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爲戰俘,爲何杜聿明宋希濂進功德林,這兩位國軍中將卻不用?

縱觀曆史2021 2024-04-25 20:42:06

提起國軍戰俘,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功德林。其實,功德林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能進功德林的戰俘,最起碼都是大佬級別。

杜聿明當年被俘後,狠狠打了自己一頓,試圖“以身殉國”,贏個好名聲。不曾想,他前腳開始“殉國”,後腳就被送進功德林,接受改造。

宋希濂當年被俘後,揍了前來采訪的記者。用他的話解釋就是:

“我是國軍名將,不是戰敗俘虜。”

後來,老朋友陳赓過來看望他,又是敘舊,又是暢談未來,終于把他的情緒穩定下來,送進功德林。

1959年,經過10年改造,兩人認識到原先的錯誤,重新做人,成爲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

獲得自由後,兩人痛哭落淚:

“共産黨寬宏大量,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恩情!”

相比其他戰俘,杜宋二人的命運相當好,第一批就被放了出來。但他倆命不算最好。因爲同爲戰俘,兩位國軍中將在被俘虜後依舊自由,沒被送進功德林。這倆人一個叫區壽年,一個叫邱維達。

先來看區壽年。

1948年,區壽年被解放軍戰士俘虜後,不光沒下跪求饒,反而淡定表示:

“我和粟裕是老朋友,我要見他。”

小戰士以爲他在吹牛,便把他捶了一頓。無奈之下,區壽年表明身份:我是綏靖區副司令員,真是粟裕朋友。

幾天後,粟裕設宴邀請區壽年,把酒言歡。

“壽年兄,多日不見,你消瘦了不少。”

“成天被你們追著趕,我哪有心思吃飯?”

“以後還跟老蔣不?”

“不跟了。既然日本人跑了,跟誰不是一樣幹。”

就這樣,區壽年棄暗投明,脫離老蔣。

僅憑粟裕這層關系,區壽年不可能獲得自由。他不被送進功德林,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他是十九路軍的嫡系大將。這十九路軍來頭可不小,抗日時是急先鋒,跟日本人幹了不少惡仗。後來由于看不慣老蔣,主動聯系我黨,聯合倒蔣。要不是叛徒出賣,倒蔣這事真可能成了。

第二:他舅舅是抗日名將蔡廷锴。毛主席非常敬重蔡廷锴,給了他相當高待遇。

也就是說:區壽年不光出身好,關系還硬。因此,他免于被送進功德林。

說完區壽年,再來看邱維達。相比于區壽年,邱維達那是要出身沒出身,要人脈沒人脈。

當年張靈甫兵敗孟良崮後,國民黨重建整編74師,邱維達擔任師長。淮海戰場,他兵敗被俘。

按理說,他應該被送進功德林,接受改造。可就在這個時候,籌建南京軍事學院的劉伯承看上了他,請他去當教員。

邱維達出身黃埔,文化功底深厚,加上他性格溫和,謙虛待人,很快就成了學員口中的好老師。有了這份貢獻,他自然不用去功德林改造。留在學院當教員,就是對國家最好的貢獻。

同爲戰俘,杜聿明和宋希濂被送進功德林。區壽年和邱維達卻依舊自由。只能說:人各有命。

謹以此文,不忘曆史。

1 阅读: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