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如果不重文輕武,能夠一統天下嗎?

樂山聊國際 2024-05-19 06:46:09

很多人對大宋王朝有誤解,認爲北宋與南宋是中原王朝中最弱的,而且是重文輕武導致了這一局面。

其實,北宋與南宋都不弱,只是遇到了相對更強大的北方少數民族;大宋王朝也不是重文輕武,而是文官集團崛起後更加強勢;大宋王朝必須用一套文官制度來維持統治;大宋王朝壓根兒沒有統一天下的機會,也沒這雄心(宋初除外)。

其一,由于那個兒皇帝石敬瑭,中原政權失去幽雲十六州後,一是防衛態勢(山河地勢)不利于中原,二是中原政權失去優良戰馬來源後處境更加困難。

其二,唐朝以後北方少數民族(契丹、女真、蒙古)走向強盛,也有其必然:

一是北方冶鐵技術進一步提升;

二是騎兵戰術得以提升;

三是絲綢之路獲益;

四是組織制度、軍事管理興起,尤其是東北方向的漁牧民族;

五是北方氣候惡劣促使少數民族南下或適應南下的氣候;

六是北方少數民族既在戰鬥,又在融合;

七是北方少數民族“漢化”速度更快,組織能力更強。

其三,北宋以來,中原政權治國理念提升,從武人治國走向文人治國,文官集團地位提升,尚武精神遭到閹割,少了叛亂,也少了戰鬥力。

其四,重文輕武也有曆史必然性。

一則,這兒也有一個曆史背景,就是隨著唐朝末年的農民(黃巢)起義以及五代十國對世家大族的毀滅性打擊,統治秩序(理念)已經混亂,軍閥割據與造反十分頻繁,必然重塑一套統治模式;

二則,宋朝開國皇帝也是靠造反奪權上台,對武將尤其是軍閥有本能的防範;

三則,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逐漸完善,更能保證官員選拔的公正、公平、有序。

其五,澶淵之盟,開啓了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原政權“雙贏”的模式,是成功的,讓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有了更好的“共存”模式;但是,這種“低成本”的防禦政策,也讓大宋,讓中原政權失去了進取心與武備能力。

其六,唐朝以後,北方少數民族戰鬥力更強,漢化速度加快,腐敗(朽)速度也加快,一茬又一茬地換主人,一族比一族厲害,可惜,北宋與南宋卻連續犯了聯金抗遼、聯蒙抗金兩大戰略失誤,與蒙元對峙時,最後又沒有更好地使用“空間換時間”或“歲貢”戰略,最終滅國。有學者認爲,南宋如果再熬三十年,也許能熬垮腐化、內鬥、財政困難的元朝,還有翻身的可能。

其七,關鍵是,大宋王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的組織制度逐漸健全,軍事科技差距不大,火藥的應用還不夠廣泛,形不成降維打擊,戰鬥力與戰爭成本卻有較大差距。

其八,不要說宋朝,哪怕更強大的明朝,也沒真正實現大一統,一直沒解決好北方少數民族的騷擾,對西域與外東北也沒有長期實控,對南面的越南更是主動“放棄”了。

總之,正是失去幽雲十六州導致北宋的先天不足,又遇到北方少數民族的不斷崛起與更替,大宋不弱,只是與北方少數民族相比軍事能力不強,優秀的政治家們只能開啓了“歲貢”模式,得以長期生存,也失去統一天下的雄心。

重文輕武,背不起這口大鍋!

1 阅读:30
评论列表
  • 宋朝以前領士都被異族蠶食,漢已經無力回天只保留漢地領土,而且明朝已經是漢人控制領土範圍極限,而且確定現代的領土雛形

  • 2024-05-19 07:39

    不能,皇帝基因不行

  • 2024-05-19 08:44

    解決不了民族問題,那長城只能當邊關了。

  • 2024-05-19 11:17

    大宋從未輕武!!!

樂山聊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