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償獻血13次,異地用血不該是個問題|新京報快評

新京報評論5 2024-04-15 01:30:15
盡早打破地區藩籬,讓異地用血不再有堵點。 ▲ 志願者在無償獻血。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文 | 羅志華 4月12日,鐵先生在網上發帖稱,他在日照無償獻血13次,共計4900毫升,還曾因此獲獎,但他妻子在濟南做手術備血卻因異地被拒。4月14日,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從日照市中心血站證實,山東省衛健委已介入調查,並已協調將兩袋備用血送達醫院,其妻手術順利未用上。對于類似情況,目前正積極協調,尋求制定全省聯動相關文件。 事後發現,此事存在一些誤會。首先,優先用血是看是否符合優先條件,但用血與否則取決于病情,前者屬政策,後者屬醫療技術,兩者不可混淆。其次,用血地要跟省血液中心和獻血地協調,協調的結果是解決了異地備血問題,但協調需要時間,家屬以爲沒有協調。 盡管如此,這次異地用血也暴露出一些堵點。既然是協調,就需要時間,還存在協調不成的可能,有時候用血卻等不起。理想的做法是,只要病情需要和符合優先用血條件,不管患者爲本地還是異地,都應給予優先備血和用血,不必中間協調。 之所以出現這一堵點,主要因爲每個地市都有血站,並且各地市血液庫存不共享。這樣一來,無論采血和供應,都形成了各地割據的局面,地區間的血液調度需要協商,血液庫存足夠還好說話,一旦“血荒”,就容易出現各地優先自保現象。 比如,每年冬季容易出現“血荒”,各地市割據則會加劇“血荒”。尤其寒流、霜凍等天氣在各地出現存在時間差,導致用血需求也有很大差異。假如能夠強化地區間的協調和血液調配,“血荒”最嚴重的地方就可以得到支援,“血荒”現象就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爲了打通地區阻隔,相關部門出台了不少舉措。比如,2019年9月,國家衛健委就曾下發通知,要求跨地區無償獻血者臨床用血費用直接減免,並建立全省統一的用血減免平台。然而,異地用血直接減免容易落實,各地血液庫存共享和跨地區調度難度更大。 其實,打破用血各地割據局面,在全省甚至全國範圍內建立統一的血液調度平台,更能發揮出血液使用的最大效率。比如,有時一地的血液總量尚足,但存在結構性“血荒”,可能出現甲地A型血充足但B型血緊缺、乙地則正好相反等現象。若能從更高層面來調度用血,至少結構性“血荒”可以得到大幅緩解。 全省統一的用血減免平台,既可以用于減免費用,也可以用于血液調配,尤其是在目前浙江等一些省市的區域內采供血機構與用血醫療機構,已實現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全國統一電子無償獻血證也已基本普及的情況下,不難實現。 可以說,目前建立更高層級的血液庫存共享和調配平台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相信只要打破觀念並協調好利益,完全可以做到異地用血科學調度,讓符合優先用血和直接減免費用條件的患者,均能順暢地在異地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從而進一步激發民衆無償獻血的積極性。 撰稿 / 羅志華(醫務工作者)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楊許麗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3 阅读:137
评论列表
  • 2024-04-15 10:09

    多少次了,年年看到這種報道

  • 2024-04-15 05:28

    希望少看到這些負面新聞影響善良的心。

  • 2024-04-15 10:59

    這個還是評論一下,上個月我父親需要用血,我自己已經獻了3900毫升血了,但是必須一周之內在本地獻的血才能夠使用血,我就只有去獻血,而且我打了成都血站電話,綿陽血站電話都解決不了問題,說明一下,我平時是在成都獻血,這次父親在綿陽用血

  • 2024-04-15 05:23

    獻得意思就是不要想回報的問題

  • 2024-04-15 04:38

    請問異地獻血,怎不就不需要協調

  • 2024-04-15 15:32

    我家裏人做手術用了800毫升,單子上開了一千塊錢,都是醫生安排的,還有160運費。當時著急做手術,哪還想著之前獻過血,能免費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