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idARLite凶猛!中國AR勢力開始殺到消費市場!

雷科技 2024-04-22 21:12:33

「我們可以懷疑很多東西,但千萬不要懷疑這個(空間計算)時代的到來。」

在Rokid 創始人兼CEO 祝銘明看來,從桌面計算到移動計算的範式轉移中,個人計算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移動性,但代價是犧牲了數字交互的表現力,即便手機廠商不斷加大屏幕尺寸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而空間計算時代必然到來的核心就在于,個人空間計算不僅將擁有比擬甚至在未來超越手機的移動性,還擁有遠超PC的表現力。

這是 Rokid Open Day 上的一個高能時刻。

4 月 20 日,農曆「谷雨」的第二天,Rokid 在杭州舉辦了 Open Day 2024 暨空間計算新品發布會。在活動現場,Rokid 帶來 YodaOS 操作系統的最新升級,以及對于空間計算時代最新的思考和判斷。

當然,現場最受矚目的還是很多人期待已久的「那款産品」—— Rokid AR Lite。

定價是一方面,不過同樣重要的是 Rokid AR Lite 輕量級的硬件形態以及時尚風格的外觀設計,真正讓用戶可以日常佩戴使用,而且交互上也能和蘋果 Vision Pro 一樣,做到了各自産品形態的「首創」,用戶幾乎無需學習和適應,就能流暢玩起來。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Rokid給所有人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懸念——現場沒有公布Rokid AR Lite的具體定價,只是給出了「X499元」的猜想空間。

當然,相比蘋果Vision Pro 3499美元(超過2.5萬元人民幣)的售價,Rokid AR Lite的性價比優勢已經不言自明,問題關鍵的是「驚喜」到底有多大?實在讓人絞盡腦汁,也讓人不住回味。

不知道大家認爲Rokid AR Lite的最終定價會是多少?在線等,挺急的。

但當我離開沸騰的現場,重新冷靜下來思考這場 Open Day,又有了新的感想:借由 Rokid AR Lite,Rokid 第一次有機會將普通消費者也拉入空間計算時代,同時面對蘋果 Vision Pro 的強勢入場,以 Rokid 爲代表的中國廠商,在空間計算時代走了一條「高速公路」。

真正屬于大衆的空間計算設備

今天當我們在討論空間計算的時候,注定繞不開蘋果和 Rokid 這兩家公司。

去年蘋果 Vision Pro 和 Rokid AR Lite,盡管都是空間計算平台,都搭載了自研的空間操作系統,都面向空間計算做了大量的人機交互設計,兩款設備在很多方面還是相當迥異,無論是一重一輕的産品形態,還是對用戶日常佩戴的考慮。

這種區別,在最新發布的 Rokid AR Lite 上體現得更爲突出。

作爲Rokid的新一代個人空間計算套裝,Rokid AR Lite繼續輕量化OST的路線,采用分體式設計,包含作爲顯示終端的Rokid Max2眼鏡以及Rokid Station2主機。在這一代,Rokid進一步優化了Max2眼鏡的日常佩戴體驗,除了戴著更舒服,還支持0-600°屈光度調節和智能瞳距調節,對像我一樣的近視用戶相當友好。

在此基礎上,Rokid Station2還搭載骁龍平台,得益于Rokid研發團隊與高通技術公司合作,實現多項性能優化。配備5000mAh大電池以及18W邊用邊充。同時在人機交互上,Rokid取消了原本的正面物理按鍵設計,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塊的觸摸板,支持觸摸模式和空間射線模式,而且一甩就能切換爲空間射線模式,雙指滑動即可換回觸控模式,實質上滿足了不同使用場景下的高效交互。

但公允地講,你很難就此粗暴地判定 Rokid AR Lite 與 Vision Pro 的優劣,畢竟在很大程度上,它們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産品思路和體驗。

Vision Pro 在感知和計算上做到了極致,但同樣受限于芯片性能、屏幕顯示等硬件方面的要求,不僅成本很難打下來,也很難做到輕量化,犧牲了對日常佩戴使用極爲關鍵的舒適性。

Rokid AR Lite 則基于輕量級的硬件形態,繼續提到了在感知、計算、人機交互等方面的效率,真正做到了空間計算設備的「日常佩戴使用」,同時在成本上也有巨大的優勢,這一點直接體現在相比Vision Pro低了一個數量級的定價上,毫無疑問更適合更多的普通消費者。

