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遭到圍攻,爲什麽多次合縱秦國都沒事,齊國一次就差點滅掉?

史上風雲 2024-02-07 23:54:05

兩國同樣的遭遇不同的結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秦國有天然險關要隘,齊國沒有。

秦國大本營在關中地區,進入關中地區需要經過函谷關、武關等險關要隘。秦國可以據險防守,給了國內充分時間動員增援。即使函谷關被攻破,秦地地形也可以利用。

齊國就不同了,大部分地區都無險可守,一旦戰略決戰失敗,就是兵敗如山倒的形勢,很難重新組織防守。

其二,合縱性質不一樣,威力不一樣。

山東六國合縱伐秦,主要是因爲秦國強大後東出,擠壓了韓趙魏等諸侯國的生存空間,他們單打獨鬥又很難打敗秦國,所以聯起手來打擊秦國,收回失地。

合縱最積極的是受秦威脅最大的韓趙魏,其次是楚國,合縱直接符合他們的利益,打敗秦國他們也是會因爲自己挨著秦國,分得一杯羹。齊國和燕國與秦國並不接壤,合縱也最不積極,因爲打敗秦國對他們來說好處有限。

五國伐齊就不同了,因爲齊國悍然滅掉宋國,讓韓趙魏感到了危機,他們也希望齊國遭到削弱。秦國東出是秦國幾百年一直在努力幹的事情,齊國太強大了直接影響秦國利益,秦國也賣力打齊。

燕國因爲之前齊國的侵犯,燕昭王上台後就一直謀劃複仇大計。對燕國來說,這次是報仇,不是占便宜,要滅掉齊國,齊國大敗後燕國窮追猛打,差點滅掉齊國。

其三,變法程度不一樣,抗揍程度不一樣。

秦國商鞅變法比較徹底,經過幾代人積累國力越來越強大,再加上秦法對基層管理嚴格,百姓動員能力強,一旦發生戰爭,他們同仇敵忾,戰鬥力強,抗揍能力也很強。

齊國也在齊威王時期進行了變法,但這種變法並不徹底,對基層的管理遠不如秦國。五國伐齊,齊國主力被消滅後,燕國窮追猛打,齊國迅速崩潰,甚至來不及反應。齊國抗揍程度遠不如秦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對此,大家認爲呢?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