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網友:爲什麽美國成功阻止了日本的崛起,卻沒能阻止中國?

小彭的燦爛 2024-05-18 09:40:00

文|小彭的燦爛筆記

編輯|小彭的燦爛筆記

本文陳述內容參考的官方信息來源,均贅述在文章末尾。

【前言】

有一位日本網友在國外一個最大的問答網站當中,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大致意思就是爲什麽美國成功阻止了日本的崛起,卻沒有阻止得了中國的崛起。

美國作爲世界第一大國,一直以來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捍衛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經常利用自己的威懾力,來“制裁”其它國家。

而日本作爲美國的小弟,一直以來都“唯命是從”,雖然曾經在美國的扶持下有過非常迅猛的發展,成爲亞洲發達國家。

但是當日本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美國就開始多方面多領域找各種借口來限制日本的發展。

而美國對于中國的打壓和制裁可以說是從來沒有停過,凡事都要攀比一下,輿論戰也不落下,多次抹黑中國,宣揚“中國威脅論”。

但是每次中國都能在各種嚴密的封鎖和打壓下,破繭成蝶,取得讓人震撼的成就,但是縱觀現在的日本,可以說是叫苦不叠。

那這種差別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美國對日本發展的打壓】

日本的汽車工業可以說是這一國家的招牌,但是不置可否的是,這一工業領域的前期發展,是繞不開美國的扶持的。

在當時的歐洲,有著非常發達汽車工業,但是亞非兩大地區卻沒有能夠支撐起這類消費得到人群。

于是美國就把目光放在了日本這一國家身上,但是在起步階段之後,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在這一戰爭爆發前,日本爲了實現國産化,開始驅逐外資。

美國很多汽車制造商都被慢慢驅逐出日本,這一行爲其實也爲戰爭後其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條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過程當中,日本在工業發展上其實非常繁榮,但是一切都在二戰的失敗當中變爲廢墟。

日本軍方的需求促進了豐田和三菱汽車的發展,而在戰敗之後,他們沒有積極考慮民用,主要還是忌憚美國。

但是沒想到的是,美國不但沒有對其發展進行遏制,反而爲其提供發展的資金和資源,在發展的道路利用自己強大的威懾力給日本一路開綠燈。

最終在1968年的時候,日本成功一舉成爲了全球第二的汽車生産大國,橫亘在日本前面的就是自己的“庇護所”—美國。

日本的航空工業其實在二戰期間幾乎也發展到了巅峰期,但是沒有辦法,這一國家有那個大國夢,但是從選擇攀附美國的那一刻起,這一夢就已經昭示了破碎的結局。

美國對日本的汽車工業進行扶持,但是卻在航空工業的發展上進行打壓,爲了根除這一國家的航空業,美國甚至禁止日本的大學教授相關的課程。

後來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後,日本獲得了民用航空業發展的許可,因爲日本是美國的重要基地,需要承擔美軍飛機維修的任務。

但在發展這一領域的過程當中,美國一直都防著日本,要從美國波音公司的手底下搶飯吃,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而且波音在跟日本企業合作發展的過程當中,讓渡給日本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零件,而且在日本的汽車工業發展起來之後,美國又對日本開始了所謂的“保護主義”政策。

在減少對日本出口量的同時,也提升了對自己國家的産品的進口,日本的經濟也開始走向下坡路。

但是美日之間的合作,湊不出來半點真心,各自心裏都有各自的揣摩,日本當然也想脫離美國的控制,但是只能說已經晚了。

【趕超的中國】

中國人曾經蒙受的災難,過去屈辱的曆史,也要拜日本所賜,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的一切都處于落後的境況,百廢待興。

而日本各項工業在美國的扶持之下已經開始迅速發展起來,摸著石頭過河的路不好走,但是從現在的發展來看,中國在很多領域的發展都逐漸實現了對日本這一國家的趕超。

在2010年的時候,我國就已經發展成爲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超越了日本,並且在後來的發展當中,迅速提升了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其實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美國爲了維護自己霸主的地位,對于中國各個領域上的打壓還真的沒有停止過。

