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臨終前分家,身爲上門女婿的姑父離開,走到門口時我爸叫住他

秋雅聊情感 2024-05-18 10:11:20

“明子,你爺爺情況不好,你小姑打電話來說,可能沒幾天了,你們快回來吧。” 上周的一個清晨,父親的聲音透過電話線傳來,帶著不容置疑的急迫。

挂斷電話,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慌亂。沒有猶豫,我立即向單位請了假,驅車帶著父母和妻子踏上了回農村老家的路。

車窗外的景色飛速倒退,我的思緒卻如同亂麻,心中不斷祈禱著爺爺能挺過這一關。

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抵達了老家。那是一座典型的農村院落,院子裏的桃樹依舊挺拔,只是樹下少了爺爺那熟悉的身影。

我們走進屋內,只見小姑正坐在床邊,握著爺爺的手,輕聲細語地安慰著。小姑父則在一旁忙碌著,安排著家中的各項事務。

夜幕降臨,大姑也帶著她的兒女匆匆趕到。我們一家人圍坐在爺爺的床前,輪流陪他說話,試圖用親情的溫暖驅散病魔的陰霾。那一晚,時間仿佛凝固,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不舍和憂慮。

第二天上午,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在了爺爺的臉上。他的精神似乎有所好轉,眼中閃爍著平日裏少見的光彩。爺爺招了招手,讓我們都圍攏過去。

“孩子們,我這一輩子,也算是走到頭了。” 爺爺的聲音雖然微弱,卻透著一股堅定,“我感覺今天精神不錯,可能是回光返照。我想趁現在,把家裏的事情安排一下。”

聽到“分家”兩個字,我們的心都沉到了谷底。悲傷的氣氛在屋內彌漫開來,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淚光。

爺爺輕輕拍了拍我的手,安慰我們說:“人都有這一天,你們不要太難過。我只是希望,在我走後,你們能夠和睦相處,繼續把這個家撐下去。”

就在這時,小姑父突然站起身,向門外走去。父親叫住了他:“劉棟,你要去哪兒?”

小姑父停下腳步,轉過身來,臉上帶著一絲尴尬:“大哥,這種事情,我們做女兒女婿的,還是不參與的好。”

父親皺了皺眉,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被爺爺輕輕擺手制止了。爺爺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

我看著小姑父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我知道,這些年來,小姑父在我們家的地位一直有些尴尬。雖然他一直任勞任怨,盡心盡力地照顧著爺爺,但因爲當初的一些事情,爺爺對他始終有些偏見。

小姑是我們家的掌上明珠,今年已經56歲了。1967年的春天,她帶著全家的希望和喜悅來到了這個世界。

她那可愛的模樣和文靜的性格,加上優異的學習成績,讓她從小到大都是爺爺心中的寶貝。

1982年,小姑在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順利完成了學業,並考上了一所中師。畢業後,她成爲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小學語文老師,這在當時可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好工作。

1988年,爺爺通過各種關系,把小姑調到了縣城教書,希望她能在那裏找到一個家庭條件優越、有穩定工作的好對象,過上幸福的生活。

親戚們很快就爲小姑物色到了幾個合適的人選,但每當提起相親的事,小姑總是推脫。

直到有一天,爺爺才知道了真相:小姑早已心有所屬,她愛上了自己的同事,也就是後來的小姑父,劉棟。

小姑父叫作劉棟,來自另一個村子,家境貧寒,家中兄弟姐妹衆多,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他的父親早逝,母親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孩子們長大。

這樣的家庭背景,讓爺爺十分不悅,他強烈反對小姑和小姑父的親事,認爲小姑應該找一個條件更好的人家。

“你這是在往火坑裏跳啊!”爺爺在一次家庭會議上怒吼道,臉色鐵青。

小姑淚眼婆娑,她緊緊抓著爺爺的手,哀求道:“爸,劉棟他真的對我很好,我們彼此相愛,求您成全我們吧。”

爺爺氣得渾身發抖,一旁的父親見狀,趕緊上前勸解:“爸,時代不同了,孩子們的感情也應該得到尊重。”

一個月後,小姑父鼓起勇氣,獨自一人來到了我們家。他站在院子裏,面對著爺爺,誠懇地說:“伯父,我知道我的家庭條件不好,但我會努力工作,給小芳幸福,請相信我。”

爺爺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心中的怒火再次被點燃。他沖上前去,對著小姑父拳打腳踢,發泄著心中的不滿。然而,小姑父沒有反抗,他默默地承受著,臉上寫滿了堅定和不屈。

大姑和父親在一旁看著,心疼不已,紛紛上前勸阻。爺爺終于停手,但仍舊不肯松口,他冷冷地說:“除非你願意當上門女婿,否則這件事沒得商量。”

小姑父沒有立刻回答,他轉身離開了。我們都以爲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沒想到三天後,小姑父再次出現在我們家,他答應了爺爺的要求。

“我願意當上門女婿,只求您能同意我和芳芳的婚事。”小姑父的聲音不大,卻透著一股堅定。

爺爺看著他,沉默了許久,最終歎了口氣,算是默許了這門親事。

從那以後,小姑父就成了我們家的一員。他用自己的行動,一點一滴地贏得了爺爺的認可,也讓我們看到了他那顆金子般的心。

1989年,小姑父與小姑的婚禮簡單而溫馨,盡管爺爺對他仍有成見,但他並未因此退縮。

婚後的生活平凡而充實,小姑父每天騎著自行車載著小姑上班,無論風吹雨打,從未間斷。他在學校裏是一位受學生愛戴的班主任,連續多年被評爲優秀教育工作者。

下班回到家,小姑父從不擺出教師的架子,總是默默承擔起家務,輔導孩子的功課。他的勤勞和負責,讓小姑感到無比安心。

每逢假期,小姑父都會來到我們家,幫爺爺和父親幹農活。

記得第一次他來到田間,爺爺看著他那副文弱書生的模樣,不由地搖了搖頭,私下裏對我說:“明子,你看他那樣,哪裏是幹農活的料。”

