的先進工藝優勢被壓縮在5納米、3納米,大量芯片企業轉向7納米及以下工藝,壓制了聯電和格芯,而中芯國際反而吃到了部分訂單,在台積電營收保持增長的時候,中芯國際也取得了增長。

近期有消息指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正在設法以現有的設備研發5納米工藝,如果中芯國際能量産5納米工藝,對國産芯片的支持力度更大,國産芯片也將進一步發展,國産芯片在芯片設計和芯片制造方面正形成互相支持的良性循環。

國産芯片的發展已形成了一條産業鏈,芯片設計EDA工具、芯片材料、芯片設備等都在加速完善,各方面都在互相配合,國産芯片的産業鏈的完善,讓美國試圖壓制中國芯片發展的圖謀落空。

1 阅读:188
评论列表
  • 2024-05-16 14:31

    趕緊突破光刻機才是根本!

柏穎科技

簡介:分享一些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