但是從過去的曆史當中走過來,我們有最不屈不撓的精神,也有必須實現獨立自主的理由,而我國對于美國這代表著強權的反抗,朝鮮戰爭,展示我們決心的重要的一戰。

這是我國近代史上,在對于列強的鬥爭當中,勝利的第一場仗,美國的1950年的時候,插手朝鮮內戰的同時,也不斷利用火力優勢來騷擾中國邊境。

美國軍隊甚至還占據了台灣海峽,來阻止中國的統一,爲了反抗美國,我國決定派兵支援朝鮮。

那個時候樣樣都落後的中國,在火力儲備和准備上,根本就沒有辦法和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來比,我們的火力准備甚至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

而且中國在當時也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唯一拼得過的恐怕只有中國志願軍頑強的意志,就是憑借著這樣頑強不屈的意志,我們勝利了。

美國恐怕也是從這個時候意識到,中國軍隊是強大的,也是這場仗,打出了我們往後發展幾十年的太平盛世。

在後來科技等領域的發展當中,美國也經常利用自己在各大領發展當中的優勢,來“卡”中國的脖子。

但是美國的每次打壓都會激發一次中國在對應領域當中的突破和進步,我們自始至終發展的原則就是獨立自主,這也是美國無法組織在中國崛起的一個根本原因吧。

【中日之間的關系】

同樣作爲亞洲國家,其實美國對于中國發展的削弱和打壓並不少,但是中日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從一開始我國在決定奮起直追發展的時候,就從來沒有想過依靠別人發展起來。

反觀日本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管是在哪個領域當中,都深刻貫徹著“抱緊西方大腿”的政策。

當然其中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畏懼中國發展起來,希望通過與西方主義國家特別是美國打好關系,成功“背靠大樹好乘涼”。

從中日曆史關系當中,其實也可以看出一些,在最初的時候日本的發展其實非常落後,而中國是處于繁榮發展的時期。

于是那個時候日本就經常學習中國的文化以及發展模式等等,特別是在唐朝的時候,日本向中國派遣了大批遣唐使。

那個時候日本的建築比如著名的平成京都是模仿著長安過來建成的,但是日本的獠牙和虛僞的面孔從那個時候也顯現出來。

一面從中國引進發展理念,一面想從中國連吃帶拿,在唐朝初期的時候,中日之間就在朝鮮半島進行了第一次交鋒。

日本發展剛有起色,就想要參與東亞大陸的地緣沖突,于是就爆發了曆史上的白江口之戰,而在這場戰爭當中,日本毫無懸念被唐軍打得落花流水。

之後日本在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不斷嘗試著向大陸擴張,在古代史當中,日本有兩次對東亞大陸的擴張,但是都失敗了。

所以對中國的仇視心理其實從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建立了,日本命運的轉折點其實就是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後。

西方國家侵略中國,而中國的慘敗也讓日本對于西方國家的態度更加有傾向性,到最後徹底開始高喊著“脫亞入歐”。

日本的西華運動轟轟烈烈開始了,西方列強甚至一度幫助日本發展強大,歸根結底還是因爲知道日本就是個彈丸小國,再怎麽發展也不可能對他們産生威脅。

在戰爭期間,美英也一度利用日本來削弱中國的實力,然後又用來牽制沙俄的發展,日本自始至終的態度也都是在討好美英國家。

日本其實也爲此割舍了很多,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種共同利益的牽扯越來越少,相反矛盾就積累得越來越多,後來就爆發了衆所周知的太平洋戰爭。

二戰之後,是日本完全攀附美國的開始,1947年的時候,美國用強迫的方式,讓日本通過了新憲法,然後對日本進行了改頭換面的改造。

而且二戰之後,原本想獨立自主的日本,在這場戰爭當中意識到,光靠一己之力是無法成爲讓各國忌憚的強國的,所以雖然成爲了美國某種意義上的殖民地,但是日本也正是因此而發展了起來。

美國在二戰之後逐漸發展成爲西方主義強國,而日本也在美國的支持下沒有任何阻礙地進入到歐美市場當中,迎來經濟高度騰飛額時期。

不過我們中國有一句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日本依靠美國發展起來,最終也徹底失去了崛起的機會。

參考資料:

中國網在2023年9月21日關于《美媒:美國阻止不了中國崛起“它應該停止嘗試”》的報道

0 阅读:2

小彭的燦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