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國出兵100多萬人,背後還有一個國家出兵72000人幫忙

南書房 2024-05-06 16:32:47

上世紀九十年代,國際社會解密了一份朝鮮戰爭相關的秘密文件。

在很多人看來,美國之所以會在朝鮮戰爭停戰協議上簽字,這是因爲一百多萬志願軍的不畏犧牲和頑強戰鬥,讓美國看不到取勝的希望。

然而,這份解密文件顯示,除了中國直接出兵支援朝鮮,還有一個國家,也對朝鮮進行了很大程度的支援,甚至前後出兵共7萬人。

一、中國出兵支援朝鮮

1950年9月,美軍實施“仁川登陸”後,朝鮮半島局面迎來了大變,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軍,由朝鮮戰爭之初的攻勢,變成了節節敗退。

可以說,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沒有外部力量的幫助,北朝鮮甚至有“亡國可能”。

就是在這種曆史環境下,金日成兩撥特使,分別前往中國和蘇聯求援。

蘇聯雖然答應給予朝鮮武器裝備上的支援,但蘇聯沒有答應直接出兵。

而在接到金日成求援親筆信後,毛主席立即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面對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沒有人會掉以輕心。

會議上,以林總爲首的一部分同志,建議謹慎對待出兵朝鮮問題。

林老總在政治局會議上說道:“主席,同志們,新中國才建立一年時間,我國綜合國力和美國是沒法比的,一旦直接出兵,結局實在無法預料。”

毛主席面無表情,抽著煙道:“大家暢所欲言嘛。”

第一次政治局擴大會議很快結束,衆人並沒有形成出兵的決議。

幾天後,隨著朝鮮戰局進一步惡化,毛主席再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這一次會議,林總再次表示反對直接出兵。

1950年10月,毛主席將彭德懷從西北軍區召回了北京,在彭德懷等同志支持下,毛主席提議的直接出兵決議,終于通過。

二、中國希望蘇聯提供空軍支援

毛主席清楚得意識到,新中國出兵朝鮮是必須的,但是中國和美國客觀存在的軍事差距,毛主席同樣意識到了。毛主席明白,在美國擁有絕對制空權的戰爭狀態下,在現代戰爭模式下,如果中國沒有強大的空軍支援,新中國哪怕能夠取得勝利,也將付出難以想象的慘重代價,作爲一個愛惜士兵的領袖,他是不會容許這件事發生的。

爲此,中央決定由周總理親自帶隊,前往蘇聯談判,協商蘇聯支援朝鮮事宜。

1950年10月11日,周總理到達斯大林休養地克裏米亞。

周總理首先向斯大林說明了,新中國將派遣志願軍支援朝鮮的決定。

對于中國直接出兵,斯大林表示了極高贊揚。

接著,周總理實事求是地指出,新中國成立只有一年時間,經曆多年戰爭,新中國軍事物資奇缺,經濟實力薄弱,武器裝備落後,尤其是成立不到一年的空軍,更是完全沒法和美國比。

周總理表示,希望蘇聯可以支援志願軍一批武器,另外,希望蘇聯可以提供空軍力量上的幫助。

斯大林答應了我國武器裝備上的支援請求,可是,在空軍直接出兵上,斯大林卻拒絕了。斯大林表示,爲避免戰爭擴大化,蘇聯應該避免和美國直接軍事沖突,這不符合蘇聯當前戰略利益。

蘇聯會幫助中國訓練空軍,提供空軍裝備,但不會深入朝鮮戰區,和美國直接參戰。

周總理立即將斯大林的回應,電告了毛主席,得知情況後,毛主席立即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很快,毛主席電告周總理,指示他再停留蘇聯幾天,再爭取一下。

經過再次協商,斯大林雖然沒有同意直接派遣空軍部隊參戰,可是,斯大林答應周總理,蘇聯可以派空軍在中國東北等地駐防,以應付突發情況。

三、蘇聯秘密派兵7萬支援朝鮮

1950年11月1日,駐守在沈陽的蘇聯空軍編隊第一次參戰。之後不到半個月裏,蘇聯空軍在中朝鴨綠江上空,擊落了美軍23架戰機。

根據後世解密資料顯示,中國前後兩三年間,派出的志願軍數量多達一百多萬,而蘇聯是除中國外,另外一個秘密出兵國家,兩三年戰爭下來,蘇聯輪番出戰的空軍部隊多達72000人。

除此之外,蘇聯還派出了幾支成建制的高炮部隊支援朝鮮戰爭,當然,情報、軍事技術人員、醫務支援人員也爲數不少。

在整個朝鮮戰爭中,美軍有1000架左右飛機,被蘇聯擊落。蘇聯自身戰機損失爲335架,犧牲的空軍作戰人員是202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戰爭中,蘇聯始終在保密自己的身份,爲了確保不被美國發現,蘇聯要求所有飛行員,在前往朝鮮戰場前,要簽署相關保密協定,蘇軍飛機要將蘇聯一切印記塗抹掉,蘇軍作戰人員要穿上志願軍軍服,甚至要學習一些基本的漢語。

爲了不被美軍俘虜,蘇聯要求作戰飛機,不能深入朝鮮戰場。

在三年朝鮮戰爭中,蘇聯的確援助了中國不少武器,數量大概是幾十個師的裝備。

必須要注意的是,蘇聯援助給我國的武器和鐵路等相關裝備,並不是無償的,根據兩國協議,在1950年10月19日我國正式出兵前,蘇聯支援給我國的武器,我國要全額支付貨款,出兵後的武器裝備,則是半價。

爲了購買這批武器,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不得不用我國稀有金屬和戰備物資,和蘇聯購買。

蘇聯秘密出兵朝鮮,美國並不是不知情的,這件事很好判斷,蘇聯人的外貌特征,和中朝兩國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蘇聯飛行員之間交流是靠俄語溝通,以美軍的破譯能力,是可以破譯出來的,而且蘇聯的米格戰機,更不是塗抹掉標記就可以隱瞞的。

美國之所以不戳穿蘇聯參戰軍隊的真實身份,是有他們具體考慮的,一旦兩國撕破臉,那麽朝鮮戰爭規模就很有可能升級。

一旦美蘇兩國直接動手,就很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作爲當時世界唯二擁有核武器國家,美蘇開戰,是不符合兩國利益的,英國等盟友,也不會同意美國和蘇聯開戰。

朝鮮戰爭停戰後很長時間,由于保密需要,兩百多名犧牲的蘇聯空軍作戰人員,並沒有第一時間運送回蘇聯,而是安葬在旅順一座烈士陵園內,當然,那個時期,由于特殊曆史原因,旅順港還由蘇聯控制著。不得不說,朝鮮戰爭的偉大勝利,蘇聯作出的曆史貢獻,也是不可忽視的。

17 阅读:7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