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出醜,索超丟盔,三阮花榮全都戰敗,能打贏大刀聞達的梁山好漢,只有一個步軍頭領?

半壺老酒半支煙 2024-03-17 14:56:05

按照常理推斷,《水浒傳》屬于施耐庵原著的應該只有七十回,因爲第七十回梁山好漢排完座次、盧俊義夢到一百單八將全被擒斬後,全書就應該結束了。

熟悉古典小說創作規律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第七十回的最後一段文字和詩詞,只有在終章才會有:“盧俊義夢中嚇得魂不附體;微微閃開眼看堂上時,卻有一個牌額,大書‘天下太平’四個青字。詩曰: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但見肥羊甯父老,不聞嘶馬動將軍……子建高才空號虎,莊主于達以爲牛。夜寒薄醉搖柔翰,語不驚人也便休!”

因爲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的後半部分與前七十回文風筆法存在巨大差異,所以很多人都認爲那是禦用文人的續貂之作,或者是羅貫中爲保護施耐庵而進行了改寫(有些版本的《水浒傳》直接標注作者爲“羅本貫中”),跟有人認爲“梅氏藏本”才是施耐庵先生原著:前七十回做了大量鋪墊的人物,在梅本後五十回都出現了,比如在大名府留守司地位比楊志索超高、武藝也比楊志高的大刀聞達,在梅本後五十回的表現就相當出色。

大刀聞達與天王李成是梁中書的左膀右臂:“二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統領著許多軍馬。”

大名府留守司兵馬都監,可比東平府都監董平和孟州兵馬都監張蒙方級別高多了。董平張蒙方屬于地方廂軍,而大名府留守司的兵馬屬于禁軍——宋朝確有八十萬禁軍,有時候還超過八十萬,《宋史·卷一百八十七·志第一百四十兵一》記載, 宋仁宗趙祯慶曆年間全國總兵力爲一百二十五萬九千,其中禁軍馬步八十二萬六千,這些禁軍並不全駐紮在京城,軍事重鎮大名府是北宋四京之一,駐紮的兵馬更多:“京東武衛四十二指揮(宋朝的指揮爲軍隊建制,有馬軍四百人、步軍五百人,加上後勤人員與軍官,基本相當于一個團)並分隸河北都總管司六指揮,隸大名府路三十六指揮。”

大名府因爲戰略地位重要、駐軍規模極大,所以朝廷派中書侍郎梁世傑爲大名府留守司留守,相當于宋朝大軍區級別。

梁世傑是正三品中書侍郎外出帶兵行政,相當于副國或正部級(三省六部制之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位在六部之上,三省侍郎也可以管六部尚書),其手下的一二號大將聞達李成,如果在隋唐時期,相當于太原留守李淵身邊的王威、高君雅還是李建成、李世民,這可能不好比較,但是大名府留守司兵馬都監,因爲是禁軍軍官,所以級別遠高于董平、張蒙方那樣受知府、府尹管轄的廂軍軍官。

聞達在前七十回表現得十分勇悍,宋江設下四面埋伏,在大名府飛虎峪困住了援救天王李成的大刀聞達:小李廣花榮帶著副將楊春、陳達,雙鞭呼延灼帶著副將歐鵬、燕順,霹雳火秦明帶著副將韓滔、彭玘,梁山軍三路圍攻,轟天雷淩振炮火覆蓋,豹子頭林沖帶著副將馬麟、鄧飛截住歸路。

要是換一個宋軍將領,在四面合圍之下不是下馬投降就是力竭戰死,但是聞達卻是例外:“四下裏戰鼓齊鳴,烈火競起,衆軍亂撺,各自逃生。聞達手舞大刀,殺開條路走,正撞著李成,合兵一處,且戰且走。戰到天明,已至城下。”

聞達這樣的勇將,按理說不應該在七十回以後沒有出場的機會,所以我們更願意相信梅本是施耐庵原著——在梅本水浒傳的七十回以後,大刀聞達再次出戰,打得李逵出醜、索超丟盔、三阮敗逃,能跟大刀聞達一較高下的梁山好漢,似乎只有一個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武松燕青朱仝史進等人爲了給林沖治病,潛入沂州府殺了高衙內並取走其首級,從大名府暫時調到沂州府加強防務的“指揮司總管兵馬聞統制”在朱笏山截住了燕青、史進大戰:“聞達是沂州骁將,一杆大刀,神出鬼沒,又兼生力,燕青、史進一路奔走,氣力已乏,走既不能,戰又難敵。”

危急關頭,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帶領一千人馬趕到,這才打退了聞達救了燕青史進,燕青騰出手來,一弩箭射中了聞達下颏。

燕青的弩箭不射中咽喉等致命部位就沒太大關系,所以下颏中了一箭的聞達第二天又能與魯智深武松大戰兩場:魯智深出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武松“奮神威滾到馬前,一刀砍去前蹄,聞達在馬背倒栽下來,官軍死命救入陣去。”

在梅本水浒傳中,在後五十回出場次數最多的官軍猛將可能就是大刀聞達了,他多次與魯智深武松單挑,好像都沒落在下風,那一回叫做《聞統制威鎮兖州府,小張良智敗宋公明》,那一戰聞達給宋江留下了深刻印象:“今日聞達力敵八將,全無懼怯,只也少見!”

