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小米汽車,到底圖什麽?

智選車 2024-04-07 10:59:31

如果你在41歲的時候身價數十億,會不會選擇退隱江湖?

如果你在52歲的時候身價過千億,會不會賭上自己所有的榮譽再來一次創業?

大多數人可能在28歲身價過億的時候就選擇早早躺平,但是在雷軍這裏,28歲當上金山公司總經理只是事業騰飛的開始。

“永遠在路上”,這是一個創業者的覺悟;“勇敢前行”,這是一個企業家的底色。

小米SU7上市不到一周,雖然現在談成敗爲時尚早,但是小米汽車已經贏麻了。

無論是門店內的人頭攢動,還是門店外排隊到深夜的試乘試駕,汽車圈從來沒出現過如小米SU7一樣的爆品。

講真,作爲一個6年從業經驗的汽車媒體人,參加過太多新車上市發布會,也看過太多亮眼的汽車黑科技,早就對一些花裏胡哨的宣傳賣點免疫。

起初我對小米汽車是謹慎看好的,不是因爲第一台車SU7不夠優秀,只是現如今國內車市早已是一片紅海,新能源車的高端配置日益趨同,價格也越來越沒有底線。

特別是友商競品的密集上市,也讓小米SU7壓力倍增。單看參數,小米SU7雖有亮點,但不足以制勝。坊間甚至有句段子:收手吧,小米,外面全是XX。

不過現在的情況大家都看到了,小米汽車已經成功出圈,就連我那個對車完全無感的媳婦兒都會在床頭和我聊起小米SU7。這時我才意識到,不能再以傳統性價比的角度去看待小米SU7,因爲它已經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

從業越久,越能發現:買車這件事,不僅僅是參數配置的羅列堆砌,更有情緒價值的集中釋放。而小米SU7就是那個釋放的出口。

會玩社交平台的車企領導不多,能玩得好的就更少了。主要是因爲大佬們平時日理萬機,哪有時間盯著這些“雞毛蒜皮”的瑣事。

但是雷總就不一樣了,日更十來條關于小米汽車的微博,誰能頂得住這麽狂轟濫炸?雖然有的人會比較反感這種高頻的營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雷總絕對算得上是社交界的勞模。

你可能會認爲,雷總的微博肯定不是本人發布。但是在2022年9月的一場采訪中,雷總表示大部分微博都是他自己發的,差不多一個小時發一條,這樣可以知道用戶的真實反饋。

要知道,雷總的微博粉絲量超過2300萬,在知名企業家中排名前十,超過任何一個車圈大V,傳播力不言而喻。

不僅僅是微博,雷總還拍了一系列小米汽車工廠的科普視頻,以及用工廠作爲背景的“答網友問”合集視頻。雖然每個視頻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鍾,但是背後的准備工作量不會小。當然,每條視頻的傳播量也相當可觀。

你能想象一個身價千億的老板穿著一身299元的工裝,在那裏准備台詞的畫面嗎?這已經不能用“接地氣”來形容了,說得俗一點,雷總真的在把小米汽車當成自己的孩子。

暫且不論這位頭號KOL幫小米汽車的宣發省了多少錢,單就沖著雷總的這份創業熱情,足以讓很多人爲之動容,甚至是掏錢買車。

俗話說,言多必失,在小米汽車鋪天蓋地的宣傳中,難免會有些讓內行人一眼看穿的包裝話術。但是這些都不重要,因爲大部分人是不懂車的。

有人說,雷總的高明之處在于能把簡單的東西或者原理描述成高不可攀的樣子。

比如小米汽車對自研的“泰坦合金”的描述是:自研多元AI仿真系統計算1016萬種合金配方,經過1550次測試打樣,最終研發成功。

比如小米SU7的56英寸HUD至高亮度13000尼特、對焦距離7.7m、全程平視、可全向移動,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明覺厲?

再比如小米SU7的中低配采用的是400V平台,和同價位的競品相比並不占優。但是雷總在發布會上用“全域碳化硅”、“486V高壓平台”、“15分鍾補能350km”等表述,照樣讓門外漢覺得很厲害。

對于普通人來說,不會對車輛的詳細技術參數研究太深,而雷總擅長把産品亮點描述得很高大上,這也是一種本事。

大家買車時往往第一個看的是品牌,第二個看的是顔值,這兩樣小米SU7都占了。

先來看品牌,雖然小米給人感覺較爲親民,但是曆代電子産品打下的口碑和知名度還是能讓人將小米汽車與大牌聯系起來。而且21.59萬的起售價相比蔚小理來說不算貴,這樣的價格買個“正經牌子”,大多數人都能接受。

然後是顔值,如果是在極氪007和小米SU7之間糾結的用戶,最後選擇後者的原因大多是因爲顔值。這也是很多女性用戶喜歡小米SU7的原因,只要實車的體驗不太拉胯,這筆訂單基本上就穩了。

大家買小米SU7,可能不是因爲絕對的性價比優勢,更多的是沖著雷軍這個人來的,或是信任,或是敬佩。

和別的企業家不同,雷總身上始終有一種追夢的氣息,而他本身也是勵志典範。

草根出身的他,依靠自己的技術和天賦,一步步成長爲商業大佬。即使已經功成名就,依然賭上全部聲譽下場造車,這裏面難免有點理想主義的色彩,但年輕人最吃這一套。

當初雷總創辦小米手機的時候,初衷就是想讓國人能夠買到性能出色、價格便宜的好手機,正是這種對性能和性價比的極致追求,造就了小米手機的輝煌,也把一衆低價低質的山寨手機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

之後小米推出的各種周邊産品,也都是同價位可以“無腦入”的存在。當你手握預算,不知道該怎麽選的時候,只要小米商城有相關的産品,閉眼買就對了。

小米商城的存在,解決了兩類極端人群的消費需求:一類是對參數性能研究頗深的發燒友;另一類則是對電子産品完全無感的小白。這兩類人都可以在小米商城裏找到滿意的産品,而且不用擔心因爲品牌的高溢價而被宰。

雷總在身價千億的時候選擇去趟“造車”這灘渾水,初衷也是想讓大家能夠用上品價比出色的智能電動汽車,這樣的出發點就已經勝過了絕大多數唯利是圖的資本家。

從産品的定義來看,雷總始終是站在廣大普通用戶一側的,甚至是陪大家一起追夢的,這樣的人設自然會收獲大量年輕人的擁戴。

誠然,現如今的汽車市場和當初2010年小米進軍手機市場的情況截然不同。彼時大品牌的手機價格高高在上,小作坊的産品又比較低質,小米手機切入了一個很好的賽道。

但是目前,大牌車企的産品同樣可以做到物美價廉,小牌車企的價格優勢不再明顯,淘汰賽已經開啓。

小米汽車在此時切入,確實有一點冒險的成分。不過,任何人在逐夢的道路上,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只要夢想還在,縱使前路坎坷,也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所以,買小米汽車,不僅僅是支持雷軍的造車夢,也是在致敬時代下的每一位逐夢人。

那些你很冒險的夢,我陪你去瘋。

0 阅读:20

智選車

簡介:資深汽車産品經理團隊,幫你找到值得買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