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時隔24年榮歸故裏,鄉親不喜反怒,侄子30年後說出原因

縱觀曆史2021 2024-05-07 16:37:39

1953年,離鄉24年的皮定均帶著妻子和孩子回到了家鄉安徽金寨,沒想到,鄉親們對于皮定均的這次回鄉之行不喜反怒,紛紛對皮定均抱怨不已。

30年後,皮定均的侄子說出了鄉親們不喜反怒的原因,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麽?

皮定均出生于金寨的一個貧農家庭,父親去世得很早,母親受不這個貧窮的家,在皮定均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

年幼的皮定均和祖母相依爲命,一老一小靠著乞討生活,長大一些後,皮定均去了當地的地主家,當起了放牛娃。

13歲那年,革命的火種吹到了金寨,皮定均二話不說就加入了當地的農民協會,15歲就參加了紅軍,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紅小鬼”。

1929年,紅軍部隊離開了金寨,皮定均也跟著紅軍去往全國,四處征戰,因爲戰場上表現英勇,他得到了組織的重視,從一個“紅小鬼”一路做到了新中國的開國中將。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皮定均回到了國內,多年的戎馬生涯讓他格外思念故鄉的一草一木,一回來,皮定均就對妻子張烽說道:“自從1929年我跟著紅軍隊伍離開金寨,一直沒有回去,轉眼已經24年了。”

“24年裏,我們打跑了日本侵略者,戰勝了國民黨反動派,重挫了美帝國主義的威風,我也算對得起人民,對得起黨了,唯一對不起的就是家鄉的父老鄉親……”

說到這裏,皮定均忍不住紅了眼眶,張烽立馬握住了他的手,安慰道:“那不是你的錯……”

皮定均哽咽著說道:“當時我們金寨一共14個人,跟著我一起參加了紅軍,但現在只有我還苟活于世,我無顔面對金寨的家鄉父老,卻又格外思念金寨的一草一木……”

張烽明白丈夫心中的痛苦,她鼓勵道:“那我們就回去看看,讓孩子們看看他們爸爸從小生活的地方!”

在妻子和孩子的陪同下,皮定均回到了金寨,金寨縣委准備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爲皮定均接風洗塵。

金寨代家嶺的鄉親們知道後,都高興壞了,紛紛趕到村口迎接皮定均,還在村裏擺下酒席,迎接皮定均回鄉。

鄉親們的熱情讓皮定均深受感動,回來的第一晚,鄉親們囑咐皮定均一定要多住幾晚,看看金寨這些年的變化。

結果第二天天還沒亮,皮定均就叫醒了張烽,在沒有驚動鄉親們的情況下,悄聲離開了代家嶺。

等到中午的時候,鄉親們才知道皮定均不告而別的事情,大家對此紛紛感到怨聲載道,一些長輩埋怨皮定均無情無義,還有很多族人沒有見到他,好不容易回來一趟,怎麽不見見大家再走呢。

30年後,皮定均的侄子回想起這件事,仍舊埋怨道:“叔叔的不辭而別,傷害了鄉親們的感情。”

張烽也不理解丈夫的做法,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指責皮定均,皮定均無奈地說道:“他們看到我越高興,我心裏就越難受,我擔心他們問我,爲什麽14個人一起出去最終只有我回來了,我不知道怎麽回答,也沒有顔面回答。”

毛主席說過,打仗總要有犧牲,革命總要有流血,金寨13位烈士爲國捐軀不是皮定均的錯,是他們個人爲了革命而做出的選擇,但善良的皮定均將軍,終其一生都沒有走出這份愧疚。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