小姑父似乎沒有聽見爺爺的話,他脫下鞋襪,卷起褲腿,拿起鋤頭,就埋頭幹了起來。太陽火辣辣地照在田地上,汗水很快浸濕了他的衣服。我看著他那認真的樣子,心中不禁生出一絲敬意。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姑父的農活越幹越熟練。他不僅學會了犁田、播種,連一些重體力活也能勝任。爺爺看在眼裏,態度也在慢慢改變。有一次,我聽到爺爺對母親說:“這劉棟,還真有點門道,我小看他了。”

2008年發生了一件事情,讓爺爺徹底轉變了對小姑父的看法。

那年年初,大姑的孩子突然被診斷出重病,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得我們全家都回不過神來。

大姑和大姑父平日裏都是本本分分的打工人,收入勉強維持家用,這突如其來的疾病,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那段時間,家裏的氣氛異常沉重,爺爺總是一個人坐在堂屋的老木椅上,沉默不語。

他的眉頭緊鎖,手中的煙鬥不停地冒著煙,好像在煙霧缭繞中尋找著解決問題的辦法。

父親也變得焦慮不安,他的聲音裏帶著一絲顫抖,每當電話鈴聲響起,他都會緊張地一把抓起聽筒,生怕錯過任何一線希望。

“爸,我們已經盡力了,但還差很多。” 父親在一次電話後,無力地對爺爺說。

爺爺的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些什麽,但最終只是歎了口氣,搖了搖頭。那一刻,我看到了爺爺眼中的無助和絕望,這位一生堅強的老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就在我們幾乎要放棄希望的時候,小姑父站了出來。他沒有豪言壯語,只是默默地將一張銀行卡交到父親手中,卡裏有他多年來省吃儉用存下的所有積蓄,還有他四處奔波籌借來的錢。

“大哥,這是我能湊到的所有錢,希望能幫上忙。” 小姑父的聲音平靜,但每一個字都重若千鈞。

那一刻,父親愣住了,爺爺也愣住了。他們看著眼前這個一直不被看好的女婿,眼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小姑父的這一舉動,無疑給了我們全家雪中送炭般的幫助,更讓我們對他的看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爺爺顫抖著手接過銀行卡,他的眼眶有些濕潤,嘴唇嗫嚅著,似乎有千言萬語要說,但最終只化作了一句沙啞的“謝謝”。

從那以後,爺爺對小姑父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他開始主動找小姑父聊天,詢問他的工作和生活,眼神中充滿了贊賞和感激。小姑父也一如既往地謙遜有禮,他沒有因爲爺爺態度的轉變而沾沾自喜,依舊默默地爲這個家付出著。

這件事讓我們全家都深受觸動,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小姑父。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贏得了全家人的尊重和敬愛。

他不僅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更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女婿、好家人。

2010年,隨著經濟壓力的增大,父親決定外出打工,以求更好的收入來支撐家庭。爺爺奶奶的年紀漸長,需要有人照顧,這個重任就落在了小姑和小姑父劉棟的肩上。

小姑父沒有怨言,他和妻子一起,承擔起了照顧老人的責任。他們的日常充滿了對爺爺奶奶的細心照料和陪伴,無論是飲食起居,還是精神慰藉,都做到了無微不至。

2014年,奶奶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醫生告訴我們要做好心理准備。那段時間,小姑和小姑父幾乎不眠不休,日夜守在奶奶的床前。

他們用實際行動诠釋了“孝”字的真正含義,讓奶奶在家人的關愛中安詳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奶奶的離世讓爺爺非常傷心,但小姑父的堅強和樂觀給了爺爺莫大的安慰。

爺爺多次想要爲過去對小姑父的成見道歉,但小姑父總是笑著擺擺手,說:“爸,都是一家人,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去年,爺爺也生病了。得知消息的父親急忙准備回家,但小姑父卻讓他先不用急著回來,說:“大哥,你先幫明子帶帶孩子,爸這邊有我們呢。”

他們的無私和孝順,讓老家的鄰居們都贊不絕口。爺爺看在眼裏,感動在心裏。他把小姑父當作了自己的親兒子,兩人之間的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親密。

那天,爺爺喊住了要離開的小姑父,語重心長地說:“在我眼裏,你就是我的親兒子,你們都是我的驕傲。我希望你們能夠一直守望相助,做一輩子的親人。”

說完,爺爺把家裏的財産平均分成了三份,平分給了三個兒女。他拉著我們的手,眼中充滿了期待和信任。

分完財産的當天晚上,爺爺在睡夢中含笑而逝。我們一家人爲爺爺操辦了後事,雖然心中充滿了悲痛,但也爲爺爺能夠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而感到欣慰。

臨走之前,我們一家人約定,等到中秋節時一定會再聚。無論身處何方,我們都會記得爺爺的教誨,做一輩子相親相愛的親人。

8 阅读:1794

秋雅聊情感

簡介:生活的點點滴滴,全都是因爲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