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困守涿州孤城3個月,被各方勢力視爲軍事奇才

讀萬卷書破萬裏浪 2024-03-15 15:19:18

——

傅作義戎裝照

傅作義是出身于閻錫山晉綏系的著名將領,其本人雖出身農家,卻學習刻苦,從1910年考入太原陸軍小學開始,以優異成績先後進入北京清河第一陸軍中學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學習深造,畢業後被分配進入閻錫山麾下第10團擔任見習軍官,因功一路晉升排長、連長、營長;1924年,不到30歲的傅作義被任命爲第4旅第8團上校團長。此後,閻錫山因兩次守城作戰而名震天下,官運亨通。

馮玉祥國民軍劇照

第一次是在天鎮對陣馮玉祥國民軍主力

1926年春,馮玉祥在奉系張作霖、直系吳佩孚、晉軍閻錫山聯合反對下被迫下野,赴蘇聯考察,其麾下的國民軍也在“五虎上將”張之江、鹿鍾麟、宋哲元等人指揮下,從北京撤往察哈爾、綏遠等省。閻錫山爲了配合直、奉兩軍圍攻國民軍,派出部隊奔襲大同,欲切斷北京通往綏遠的平綏鐵路。國民軍見後路被切斷,遂集中方振武第4軍、石友三第5軍、韓複榘第6軍等部展開全線反擊。

國民軍素以兵精將勇著稱,閻錫山的部隊根本抵擋不住,很快就全面退守山海關一線,唯獨留下傅作義率領1個團防守平綏鐵路的要點——天鎮縣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能夠擊退數萬晉軍的國民軍,竟然奈何不了只有千人駐守的天鎮。方振武第4軍集中兵力圍攻3月有余,用盡了挖地道、重炮轟擊等各種方法,依然無法越雷池一步。由于背後直、奉兩軍在步步緊逼,最後國民軍只好放棄圍攻,全線撤守廣靈一帶。

戰後,傅作義升任第4旅少將旅長;次年6月,閻錫山宣布山西“易幟”,部隊全部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 3集團軍,傅作義的職務也水漲船高,升任第4師中將師長。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是奉系的兩代首領

第二次守涿州,對鎮張作霖父子奉系精銳

1927年,昔日刀兵相見的馮玉祥和閻錫山化幹戈爲玉帛,攜手在北伐旗幟下進攻北洋軍閥奉系頭子、“安國軍”總司令張作霖。其中,馮玉祥部從陝西經潼關進入河南,牽制奉軍主力;閻錫山見有利可圖,也趁機于1927年9月29日誓師“北伐”,並兵分五路進攻平津地區。在此期間,除傅作義率第4師附炮兵團奔襲涿州一舉成功外,其余晉軍各路無一例外被奉軍擊退,盡數縮回山西老巢死守。

晉軍多路出擊,雖然僅斬獲涿州一城,但這座涿州城卻位于奉軍的後方,北距北京百裏,南距保定百余裏,東南距天津二百裏,爲京津保三角地帶之要沖,緊扼北京之咽喉。因此張作霖親自組建了反攻涿州總指揮部,命令其子張學良率領最精銳的第3、4軍團圍攻涿州,出動飛機、坦克,並使用了當時尚屬罕見的燃燒彈和毒氣彈等化學武器,從空中、地面乃至地下配合攻城。

傅作義血戰涿州城

涿州城內雖然不足萬余守軍,但在傅作義指揮下從容不迫、英勇抗擊,竟然孤軍堅守3個月,將數萬精銳奉軍牽制在北方,無法支援河南戰場。最後,由于北伐軍已經在南線取得決定性勝利,繼續堅守涿州孤城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在閻錫山的首肯下,傅作義與張學良達成停火協議。1928年1月12日,第4師殘部7千人撤出涿州城,接受奉軍改編,曆時3個月的涿州攻防戰以雙方妥協而告終。

戰後,傅作義從奉軍陣營秘密逃亡晉綏軍占領的天津,被委任爲天津警備司令。因爲這一戰,傅作義受到各方勢力的矚目,蔣介石爲拉攏他,任命其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張學良則借助中原大戰後主持北方軍政的機會,欲委任傅作義擔任山西省主席,以取代閻錫山;當傅作義堅辭不受後,又委任其爲綏遠省主席,使其得以脫離晉軍獨立發展、自立門戶。

蔣介石與傅作義

傅作義部在綏遠河套地區得到迅速壯大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