在聞達力戰梁山八將之前,宋江就曾被聞達的相貌震驚:“頭戴一頂點金綴銀六楞打就紅銅盔,頂上撒一顆鬥來大小朱纓,披一副擺連環吞獸面精巧唐猊铠,穿一領繡百花飛百蝶綠羅戰袍,著一雙斜皮踢蹬挖嵌錦跟靴,系一條碧鞓疊勝獅蠻帶,一張弓,一壺箭,騎坐一匹追風逐月千裏馬,手執一口渾鐵大砍刀,如同雷神下界,天將臨凡,令人不畏自怯。宋江道:‘多曾聞得大刀聞達之名,端的氣概!’”

聞達橫刀勒馬叫,其前部下急先鋒索超早就想跟這個老上司較量一場,結果剛打了三四十回合,就被一刀削飛了頭盔。

索超丟盔,李逵出場,聞達十分不屑:“這等腌臢草賊,休來汙我寶刀!”

李逵的慣用招式是砍馬腳,但是聞達的大刀根本就不給他機會,李逵前後左右亂砍一通,沒有一下得手,只好撒腿就跑到官軍陣中,殺了幾十個小兵,氣得宋江大罵:“你這黑厮,誰叫你出去丟醜!”

李逵丟盡梁山好漢臉面,阮氏三雄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各持一把樸刀把聞達圍在垓心厮殺,三四十個回合後,三阮都覺氣力不支只好撤退,這才激怒了花和尚魯智深:“灑家前日在朱笏山,可惜不曾一禅杖打殺你!”

聞達勃然大怒,魯智深哈哈大笑:“那個如怪蟒相似,這個如毒龍一般,格開大刀,還他禅杖;架過禅杖,敬上大刀,你狠我辣,各不相讓。直殺得戰雲昏慘,天日無光,兩方陣上都看得呆了。”

聞達久戰魯智深不下,喊一聲“禿厮了得”掉頭就跑——他估計是想詐敗用拖刀計和放冷箭,沒想到魯大俠根本就不上當:“你教俺休趕,灑家便回營吃酒去。”

梅本水浒語言幽默精煉,確有施耐庵之風,魯智深等好漢也不像通行版那樣在七十回後變得毫無個性,這也是很多人喜歡梅本的原因之一:梅本看著輕松愉快,比哭哭啼啼的官版強多了。

魯智深不上當,聞達惱羞成怒卷土重來,還沒等魯智深迎戰,他的好兄弟九紋龍史進就舞起三尖兩刃刀沖了上去,結果五六十回合後氣力不支只好撤退。

史進撤退,花榮接手,結果二十多個回合就不行了——花榮槍法不如箭法,但不射箭也能跟秦明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敗,他二十回合便拉開距離射箭,說明聞達的武功,可能還在梁山馬軍五虎將第三名的秦明之上。

花榮神箭偷襲,聞達迅速閃避,最後被射掉了盔上紅纓,至此梁山八位好漢出手,也只有魯智深算是占了上風,其余七位頭領與聞達單打獨鬥,似乎都不是對手。

聞達一天之內連鬥梁山八將,後來又與林沖等多位高手單打獨頭或被群毆,最後被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雙鞭呼延灼、金槍手徐甯、九紋龍史進、小李廣花榮重重包圍,“一路輪戰到此,已自人困馬乏,如今見敵人越來越多,便死力逼開史進,撥馬跳出了圈子,掣出寶劍道:‘受盡羞辱,今日死也!’伸手向喉間一勒,鮮血直冒,栽于馬下。”

這就是梅氏古本水浒傳的可讀之處:朝廷軍官也不都是無能無膽之輩,梁山好漢也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大刀聞達和鐵棒栾廷玉、巨斧飛天虎扈成的表現,也足以令人贊歎。

聞達連打梁山八條好漢,也給讀者諸君留下了這樣的問題:林沖曾與聞達單挑,沒占上風;李逵花榮索超史進等高手,很明顯是打不過聞達;魯智深能把聞達打跑、武松能砍斷聞達馬腳,是不是說明與西夏作戰多年的魯智深,才是梁山好漢中真正的正規戰高手?武松的搏命打法,在戰場上是不是也很實用?如果讓聞達與關勝、林沖單挑,獲勝的可能性有多大?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