不過有一點,不管是 Rokid 還是蘋果,對于空間計算設備的終極追求都是相同的,一定是追求代表未來的産品。

只是在今天,Rokid 和蘋果選擇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路徑。

空間計算的兩種路線,Rokid 的中國之路

衆所周知,空間計算存在著兩種技術路線。

一種是以蘋果爲代表的 VST(視頻透視)路線,本質是基于攝像頭等傳感器和芯片,通過計算「重建」物理世界,用視頻形式呈現模擬物理世界下的空間計算體驗。

另一種是以國産廠商 Rokid 爲代表的 OST(光學透視)路線,直接讓物理世界通過真實光線進入人眼,在此基礎上,將數字內容疊加在物理世界來實現空間計算體驗。

兩種路線的共同點都是將數字內容融入物理世界,打破過去數字內容與物理世界之間一條泾渭分明的「分界線」:我們通過屏幕進入數字世界,又通過抽離屏幕回歸物理世界。

不過受限于當下的技術水平,包括蘋果在內,VST 路線注定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要面對重量、功耗以及成本等方面的挑戰,這就導致 VST 設備的用戶門檻過高。

與之相比,Rokid 選擇了更爲務實的 OST 路線,沒有延遲和失真感的擔憂,疊加輕量化的硬件形態支撐用戶日常佩戴使用,更容易將空間計算快速普及給所有人。另一方面,這也會將研發投入快速轉化爲收入,反過來再推動研發投入的再擴大,形成技術叠代的正循環。

就拿剛剛發布的Rokid AR Lite來說,明顯在佩戴舒適性上做足了功夫。除了將重量控制在75克,還采用了全新的外觀工業設計,將人機工程學理念貫徹到底。如果用體驗說話,佩戴Rokid AR Lite基本相當于佩戴一副時尚墨鏡,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感到重量壓力。

其中,超輕空氣鼻托和軟性鏡腿的設計,得以讓Rokid AR Lite不會對鼻梁和太陽穴造成壓迫感,佩戴時如同無物。輕便、舒適、貼合,這就是Rokid AR Lite帶來的佩戴體驗,也是消費者真正日常佩戴使用的核心支撐。

但 OST 路線不是 Rokid 的唯一優勢。

Rokid 創始人兼 CEO Misa(祝銘明)早就說過,「Rokid 本質上是一家藏在精美硬件産品中的系統軟件公司。」事實上,Rokid 一直的打法就是軟硬件的垂直整合,充分利用中國廠商在硬件上優勢,以及 Rokid 自身在軟件上優勢。

今天,中國的 AR 供應鏈已經走在全球前列,背靠中國龐大且高效的供應鏈體系,Rokid 在某種程度上也充分享受到了光學、制造、軟件開發以及 SLAM 研發領域的工程師紅利,得以硬件上實現快速叠代,幾乎每一代産品都有明顯的進步。

而在軟件和生態上,Rokid 不僅在去年推出了面向空間計算的操作系統 YodaOS-Master,通過一顆 RGB 攝像頭就實現了厘米級的 6DoF SLAM 空間定位,以及 3D 手勢識別等能力。

在Open Day上,Rokid生態負責人蔡國祥(Gary)不僅透露Rokid AR開放平台擁有注冊開發者3000+,其中企業開發者2000+,還宣布聯合愛奇藝、印象筆記等多家應用廠商上線AR定制版,繼續推動了AR生態的進一步發展。此外,Rokid也支持國內和海外的大量2D安卓應用。

這些生態上的優勢,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讓Rokid AR Lite有了更廣泛的使用場景。

未來有更多用戶能在不同場景體驗到Rokid的産品,4月23日-6月23日期間,乘坐長龍航空的航班,將能體驗Rokid AR 眼鏡帶來全新的機艙娛樂服務。而在5月-10月期間,Rokid計劃發起多場戶外星空電影節活動號召每一位朋友參與,讓每個人都能在星空之下,用AR眼鏡看一場露天電影。

再加之輕量化 OST 設備在日常使用中巨大的優勢,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世界不可避免地走向空間計算時代,以 Rokid 爲代表的中國廠商,不僅僅是雙軌並行,更有潛力實現彎道超車。

寫在最後

在農曆二十四節氣中,谷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此時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是最需要春雨滋潤的時候。某種程度上,Rokid 的這場 Open Day,也是一場屬于很多普通消費者的「春雨」。

輕量化 OST 空間計算設備的需求其實一直是存在的,但受限于交互設計、佩戴體驗以及價格等因素,很多消費者的需求並沒有被實際滿足。不過當 Rokid AR Lite 發布的時候,我就隱隱感覺到:

那台真正屬于大衆的空間計算設備,終于來了。

或許,這也是 Rokid 原本的想法。Misa 在之前的一次演講中就表示:「未來的 3 到 5 年,Rokid 將會有一個使命,就是把大家的眼鏡換成智能眼鏡,所有的眼鏡默認就是智能的,就像現在所有的手機默認是智能的一樣。」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當我們處于從移動計算到空間計算的範式轉移過程中,Rokid 作爲中國乃至全球爲數不多擁有全棧能力的廠商,從自研空間操作系統到人機交互設計、芯片優化以及 AI 等方面都有著領先行業的優勢。

從這個角度看,Rokid 可能是今天最有意願和能力引領全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的廠商。

0 阅读:62

雷科技

簡介:專注AI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