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不得善終的六大名將,除了白起還有誰?

情懷曆史 2024-01-31 19:40:52

自古名將難善終,不是死在戰場上,就是死在朝堂之上;哪怕僥幸撐到晚年,也是各種暗疾纏身。而名將輩出的戰國時期,自然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不得善終的戰國名將。

一、白起

白起擔任秦軍主將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于作戰中料敵如神,出奇制勝,威震六國,在秦統一六國的進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爲中國曆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統帥,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爲戰國四大名將;又與韓信合稱“韓白”,後人還常將其與韓信、衛青、霍去病等合稱爲“韓白衛霍”。

但是,在長平之戰後,白起巨大的戰功引起了丞相範雎的不滿,乃至于遭到了陷害。等到秦昭襄王發動邯鄲之戰後,久攻不下,擬派白起爲帥,屢遭他拒絕,由此,白起又觸怒秦昭襄王,最後被黜爲士卒,賜死于杜郵。

二、李牧

李牧先是駐紮代地、雁門,保衛趙國北部邊境,被稱爲良將。趙悼襄王二年(前243年),李牧率軍進攻燕國,攻克武遂、方城。趙王遷三年(前233年),在肥之戰中大破秦將桓齮部,次年又在番吾之戰中擊敗秦軍,因功獲封武安君。

趙王遷七年(前229年),秦國在滅韓後北上攻趙,奉命與司馬尚抵禦秦軍攻勢。後來,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派人奪取李牧的兵權。不久之後,李牧被殺害(一說被賜自盡)。次年,趙國都城邯鄲爲秦軍所破。

三、吳起

吳起最初在魯國時,受命指揮魯軍擊敗齊國。之後前往魏國,得到魏文侯重用。他指揮魏軍屢次擊敗秦國,占領河西之地,爲首任西河郡守,同時創建魏武卒,“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後因魏武侯猜疑而轉投楚國,初任宛守,一年後被楚悼王任命爲令尹,進行變法。

經過吳起變法後,楚國在短時間內成功增強了自身的國力,使楚國出現“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一度大敗魏國,“馬飲于大河”的強盛局面。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吳起因厲行變法而得罪守舊貴族,慘遭殺害。

四、項燕

項燕是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項燕勇而有謀,愛護士卒,深得楚人愛戴。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政率軍伐楚,項燕于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率領楚軍以示弱誘敵之計大敗秦軍,秦軍幾乎全軍覆滅。殺七都尉,收複失地南郡(今湖北江陵)。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率秦軍伐楚,攻下楚國都城壽春,俘虜了楚王負刍,迫使項燕敗退至長江以南。次年,秦將蒙武、王翦攻楚,蕲南一戰,楚軍敗亡,項燕被追殺,一說自殺。

五、龐涓

龐涓(?—公元前341年),戰國初期魏國名將。相傳與孫膑同拜于隱士鬼谷子門下,因嫉妒孫膑的才能,恐其賢于己,因而設計讓他遭受了膑刑。

魏惠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次年齊救韓,采用孫膑策略,直趨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誘使龐涓兼程追擊,在馬陵(今河南範縣西南)中伏大敗,龐涓智窮,大歎“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說被亂箭射死),史稱“馬陵之戰”。

六、趙括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急于求勝,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趙括一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爲攻。對此,秦將白起分兵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一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于長平。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數十萬趙國士兵投降,後來被秦軍坑殺。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