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共振豬周期春天來了嗎?

思楓畜牧 2024-04-15 21:51:04

  2月份以來豬價的超預期上漲,更多是壓欄等短期因素所致。在生豬養殖企業面臨資金壓力不斷壓縮産能之後,隨著能繁母豬下降到臨界點,生豬供給將受到限制,豬周期的高景氣度將來臨,當前生豬養殖股的異動或許只是對短期因素的反映。

  在沒有明顯的征兆之下,從3月18日前後開始,豬企股價走出了一波淋漓的攻勢。不僅如此,期貨市場也是穩步上揚。供應端,淡季生豬均價不降反升,3月底豬價較2月環比上漲明顯。市場翹首期待的“豬周期”迎來反轉了嗎?

  2023年生豬養殖企業全線虧損,能夠幸免的寥寥無幾。即便是行業絕對龍頭牧原股份也遭遇了上市以來首次虧損,且虧損金額超過39億元。因無法走出周期底部、面臨償債壓力而申請債務重組的上市企業已經達到三家,這在以前的豬周期中並不常見。

  豬周期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給端錯配所致。從仔豬到商品豬出售需要固定的自然時間,當供需錯配時供給無法隨時滿足需求從而導致周期産生。本輪豬周期尤其慘烈,豬養殖企業高負債迎接超長豬周期,磨底早已超出市場預期。

  作爲豬周期的核心指標,能繁母豬去化速度超出了市場預期,也逐漸接近農業部制定的3900萬頭正常保有量目標,豬周期走出低谷的希望已經迎來曙光。在沒有完成規模化集中前,雖然周期在拉長,但豬周期不會消失。股價反映預期,預期是不會等到周期完全明朗時才有所反應。

  全線上漲

  近日,在大盤並未有明顯上漲行情的情況下,養殖股走出了獨立行情。龍頭牧原股份3月19日以來股價連續大漲,股價創下2023年8月以來的新高。同期上漲的不止是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巨星農牧等等養殖股也都紛紛跟漲,神農集團甚至多次漲停。

  股市表現積極,期貨市場也交投活躍。3月21日,大商所生豬主力合約2405盤中一度創下15920/噸的階段新高。自2月22日開始反彈以來,生豬期貨價格反彈超過了9%,噸價上漲了近1400元/噸。只是近幾日有所回落,截至3月30日,生豬主力合約2405漲幅較2月22日收縮至5%附近。

  股市和期貨市場反應的是預期,本應是淡季的當下,豬價卻沒有表現出疲弱的態勢,“淡季不淡”成爲3月豬價的特點。

  博亞和訊數據顯示,3月28日,生豬均價爲15.07元/公斤,春節前的2023年12月和1月,生豬價格基本在13.7元-15.67元/公斤。春節後,豬肉消費旺季結束,豬肉價格本應順勢走低,但豬價不但沒有下降,甚至較2月底還有明顯上漲,漲幅在一元左右。

  反映養殖戶對後市預期的仔豬價格漲幅更爲明顯。仔豬價格的漲跌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養殖戶對補欄積極性的考量,節後仔豬價格上漲說明養殖戶看好豬價下半年的行情。

  博亞和訊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仔豬均價爲36.81元/公斤。春節前的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份,價格基本在20元/公斤附近。自2023年11月創下不到18元/公斤的階段新低後,仔豬價格已經上漲一倍出頭。

  而在終端消費市場,農業部數據顯示,3月21日,集貿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爲24.98元/公斤。春節後即2月18日以來豬肉價格在25元/公斤上下波動。而在節前的2023年12月份和2024年1月份,集貿市場豬肉平均價格基本在24.5元/公斤以下,鮮有超過25元/公斤的時候。

  從上遊供給端,到下遊需求端,一切迹象都似乎表明,養殖周期就要告別底部,迎來向上突破了。豬周期的春天要來了嗎?

