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野”爲啥這麽火?專業人士提醒:亂食野菜可能會中毒

長城網 2024-03-28 04:21:19

“在彭州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打野,收獲了好多的蕨菜和筍!” “新手小白想體驗打野,想找個搭子一起。” “鶴鳴山打野,我們是認真的!” “這是我挖過最好的幾條打野路線,折耳根、鴨腳板、野蔥、羊肚菌任君采摘。”

近日,成都“打野”(即帶一定徒步性質的上山挖野菜的活動)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火了,不少關于此的帖子均獲得了不錯的浏覽量,博主們曬出大量收獲滿滿的圖片,許多網友在帖子下方評論“想去”“帶我一個”等。

“打野”讓人著迷,它的樂趣究竟在哪?成都好的“打野”路線有哪些?新手小白是自行前往還是報團更好,需要注意哪些內容?

網友采摘的折耳根。

徒步博主意外發現“打野”火了

樂趣滿滿的“打野”:不止于采摘、賞花和diy食物

3月9日,身爲徒步和寵物博主的譚女士在網絡上發出了她的第一篇“打野”經驗貼,令她意外的是,帖子竟然受到了很多關注。後台收到不少私信的她,又陸續發了幾篇帖子,她還因此搭建了一個有著300余名“打野”愛好者的群。

“這段時間以來,我熱度最高的一篇帖子有2萬的閱讀量。”她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其實我和閨蜜每周六都會去徒步,這項活動陸陸續續進行了三年時間。春天打野、夏天溯溪、秋天打柿子,因此我們很清楚每個季節山裏可能會有哪些果實,可以有計劃地實施活動。前段時間,我們發現今年進山打野的人特別多,才意識到這項活動好像火了。上周六,我們看到鶴鳴山下可能停了數十輛車,大家都拿著小籃子、小鋤頭等工具,場面很是壯觀。”

譚女士和閨蜜帶著寵物在成都周邊山上徒步。

熱愛徒步的譚女士積攢了一些“打野”經驗,大邑縣老虎凼、季禅溝、鶴鳴山大坪村以及彭州貓兒庵是她認爲值得一去的幾個地方。“成都周邊很多地方我都去過,但總體比較下來,覺得西門更值得一去。因爲西邊的山裏雨水更充沛,土壤相對潮濕,適合野菜生長。”

關于路線的選擇,譚女士建議,新手小白在看見大v博主推薦的路線並前往時,可以靈活處理。“大v發的帖子曝光度高,該路線會很火,按原路線前往的話,可能會空手而歸。所以看見人多的話,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去附近的小路尋找,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獲。”

譚女士認爲自己“打野”的風格更偏向于保守,怕食用野菜中毒,所以不會采摘不認識的。在這個季節,她推薦大家可以去嘗試采摘蕨菜、野蔥、折耳根、鴨腳板(鴨兒芹)、水芹菜、鹿兒韭、清明草等。每當收獲野菜之後,譚女士會自己拿回家制作食用。食用的方法有許多,清明草可以做馍馍,野蔥既可以熬蔥油,也可以包餃子,折耳根可以當天涼拌了吃......

譚女士曬出的徒步收獲。

出去走走吧,你會感受到許多快樂!在譚女士看來,徒步“打野”的樂趣有很多。“成本低、能鍛煉身體、能感受風景、能diy食物提升廚藝......這段時間的春天實在太美了,山裏的空氣、新冒出的樹芽、朵朵的雲彩、遍山開滿野花,這些不僅能吸引大人,也會吸引孩子們。每當挖到了東西、回家制作成美味,更會有意外的快樂和成就感。”

“打野”雖好,不要盲目跟風

切記勿食蔥蓮,中毒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相較于譚女士,楊女士的“打野”經驗則沒有那麽豐富。4天前,她發表了一篇帖子,名爲“打野清醒點,姐妹們不要盲目跟風、期望太高”。

楊女士曬出了當日自己“打野”走的步數。

在帖子中,她寫道:今天暴走一天,換了三個地方才打到肥肥的野蔥。“打野”的人太多了,僧多粥少。地方那麽大,位置卻只能說個大概,山裏信號又不好,很難找,空軍(指空手而歸)的概率真的很大。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去年“入坑”的,曾經還挖到過羊肚菌。發這篇帖子的目的是提醒新手小白,尤其是沒有徒步經驗的人,要在做好充分准備的前提下再出發。

楊女士采摘到的野蔥。

對在醫院從事藥劑工作的楊女士來說,“打野”雖然很有趣,但更重要的是想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她說道,“比如說,蔥蓮就容易被當成野蔥食用,但蔥蓮是有小毒的,且在成都都很容易見到。尤其是對于沒有經驗的人來說很危險,因爲他們無法從味道上來判斷自己是否吃錯了。”

通過查詢,記者注意到,蔥蓮是石蒜科植物,又叫做肝風草,誤食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嘔吐、腹瀉、渾身無力、昏睡等後遺症。

網友評論,稱野菜可能有農藥。

同時,在一條條上山打野的攻略分享帖子中,也有熱心網友評論提醒,“一定要洗幹淨,小心打了農藥。”記者了解到,正是春種時,山上農戶有可能會進行施肥除蟲工作。在此,特別溫馨提醒市民朋友,對不熟悉的野菜不采摘、不食用,采摘後應拿回家洗淨、煮熟。若出現食用野菜中毒反應,應停止食用、催吐,同時攜帶剩余野菜、野蘑菇及嘔吐物,及時就醫。

溫馨提醒:

野菜采摘後可先用淘米水泡半個小時

春季是野菜長勢正好的季節,記者溫馨提醒大家,處理、食用野菜時需要注意:

1.野菜比較髒,采摘回來後先用淘米水泡半個小時;

2. 很多野菜裏面都含有較多的生物堿和單甯,烹饪之前一定要先焯水;

3. 食用野菜前留存少許野菜或拍個照以便中毒後鑒別種類,食用野菜後若有不適,及時就醫;

4. 嬰幼兒、孕婦、乳母、老人以及對野菜有過敏史、消化系統存在疾病的人群,不建議食用野菜;

5. 野菜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譚女士提醒,去戶外遇到不認識的植物可以用“形色識花”拍照上傳識別,一定要謹慎食用野菜。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封面新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