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溫度(旅人心語)

海外網 2024-05-10 16:30:32

來源:人民日報

從匈牙利歌劇院走過兩個街口,繼續沿李斯特·費倫茨廣場林蔭道向東,此起彼伏、清脆靈動的鋼琴聲遠遠傳來。在街角一座風格獨特、雕塑精致的建築前,不少人正駐足拍照,這就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費倫茨于1875年親自創建並出任首任校長的著名音樂學府——李斯特音樂學院。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被譽爲“多瑙河上的明珠”,因其美麗獨特的城市景觀聞名。如果說藍色多瑙河給予這座城市美麗的外表,那麽音樂便賦予其純淨浪漫的靈魂。音樂充盈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濃郁藝術氛圍的滋養下,布達佩斯變得愈加迷人。不少舉世聞名的音樂家都曾在此學習生活,李斯特就是其中最響亮的名字。

李斯特音樂學院大樓落成于1907年,是中歐新藝術風格建築的代表作。建築的外部和內飾充分從植物與自然中汲取靈感,色彩明豔,雕塑與紋飾融合希臘、古埃及甚至美索不達米亞的亞述風格,“這正如李斯特給世界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古典音樂世界”,音樂學院的解說員克拉拉對這座建築非常自豪。

步入學院主音樂廳,立刻被華麗輝煌的裝潢震撼。這座以希臘音樂之神阿波羅爲靈感設計的殿堂中,月桂枝遍布從地板到天花板的整片空間,並在側壁投下點點陰影,最後以金色葉子覆蓋拱頂。這種輝煌絕非徒有其表,音樂廳最令人驚豔的是其優越的聲學效果,再加上重建後新建的電子管風琴——恰與李斯特“藝術與科學融合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的理念相符。投入使用後,音樂廳就設立了訪問記錄簿。百余年來,全球最負盛名的音樂家幾乎都曾在此演出。

不同于一般音樂學府,李斯特音樂學院在教學和演出功能之外,還設有一座與衆不同的圖書館,收藏著李斯特等音樂名家捐贈的衆多音樂書籍、樂譜、手稿和錄音等,令這所學院成爲探索音樂的先鋒之地。

在學院的課程設置中,除了傳統音樂教育,還有許多科學課程。學生不僅要學習音樂技巧和專業知識,還需了解音樂背後的科學原理,如聲學、心理學和神經學等,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音樂、創造音樂。學生還可以參加各類科研項目,與科學家、音樂家及其他領域的前沿人士展開專業合作。融合藝術與科學的教育體系,令李斯特音樂學院跻身世界最佳藝術院校之列。

近150年來,李斯特音樂學院的培養模式獲得廣泛國際認可,在校的960名學生來自近30個國家與地區。學院與世界各地的音樂學院及科研機構也建立了合作關系,定期舉辦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和藝術節,這些活動中,不乏來自中國音樂學府師生們的身影。

李斯特音樂學院副院長費凱德·朱拉告訴我,學院已經與中央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等中國高等音樂學府建立良好合作關系,互派教師交流訪問,每年都有中國學生來此學習深造。音樂,這一人類最古老、最具生命活力和最爲美麗的語言,已成爲中國和匈牙利兩國人民增進了解、拉近距離的暖陽,照耀著彼此心底最爲溫暖的藝術園地。(顔 歡)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0日 第11 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