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潛艇待戰166天,中國水下真實戰力,能讓美軍三思而後行

蔣福偉 2024-04-20 10:39:09

中國軍號等官方媒體近日發文,報道了解放軍北部戰區某潛艇支隊的光榮事迹,向外界展現了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整體訓練強度,以及常年高強度訓練下,中國潛艇兵極佳的訓練與戰備水平。

【中國軍號等官方媒體近日發文,報道了解放軍北部戰區某潛艇支隊的光榮事迹】

根據相關報道,這個潛艇支隊在練兵備戰的過程中,創下了一個艇員隊連續3次完成40晝夜以上遠航;艦艇修理部門7天完成以往需1個月以上時間的試驗任務;單艘潛艇創下海上待戰166天紀錄等多項紀錄。

而對于潛艇部隊來說,這些成績都非同尋常。

先說連續一個艇員隊3次完成40晝夜以上遠航一事。隨著各國潛艇設計、建造水平的提升,以及食物封裝冷藏等技術的發展,現代潛艇兵的艇上生活條件,相比之前的潛艇兵,確實有所提升。

但無論如何,潛艇兵的作戰、訓練以及生活條件,仍舊要比其他海軍艦船要艱苦。

長時間在封閉狹小,宛如“鐵罐子”的潛艇內活動,2、3個人共用一個“熱鋪”,對于任何一國的潛艇官兵都是心理與生理兩個方面的挑戰。

【即便是條件較好的核潛艇,內部空間也不是非常寬闊】

在海上執行一段時間的任務後,潛艇兵們的整體狀態必然會有所下滑,如果航行時間超出了人體的生理極限,就算是再強大的意志都無法堅持。

再加上潛艇本身的食物等物資攜帶量有限,大部分國家都會將潛艇部隊的遠航時間,限制在3、4周的範圍內。即便是中美俄等國的核潛艇部隊,也很少進行超過60天的遠洋航行。全球的潛艇單次遠航時間紀錄就是上世紀80年代,解放軍創下的90個晝夜紀錄。

因此,這種連續40個晝夜以上的遠洋航線,對于整個艇員隊的官兵,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中國海軍專門組織潛艇部隊,進行這種高強度的遠航訓練,無疑是要磨練官兵意志,延後生理極限到來的時間,讓官兵不斷適應遠洋航行,熟悉長期出海可能會面臨的困難。

而從相關報道上看,這支潛艇部隊的官兵出色完成了遠航訓練任務,且創下了5個“首次”,打破4項紀錄。

【雖然條件艱苦,但中國潛艇部隊的官兵出色完成了演訓任務】

至于說這支潛艇部隊,爲何能夠創下單艘潛艇海上待戰166天的紀錄,則需要提到另外一項維持潛艇長期在海上執行任務的思路了,也就是換人不換艇,在海上進行補給或者短暫靠港的時候,快速進行潛艇艇員輪換,確保在艇上的人員處于最佳的戰備與訓練狀態。

雖然看上去並不困難,但如果是在水文、氣象條件複雜的海上,進行這種全艇人員的快速輪換,也需要中國海軍建立起足夠完備的體系。只有輪換的兩隊潛艇官兵,與後勤等船只的人員,都熟悉相關的操作流程,才能夠確保相關行動的順利進行。

【美軍運用直升機進行海上補給運輸】

況且,中國軍號等官媒在報道中,用的是“海上待戰166天”,而不是“海上訓練166天”,這說明這艘潛艇當時是在執行外海的戰備任務,處于一個可以隨時由訓轉戰,投入對敵作戰的狀態。

解放軍必然會從實戰的角度出發,要求潛艇官兵與後勤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人員輪換與物資補給,減少潛艇與補給船只在同一海域停留的時間。這無疑會對所有人提出新的要求。

訓練水平不斷提高,新銳潛艇數量不斷增加,且明顯做好了由訓轉戰准備的中國海軍潛艇部隊,自然也就成爲了美國等方的“眼中釘”。

舉例來說,日本海上自衛隊曾經被外界戲稱爲“第七艦隊反潛大隊”,就是因爲海自的主要任務,是配合美軍第七艦隊,在西太平洋上尋找“潛在對手”的潛艇。在中國海軍崛起之前,這個“潛在對手”主要是指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現在自然主要是指中國。

【日本自衛隊的反潛巡邏機】

目前,在東海、南海海空域活動的美日等國艦機,也有很多是在執行尋找、跟蹤中國海軍潛艇,特別是戰略核潛艇的日常任務,並想盡辦法,將中國海軍潛艇堵在“第一島鏈”內。

最近幾天,美日韓三國還在韓國濟州島以南海域,組織了一次海上聯演,演習最爲核心的科目,就是反潛作戰。雖然美日韓在演習前的公告中,強調演習是針對半島局勢變化,反潛訓練的假想敵是朝鮮海軍的潛艇部隊。但外界其實都清楚,這場演習的真正假想敵,恐怕還是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

反過來說,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維持高強度訓練,積極提升自身技戰術水平,其實也說明了,解放軍已准備好應對西太平洋方向上,任何可能的危險情況。如果華盛頓方面,真的要進一步插手台海、南海事務,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解放軍必然會奉陪到底,在空中、海上以及水下,與美軍展開全方位博弈。

5 阅读:1170

蔣福偉

簡介:副教授,軍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