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楊良瑤“下西洋”比明朝鄭和早620年

吳國發 2024-04-02 11:02:32
唐朝楊良瑤“下西洋”比明朝鄭和早620年

吳國發

2024年4月2日

內容提要:陝西省泾陽縣的唐代楊良瑤墓前的神道碑墓志銘記載,楊良瑤是中國古代最早下西洋的航海家,比明代鄭和航海早620多年。本文先介紹神道碑的來曆、墓志銘的內容,再介紹楊良瑤的身世,“下西洋”至今伊拉克一帶國家的路徑;最後,介紹楊良瑤航海回國後受到唐德宗重用的情況。

關鍵詞:唐朝楊良瑤航海家墓志銘鄭和下西洋

長期以來,中國曆史教科書上都說,中國古代首先“下西洋”的是明朝鄭和。

可是。陝西省泾陽縣發現的一塊石碑,卻推翻了這個認知,因爲專家研究完碑文後,發現最早下西洋的是唐朝人楊良瑤,比明朝鄭和早620多年。

1982年,當地文物部門在陝西泾陽縣雲陽鎮羅家村發掘到唐代航海家楊良瑤墓前的神道碑,即《唐故楊府君神道之碑》,見下圖:

楊府君即楊良瑤。從碑文(墓志銘)內容看,《唐故楊府君神道之碑》是唐代後期的典型制作之一。

這座唐楊良瑤神道碑,1000多字的碑文主要記載了楊氏家族的起源,侍奉皇帝、內平禍亂、外撫異邦等史實。最重要的是,碑文記載了楊良瑤作爲唐中晚期唐德宗的外交使節,航海下西洋,抵達遠在中東地區的黑衣大食國,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等國家。

從形制看,該碑體形高大,額篆“唐故楊府君神道之碑”九個篆字,周正圓渾,蒼遒大氣。碑文以楷體書寫,間以行書,結體活潑,字迹勁秀,線條暢順,文氣高雅,具有相當高的書法藝術水平,不失其爲中晚唐書法中的一件佳品。

對于楊良瑤碑文的內容,考古專家和曆史專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碑文內容屬實。而且,楊良瑤率船隊下西洋距今已有1230多年,比明成祖朱棣派遣太監鄭和率船隊遠航,還早了620多年。

大食國與唐王朝長期保持著通使外交關系,所以海洋上的絲路貿易空前頻繁。可以說,從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八月大食國遣使節向大唐朝貢開始,至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九月最後一次外交使節離唐回國,前後148年間,進入唐朝首都長安的大食使節便有39次之多。但是,現存的唐代正史文獻中,尚未發現唐王朝正式派遣使節航海下西洋的記錄。因此,該碑有關派遣楊良瑤一行航海出使黑衣大食國的記載顯得彌足珍貴。

楊良瑤(735年-806年),原籍弘農郡人;後落籍唐京兆府雲陽縣龍雲鄉,即今陝西省泾陽縣雲陽鎮。

據碑文記載,楊氏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楊良瑤的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爲官。楊良瑤“少以節義爲志行,長以忠勇爲己任”,是個很有抱負、作爲的人。唐肅宗乾元一年(758年),楊良瑤23歲時入爲內養,成爲服侍皇帝的太監,近身宦官。楊良瑤入宮當太監前,不僅有了妻子,還有了兩個孩子。

楊良瑤入宮後,先後服侍了唐朝中期的四位皇帝,分別是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深受皇帝寵信,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最後,達到副宰相的高位。

楊良瑤經曆中外50余年。他受皇帝派遣,平定了少數民族叛亂;又出使安南、回纥,特別是奉命出使黑衣大食國,在唐王朝和阿拉伯世界之間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曆史性貢獻。

楊良瑤出使域外,執行了唐朝“北和回纥、南通雲南、西統大食、天竺”的外交政策,成爲中國第一位見諸記載的航海下西洋的外交官。

楊良瑤下西洋的路線與貞元年間賈耽所著《皇華四達記》中廣州到縛達的路線一致。這一路線是8世紀從中國前往南洋、印度洋的航海路線,也是唐朝官方經海路與西方世界之間的交往之路。

地理學家賈耽(730年至805年)于貞元九年任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

據賈耽記載,楊良瑤經由海路前往黑衣大食國首都縛達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路線如下:

楊良瑤從廣州南海登船,沿南中國海向南行。

先至門毒國(今東西竺昆侖洋);再至古笪國(一說真臘);經海峽(今新加坡海峽),北岸爲邏越(即暹羅,今柬埔寨),南岸爲佛逝(今蘇門答臘島南部),路過天竺(今印度一帶),等等,100百多個國家。

抵達大食國弗剌利河(今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北行至末羅國(今伊拉克巴斯拉鎮)。

再向西北陸行千裏,便可到達黑衣大食國茂門王所在的縛達城。

楊良瑤出國下西洋是德宗貞元元年(785年)。曆經三年,德宗貞元四年(788年),楊良瑤回國。

楊良瑤回國後,因功勳卓著,受到德宗(李適)皇帝的青睐、重用。

貞元四年(788年),楊良瑤升任爲中大夫,封弘農縣開國男。後來,楊良瑤又平定了幾次叛亂,再立新功。貞元十二年(796年),楊良瑤加太中大夫。

【筆者注:秦朝開始設置官職中大夫。漢代,中大夫被改爲光祿大夫。唐代、宋代的中大夫是正五品;太中大夫正四品,相當于副宰相,負責官員遴選。】

貞元十四年(798年)春,楊良瑤受命主持修葺先帝陵寢。

楊良瑤工作勤奮,“夙夜在公,日月匪懈。不改經制,惜費省勞。”他受賜紫金魚袋、傔等,並加綠绶。後來,舉凡唐德宗聖情眷顧的親王、高官,其喪葬事宜一律交委他籌劃辦理。因楊良瑤功勞巨大,受賜“金帛紛綸,不可備紀矣”,金帛綢緞,不計其數。

唐憲宗(李純)元和一年(公元806年),楊良瑤因病逝世,享年72歲。

參考文獻:

[1]張英民主編:《鹹陽大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2]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彙編》第二冊,中華書局,1978年出版。

[3]張世民(陝西省地方志辦公室):《唐朝下西洋第一人楊良瑤比鄭和早620年曾到達伊拉克》,來源《陝西日報》;觀察者網,2015年3月23日。網頁鏈接:https://www.guancha.cn/culture/2015_03_23_313295.shtml

0 阅读:9

吳國發

簡介:技術專家,文化學者;知識淵博,見識廣泛,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