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泛濫的三種動物,當地人不吃還動用直升機捕殺,在中國卻是寶

科學多一點 2024-05-19 03:54:41

四面環海、文化包容的澳大利亞,不僅有考拉、袋鼠、鴕鳥等珍奇百怪的動物,還有一批泛濫成災的“入侵物種”。

這些泛濫成災的物種,肆意“踐踏”澳洲土地,蠶食資源,還把本土物種“擠”到牆角,把澳洲人都快整發瘋了。今天早班機就介紹一下其中泛濫的三種“狠角色”。

No.1 並非善茬的野山羊

澳洲與世界各大陸完全隔離開來,仿佛是一處被遺忘的角落。但其實,澳洲有澳洲自己的精彩,坐擁769.2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面積,大陸之外四面皆是大海的懷抱。陸與海的交融,孕育出澳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豐富優渥的自然資源。

鸸鹋、袋熊、考拉等珍奇可愛的動物群體就在這樣美麗的地方生活。這本是歲月靜好的開局,卻沒曾想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惹得澳洲人動用直升機殲滅它們泛濫成災的族群。首屈一指的“搗蛋鬼”就是野山羊。

誇張的大角、充滿神秘色彩的大眼以及玲珑緊致的體型,組成了人們對野山羊的第一印象。野山羊的體色爲棕色系,在冬季和夏季變遷的過程中,野山羊的體色也會發生相應的深淺變化。野山羊的體重約在90公斤至120公斤左右。它們不僅有著極長的壽命,也有著令澳洲人抓狂的本事。

那麽,野山羊究竟做了什麽,讓澳洲人對其發動“追殺令”呢?野山羊的適應力實在太過強悍了,屬于給點草就能活的類型。關鍵是,澳大利亞生態尤好,植物資源尤爲豐富。這就給野山羊提供了極爲穩定的食物來源,成爲它們存活以及繁衍種群的基礎。

此外,在澳洲這片土地上,野山羊缺少天敵的制衡,沒有野狼、獅子等凶猛食肉獸的制約,爲野山羊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一個相當安全的居所。

沒有天敵的蠶食與削減,也不用擔心沒有食物果腹,生存環境還格外舒適,這些條件爲野山羊種群迅速繁衍,甚至在澳洲“圈地爲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來,澳洲人本著尊重動物、文化包容的態度,在野山羊大量繁衍之初,並未加以阻止,也不覺得動物正常的繁衍生息會導致什麽大問題的發生。

直到這一切變得不正常了起來,也就是野山羊的繁衍效率越來越高,無論城郊、公園、草場上都出現成群結隊的野山羊身影。

此時的野山羊種群已經發展壯大到令澳洲人都感到不可思議,數量約達400多萬頭,它們接連將草場、農作物蠶食、毀壞,甚至大肆擾亂交通秩序,影響澳洲人出行。澳洲人這才痛定思痛地舉起獵槍,對准泛濫成災的野山羊。

野山羊在澳洲的待遇,與在我國的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別。就拿我國境內的北山羊來說,它們是典型的野生山羊,爲牛科山羊屬哺乳動物。北山羊在我國境內受到嚴密法律體系的保護,它們的野生棲息環境也受到人爲監管,誤傷、販賣、食用北山羊,情節嚴重者,極有可能將“牢底坐穿”。

No.2 “脫了缰”的野馬

自從澳洲“失守”之後,“脫缰野馬”就此具象化。野馬,這種食草卻脾氣暴躁的動物,“一不小心”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了起來。這是爲何?據了解,野馬並非澳洲本土“土著”動物,而是于18世紀以運輸爲用途漂洋過海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

一開始,野馬確實“老實本分”,甘受澳洲人的訓話,成爲任勞任怨的家馬,從事運輸、耕種、載人等各種體力勞動。在適應了環境之後,馬的基數逐漸擴大,這一擴大,讓澳洲人也適應了生活裏有馬的存在,以至于造成了後面“供過于求”的場面。

彼時,澳洲人也沒想過馬的泛濫會造成什麽後果,于是放任一匹又一匹家馬逃逸到野外,他們甚至以爲沒有了人類的供養,馬在野外存活不久。

直到現在,原本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交通幹道上卻老是被野馬突襲,時不時就來上一場交通大癱瘓。澳洲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眼中哪些活不下去的逃逸馬,不僅在野外存活了下來,還以一種誇張的速度繁衍種群,以至于泛濫成災,搶奪本土動物的生存資源,深入城市幹擾澳洲人的生活。

除了澳洲人的放任自流之外,馬自身強大的適應能力以及繁衍能力,澳洲境內大型凶猛食肉獸的缺乏以及生存資源的豐富等等,都是促就了澳洲今日野馬泛濫成災的原因。

澳洲人爲了削減野馬族群的力量也是拼了,由于野馬體型彪壯,脾氣暴躁、攻擊性強且奔跑速度極快,降低了獵槍擊殺的概率。爲此,澳洲人絞盡腦汁,連直升機都發動了,試圖從高空出擊,給野馬一個教訓。但在龐大基數面前,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反觀我國境內,野馬雖然沒有泛濫成災,但也是符合自然規律地存活著。這主要是因爲天敵的制約,控制其種群數量,維持生態平衡和發展。另一方面,也由于我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的執行,讓國人對這些野生動物保持敬畏之心。

No.3 上串下跳的野兔

最後一個在澳洲泛濫成災的動物就是野兔。別看野兔萌乎乎的,它們的繁殖能力尤爲強悍,簡直到了刷新澳洲人三觀的程度。

據了解,澳大利亞的兔子比澳洲人還要多,甚至已經泛濫成災到了100億只,澳洲境內的人口尚且不足3000萬。就算人手一只吃掉,也吃不過來。

除了熱衷繁殖之外,野兔還喜歡上躥下跳,肆意流竄到各種地方,其中包含牧場、農田、住宅區、公園等。所到之處先是將能吃的東西都蠶食一邊,之後便是找個涼快的地方打洞爲繁育做好准備。兔子堪稱“繁殖機器”,不僅産量大效率還高。

這主要是因爲雌兔有兩個子宮,互不幹擾,可以同時“開工”,而且它們的孕期短,大約一個月便可誕下幼崽。據了解,一只雌兔一年能夠繁育約72只兔寶寶這可真令澳洲人頭皮發麻。由于澳洲人對兔肉沒什麽興趣,又缺乏有效制約手段,野兔數量的總趨勢仍在增長。

在我國境內,野兔可就沒有那麽囂張了。這主要是因爲我國地大物博,物種完備,食物鏈環環相扣,生態發展趨于平衡。這才讓野兔沒有泛濫成災、殘害環境的可能。此外,國人有食兔肉、兔頭的習慣,尤其是在四川省,兔子的消費市場極大,不管繁殖得多麽厲害,最終還是要被端上餐桌。

這些“外來入侵”物種,各個被澳洲的資源餵得膘肥體壯、族群強大。“羊毛出在羊身上”苦了澳洲人,最後還得收拾難以收拾的“殘局”,感謝您的閱讀。

0 阅读:143

科學多一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