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訓促發展、以交流促合作老撾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培訓班在普洱舉辦

文旅頭條新聞 2024-04-26 16:39:57

隨著中老鐵路國際客運列車的開通,兩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愈發緊密。4月22日,當列車駛入普洱站,一批特殊的乘客踏上了這片充滿茶香、咖香和曆史韻味的土地,他們是前來參加“老撾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培訓班”的學員,有來自老撾新聞文化旅遊部的文化官員,也有中老鐵路老撾段沿線省市的相關代表。

“老撾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培訓班”爲期4天,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國際培訓中心(亞太中心)與老撾新聞文化旅遊部共同主辦,普洱市人民政府承辦,是亞太中心第一次在中國境內專門爲一國學員舉辦的培訓活動。培訓主題聚焦于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清單制定”,涵蓋了清單制定的步驟、方法講解、倫理原則、非遺與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聯系等內容。培訓形式多樣,包括知識講授、案例分析、田野考察、小組討論、演講展示等,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提升其實踐能力。該培訓班的舉辦,不僅是對老撾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有力支持,也有效促進了中老兩國的文化交流,加深兩國人民相互了解,揭開了兩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新篇章。

普洱曆史悠久、人文荟萃,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厚廣博、絢麗多彩。近年來,普洱市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保護爲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不斷提高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水平。目前,全市共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747項,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438人。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于2023年9月17日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爲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産。

培訓期間,學員們不僅通過課程學習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理論與實踐知識,了解先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理念和方法,還實地探訪了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産——景邁山,參觀千年萬畝古茶園,體驗景邁山傳統手工制茶技藝,探訪少數民族村寨,並與市級非遺傳承人三文進行深入交流。這種實地探訪的方式,讓學員們更加直觀地了解普洱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深厚內涵以及保護與傳承的理念和方法,紛紛對普洱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認可。

中老鐵路作爲中老兩國連接的重要交通幹線,不僅促進了雙方的經濟貿易往來,也爲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此次培訓班在普洱舉辦,是在中老鐵路帶來的便利條件下,兩國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未來,普洱與老撾在遺産保護、旅遊開發、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有著廣闊前景,普洱與老撾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合作將更加緊密。普洱將以此次培訓爲契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助推國際文化交流互鑒和可持續發展。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李光耀 文

普洱市文化和旅遊局 供圖

責編 康莞悅

校對 代汪媛

審核 李元

終審 古文麗

0 阅读:3

文旅頭條新聞

簡介:一手掌握文旅大事,全新全藝爲文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