  淡季爲何上漲

  觀察近幾年的走勢不難發現,2024年春節後豬價確實走出了淡季不淡的走勢。2020-2022年春節後的2月-3月份,集貿市場豬肉平均價格每一次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幅,2024年初春節後豬價表現較爲堅挺。

  不止一家機構的分析指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與供給變化直接相關。華泰證券指出,春節後豬價強于預期,供給壓力後置或爲主因。

  2023年上半年能繁母豬降幅偏小,仔豬出生量持續增長,本應導致2024年二季度豬價下行。春節後豬價確實短暫下行之後很快便出現反季節性的上漲。華泰證券表示,壓欄及零星二次育肥進場導致供應壓力後延、2023年冬季腌臘較往年明顯減少使得年後消費下滑可能不及往年等因素導致。

  壓欄和二次育肥也是主流機構的一致觀點。2月底,由于標肥價差持續擴大、飼料原料價格有所回落等因素影響,壓欄、二次育肥的利潤預期轉強,養殖端主動控制出欄量、壓欄了部分生豬,進而導致生豬供應短時間收縮,對豬價形成了一定支撐。

  既然是“人爲制造”供應緊張,那麽實際供應就並非如此。截至2023年12月底,生豬存欄量爲4.34億頭,較之以往並沒有任何的明顯減少。更爲重要的是,生豬養殖周期較長,能繁母豬存欄是生豬供給的先行指標,能繁母豬決定著生豬供應的變化。

  生豬産能變化滯後于價格。能繁母豬存欄數量變化到商品豬供給變化曆時約10-12個月,能繁母豬配種後約4個月生産仔豬,再過約6個月商品豬出欄。能繁母豬存欄數量變化大致對應10-12個月後生豬供給變化。

  2023年一季度,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在4300萬頭以上。與2022年四季度的4380萬頭左右相比,雖有下降但並不明顯。因此,供給端源頭的變化說明,當下並不“缺豬”。

  拐點漸行漸近

  牧原股份業績預告顯示,2023年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39億-47億元,這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2014年上市的牧原股份已經曆數輪豬周期,期間盈利漲跌互相,但從未虧損。

  牧原股份的虧損並不是個案。據統計,申萬農林牧漁下的10家生豬養殖公司,年度盈利的只有兩家。*ST正邦盈利是債務重整等原因,而非生豬經營主業,2023年公司完成以股抵債,産生重整收益預計約175億-185億元,公司生豬養殖業務淨利潤虧損30億-40億元。主業仍處于虧損中。

  新希望雖然也預告盈利,但扣非後公司預計虧損45億元。養豬虧損是公司扣非後淨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就養豬業務而言,2023年10家養豬公司無一盈利,全線皆墨。

  與無法生存下去相比,不能盈利只是小事。如前所述,資不抵債的*ST正邦已完成重組,新的大股東將帶領公司重回正軌。當下傲農生物、天邦食品又陷入與*ST正邦類似的境地:債務逾期重組自救。

  在上一輪豬周期中,上市生豬養殖企業爲了擴大養豬規模在高位加速擴張。以*ST正邦爲例,大舉舉債擴産,使用了銀行借款、發債、定增、質押等手段。爲了不落後,各家生豬養殖企業在豬周期景氣高峰時加速擴張,形成了目前高負債的局面。

  因此,生豬養殖企業將上一輪周期盈利和銀行借貸等大都進行了固定資産投資,當周期下行來臨時,資金問題開始出現。國信證券就指出,當前行業資金壓力較大,多家上市公司資産負債率在80%-90%以上,因此只要再深虧一把,行業尾端産能就會被動出清,周期有望迎來反轉。

  如前所述,市場並不缺豬,當前“人爲控制”擡高了豬價。根據2023年上半年能繁母豬存欄可知,2024年上半年豬肉供給壓力仍然偏大。當下壓欄、二次育肥供應造成的生豬供給壓力將會在二季度顯現。淡季不淡的豬價不能改變生豬供應偏多的整體現實。

  只有供給持續收縮豬價才能迎來真正反轉。2024年2月末,能繁母豬存欄爲4042萬頭,自2023年6月以來連續下降,且去化數據超市場預期。這與農業部修訂後的3900萬頭均衡目標尚有差距,但距離越來越小。

  重要的是,在能繁母豬不斷去化的同時,養豬企業不再有擴張的沖動了。華泰證券預計,在政策引導和資金壓力下,産能去化仍是未來1-2個季度的主旋律。在能繁母豬加速去化下,下半年生豬供應收縮或是大概率事件,而豬周期中股價拐點通常領先于豬價。

  國信證券也指出,在豬價低迷和養殖疾病的幹擾下,能繁母豬産能開始加速去化。考慮到2024年上半年豬價可能維持深度虧損水平,行業中資産負債率和養殖成本雙高的養殖群體有望迎來産能出清,預計豬周期有望實現反轉行情。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0 阅读:495

思楓畜牧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