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將軍”孫元良:2個老婆共育11個孩子其中一子家喻戶曉

黑暗中的影子 2023-03-10 17:36:03

南征北戰,戎馬一生,鞠躬盡瘁,視死如歸。將軍一般是指高級的軍事將領,在古代,常視作高級武官,在現代,將軍就是對軍隊裏將級軍官的稱呼。

作爲高級軍事的統領,將軍一詞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他們掌握著重權,擁有著一個巨大的軍事力量。每一個當兵將士們都以做將軍爲目標。

這正是因爲有了將軍的存在,我們才能夠安穩的生活享樂。但曆史上卻有這樣一位將軍,他以“好色”著名,雖說打仗不行,可過了103歲,並且還生下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兒子。這位將軍究竟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吧。

少年天才,勳章無數

孫元良,這位“好色”將軍。他出生于1904年,是四川成都人,屬于官吏家的孩子。他的父親孫延宋是晚清時期的一個小知縣,67歲時這才生下了寶貝兒子孫元良。

所以孫元良的一生,基本是對父親沒有什麽印象。可從小就熟讀祖訓的他,即便是沒有身邊的鞭策,依舊勤奮努力,學習成績異常優異。

幼年時期,家裏支助請了私塾學習四書五經。18歲時就考入了南京的高等師範學校。經過了努力不懈後,終于在兩年後,進入了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後來改的名稱,它是我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學校,爲本國爭取獨立和解放貢獻了不少的人才,有多名優秀的軍官將領都曾在這裏學習過。

孫元良從這個學校順利畢業後,成功地擔任了一個師的連長,但卻在北伐戰爭時,被免職。同年又被老蔣保送到了日本,系統學習炮兵知識。

可是不久後,孫元良就辍學了。回到國後的他,搖身一變就成爲了優秀的留學生,沒有人去關心他是否真的學到知識,只是那種“國外的月亮要比國內的圓”的想法。

孫元良受到了重用,開始擔任多職,可都沒有什麽作爲。直到1932年,參加了一二八事變後,將日軍打的是節節敗退,這才獲得了寶鼎勳章,並被提了級別。

上海停戰協定簽訂後,孫元良跟隨著部隊調回了南京。1933年,因爲原師長因病不能繼續呆在戰場上,他第一個跳出來,勇擔重任,成爲了正師長。

在之後的三年裏,孫元良晉升速度特別快,獲得中將軍銜的時候,他才29歲,可以說是,少年天才。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率領著88師,駐守抗戰,獲得了雲麾勳章,並又得一升任的機會,成爲了軍長。

抗戰加晚年,好漢不願提

1939年,全面正式的抗日戰爭開始。孫元良以外聘的身份,學習了各個國度的軍事理論。回國後,一心投入到了戰爭中,帶領著衆人在大反攻的浪潮中,英勇向前。

日本宣布投降後,孫元良因爲與軍政部長有過節,按理來說,如此貢獻頗多的將軍應該加以重任,可是事實卻沒有。隨後,他率軍參加了淮海戰役,但失敗慘重。

這件事,一直是孫元良心裏的一個結。1949年,由于手下人的起義背叛,他只能是離開了大陸,前往別的地方。可這個地方的軍事也沒有他的容身之地,退役是必須選擇的了。

1970年,孫元良原本是去日本旅行,但卻在這個異國他鄉的地方開了個面館,起名爲“天福園”。五年身在別國的生活,讓他覺得還是在自己的家鄉好。

就又回到了祖國,並開始了經商,成爲了當地的一家針織品董事長。在工作的空閑時間,他還寫了一本回憶錄,《億萬光年中的一瞬》,作爲自己的傳記。

上了年紀後的他,很少去提及他年輕時的抗戰事件,就連他的孩子們都不是很清楚父親的以往。並且通過他正確的養生,直到2007年,活了103歲的他這才逝世。

開國大將,好色將軍?

聽說過孫元良的人,大多數都知道他還有一個“好色將軍”的外號,這並不是無稽之談,是有具體的曆史證據的。當時在抗戰期間,有一些上海的女大學生,她們帶來了歌舞,前去慰問這些將士軍官。

這些靓麗年輕的女性們,很是引起孫元良的興趣。他爲了套近乎,多次講述自己骁勇善戰的故事,帶領她們領略軍隊的風光,還一個勁地勸說她們留在部隊。

就連他的副師長都覺得有些過分了,想要勸阻他,可是孫元良看到美色後就失去了理智,什麽人民,什麽戰爭,都抛之腦後了,在他的眼裏只有年輕的女學生們。

甚至在後來的南京抗戰時期,他竟然借口說是養精蓄銳,修複軍力,卻在偷偷去聽戲遊玩,絲毫沒有國難當頭的樣子,更不用說是大將的風範了。

再精銳部隊沒有主將,就好似一盤散沙。南京的失守與孫元良有必然的關系。並且他還常常私通上級給資助軍事的款項,自己倒是衣食無憂,貪圖享樂了。

兒子名聲大過爹

孫元良共娶過兩個老婆,並且還生育了十一個孩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兒子秦漢了,我國著名的男演員,曾與邵喬茵結婚,還和林青霞傳過戀情。

秦漢,只是他的藝名,本名爲孫祥鍾,畢業于中影演員訓練班。拍攝的《煙水寒》後,獲得了巴拿馬影展最佳男主角,以及亞洲影展的最受歡迎男明星。

1972年,拍攝《唐山五兄弟》,改藝名爲孫戈,後因爲這個名字寓意不這麽好,又被編劇姚鳳磐改名爲“秦漢”。演員秦漢這才誕生,並且在之後的影視界,具有地位很高。

凡是合作過的導演,演員對他的評價都是一致的好。他的人品,文化底蘊,人格魅力,都是無人可比的,對待演戲又是極度的認真,相當敬業。

拿獎拿到手軟,說得就是他,可是他卻很少提及自己的父親,也從來不講述父親的過去。但他這樣評價過孫元良,“我父親注重養身,所以就像個五六十歲的中年人一樣,連扶都不讓扶”。

孫元良這一生也算是比較平穩地度過了,要論平生,有好有壞。“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阿毛認爲,過去的人就讓他過去了,不要太過于糾結陳舊往事。

6 阅读:197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