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騙局!石油最多可供人類消耗50年,爲何現在越挖越多了?

宇宙天文館 2024-05-16 14:06:10

想必大家曾經都聽說過,全世界現有的石油最多可以供人類消耗50年,我們要節約能源,要盡快找到替代能源,這種說法。

如今已是2023年,離50年的時間線越來越近,石油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好像越來越多了,油價還跌了好幾次,曾經原油跌至30美元一桶。

難道石油只能消耗50年的消息是騙局嗎?石油爲何越挖越多?到底哪個消息是真的呢?

石油的前生今世

石油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來源之一,還是各個國家重要的戰略物資。

它提供了高效、廉價的能源供應,在發電、交通運輸、工業生産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不僅如此,石油和我們老百姓的生活也息息相關,比如洗發水、肥皂、香精、護膚品、滌綸、腈綸等合成纖維面料、鞋子、輪胎等等。

要想知道石油能支撐我們使用多久,我們就需要先了一下石油是怎麽形成的。

在科學界,石油的形成原因一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最初普遍被大家接受的理論是石油是由數百萬年前古代有機物生成的。

在史前時期,海洋生物和藻類的屍體經過漫長的“發酵”,最終形成了石油,可以說是古代生物的“遺迹”,這就是“有機成油理論”。

有機成油理論這一學說對于油田的勘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全世界95%的油田都是通過這一學說勘測出來的。

除了有機成油理論外,還有另外一個新興的石油形成學說企圖基調有機論成功上位,那就是“無機成因油氣理論”。

無機論如果被成功驗證,那就再也不用擔心石油會枯竭了。

最早提出無機論的是俄國著名的化學家、礦物學家德米特裏·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這個名字你可能會感覺有一點陌生,但是說起來他的“著作”你一定知道,世界上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就是門捷列夫先生制作的。

他認爲石油是由地球內部的水和碳化鐵經過相互反應後形成的。理論上講,碳化鐵大量存在于地球的固體內核,然後在地球內部,碳化鐵遇見水之後,就會形成奇妙的化學反應,組成穩定的碳氫化合物,經過地幔對流或者是通過斷層來到地殼,最終形成了石油。

當然提出新的學說不是只說說就行了,還需要站得住腳的理論支持。俄國和美國科學家曾經聯合做過一場實驗,他們將大理石(CaCO3)、氧化亞鐵(FeO)和蒸餾水(H2O)放在高壓環境下,然後觀察它們的化學反應,當大力達到5萬個大氣壓、環境溫度達到1500攝氏度時,這三者就形成了甲烷。

這說明石油不一定需要有機生物作爲原料,這些無機物在達到條件的高溫高壓下一樣可以生成碳氫化合物。

除此之外,石油中的氦、氖、氪等元素,與地球內部的物質有著非常強的相似性,這些很難通過有機物的反應來解釋。

另外一個關鍵性的證據來源于神秘的外太空,美國宇航局曾經發射的探測器,在土衛六上發現了一個充滿甲烷的湖泊,關鍵的是土衛六上根本沒有生命存在,那這些甲烷形成的原因只有是土衛六自身形成的。

目前,並沒有哪個學說能完全證明自己是正確的,但是無機成因的提出對石油界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畢竟如果真的證明了無機論,那石油就不存在枯竭之說了。

那石油快用完了真的是騙局嗎?

石油枯竭是騙局?

全球石油儲量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等國家。

網友調侃他們“頭頂一塊兒布,全球我最富”,就是因爲他們豐富的石油資源,通過出口石油獲得了巨額的財富,其他重要産油國還包括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等。

石油不僅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支柱,還是人類發展高度依賴的能源。

雖然目前人類人類並沒有真正的面對石油枯竭,但是以往三次“石油危機”都對國際經濟産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是“成也石油,敗也石油”。

在上個世紀後期,石油快要用完的說法非常盛行,80後的朋友應該聽說過。

其實這個說法這源于美國著名的地質學家、物理學家馬裏恩·金·哈伯特,他曾經繪制出一幅石油開采數據圖。

根據曲線圖可以明顯地看出,在1966年到1972年之間,石油産量將會達到一個頂峰狀態,然後開采量不斷下降,一直到石油枯竭。

真正讓人們開始擔心的是,在1970年,全球的石油産量真的到了這個峰值。

後來又經過媒體的炒作,不少人開始認同這位科學家的說法,認爲石油最終是會枯竭的,這也使石油的價格進一步上漲。

不過人的認知是螺旋式上升的,隨著科技的發展,石油開采技術和設備被不斷地改進和創新。

更先進的水平鑽井、水力壓裂等技術取代了傳統的垂直鑽井,大幅度提升了石油的開采量。

近幾年,我國大慶發現的新油田中頁岩油多達13億噸;江蘇高郵地區發現11噸頁岩油,石油資源非常豐富。那爲什麽石油越挖越多呢?

石油爲什麽越挖越多了?

其實這得益于開采技術的突破,就像人們早期使用石油,只是將它用在交通工具、潤滑上面,後來經過技術的發展,石油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前的石油開采技術只能將淺層的石油開采出來,能夠開采的量非常有限。

但是隨著深水鑽探和極地開采技術的突破,開拓了很多之前無法開采的石油資源,比如深海油田,這在之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盡管全球石油儲備似乎越挖越多,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視可持續性和環境問題。石油作爲一種化石燃料,其燃燒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加劇氣候變化問題。

此外,過度開采石油資源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目前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新能源的開發是各國發展的一大熱點,像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逐漸成爲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

你之前聽說過石油枯竭論嗎?對此你怎麽看呢?你認爲國家是否應該大力發展新能源呢?

參考文獻:

1.郭鳳義.淺析石油工程技術創新.《石化技術》

2.宋三信.石油工程中采油技術的要點.《化工設計通訊》

3.肖博.沉積岩——石油娃娃的搖籃.《石油知識》

1 阅读:14

宇宙天文館

簡介:宇宙天文館,不止有宇宙天文,萬物皆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