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臯之戰:項羽大敗,楚漢之爭的轉折點

隱真曆史 2024-02-27 20:59:19

成臯之戰發生于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至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爲了搶奪戰略要地成臯(今河南荥陽汜水鎮)而進行的一場持久爭奪戰。前205年,劉邦彭城大敗,退守荥陽,就食于敖倉,與項羽對峙,雙方進入相持狀態。之所以在荥陽對峙,一方面,是由于荥陽地勢,荥陽以西,爲山地,以東,爲平原,也就是說,劉邦可以依據荥陽地勢,阻擋項羽;更重要的一方面,荥陽是當時天下水運樞紐,蕭何可以通過渭水、河水(即黃河),將糧食運送到荥陽,項羽也可以通過獲水(即後世的汴水),將糧食從彭城運送到荥陽,荥陽還有敖倉,在秦帝國時期,山東的糧食,通過濟水運送到這裏,或就地儲存,或換船進入河水(即黃河),運送關中,因此,劉邦據守荥陽,有時蕭何糧草不繼,漢軍則就食于敖倉,可保萬無一失。前204年,劉邦派韓信,在黃河以北經略,韓信接連消滅魏國、趙國,俘虜魏王豹,殺趙王歇與陳余。韓信攻魏之戰、攻趙之戰,都很精彩。

成臯之戰對楚漢戰爭的結局産生了重要影響。首先,成臯之戰是楚漢戰爭的轉折點。在這場戰役之前,項羽一直占據著戰爭的主動權,多次擊敗劉邦,但在成臯之戰中,劉邦成功地奪回了成臯,並圍攻了荥陽,項羽的戰略優勢逐漸喪失。

其次,成臯之戰的失敗,讓項羽在戰略上陷入了被動。他不得不放棄攻打彭越的計劃,回師救援成臯。然而,此時劉邦已經在成臯站穩了腳跟,項羽最終未能奪回成臯,被迫退回了彭城。

最後,成臯之戰失敗後,項羽的聲望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他在戰爭中多次失利,政治和軍事威望都受到了打擊,爲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成臯之戰,標志著項羽在戰爭中的徹底失敗,也爲劉邦最終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