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沉迷手機,送到“托管機構”,就能解決問題嗎?

教育思享 2024-05-10 19:40:42

午後的陽光,溫柔地穿過稀疏的雲層,斑駁地投射在甯靜的村道上,爲這份鄉村的甯靜平添了幾分暖意。

小賣部的門前,幾個孩童一字兒排開,他們蹲在地上,雙眼緊緊地盯著手中的手機屏幕,好像全世界都被囚禁在了那一方小小的屏幕之中。

瘦削的手指在光滑的玻璃上飛快地跳躍,伴隨著細微的觸控聲,孩子們的神情,專注得好像正在操控飛馳的賽車。

突然,一陣輕風悄悄掠過,帶走了孩子們腳邊的一縷塵埃,卷起一個小小的旋風,又輕輕地放下。路邊,電瓶車不時駛過,嗡嗡作響,打破了這片甯靜的午後。但匆匆的行人也只是短暫地瞥一眼這群孩子,就又繼續他們的路途。

孩子們,仿佛被手機帶入了一個平行世界,對周圍的一切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01

就在這樣的時光裏,小傑也深陷其中。他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但自從父母爲了方便他學習,送了他一部智能手機後,他仿佛變了一個人。

手機遊戲、短視頻,這些虛擬的娛樂成了他新的玩伴,讓他與現實世界漸行漸遠。每當從手機屏幕上擡起頭,他的眼神中總是透出一種難以名狀的空洞。

每當家人試圖暫時拿走他的手機,他就會萬分焦急地四處尋找,甚至與家人發生爭執。

這樣的行爲,反而讓他與家人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

在這個村子裏,很多孩子都和小傑一樣,是留守兒童。

手機的出現,仿佛填補了他們心中那份因父母不在身邊的空虛。而對于年長的祖輩來說,他們雖然深知手機的危害,但受限于自己的精力和對新事物的理解,往往束手無策。

漸漸地,小傑不僅學業受到了影響,連日常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個曾經早晚認真洗漱的孩子,現在卻連最基本的自理都變得敷衍了事。

看著孫子這樣,爺爺奶奶心中五味雜陳,但他們的話,小傑似乎已經聽不進去。

02

爲了讓小傑重新找回自己,父親決定采取更爲果斷的措施。

盡管鎮上的托管機構費用不菲,但爲了讓孩子戒掉手機瘾,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學業的專注,父親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希望在那裏,小傑能夠重新找回那個真實、陽光的自己。

在這種托管機構裏,有專業的老師以嚴格的管理,爲孩子們撐起了一片有序的天空。他們不僅爲孩子們量身定制作息計劃,還精心安排了課後活動,更不忘督促小家夥們按時完成作業。

小傑就是這裏的其中一個孩子。

初來乍到,他對集體生活有些不適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重新擁抱那些被遺忘的良好生活習慣。在這裏,手機不再是他生活的全部,那種對電子屏幕的過度依賴似乎正在漸行漸遠。

但話說回來,諸如此類,面對留守兒童的托管機構,其實只是一個短暫的避風港,因爲它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小傑與手機之間的糾葛。

結果就是,每當小傑回到家中,他總會變著法子向爺爺索取手機,于是,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03

可以說,類似留守兒童小傑這樣的故事,在廣闊的鄉村土地上並不罕見。

許多像小傑一樣的孩子,他們或因父母外出務工,或因家庭變故,從小就被寄托給祖輩或親戚照料。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缺乏親情的滋潤和心理的指導,內心常常感到空虛和孤獨。

手機,這個時代的産物,便成了他們尋找外界連接的橋梁,也成了他們尋找短暫快樂的源泉。在虛擬的世界裏,他們通過遊戲、短視頻來填補內心的空白,但這樣的快樂是短暫的,且代價沉重。

村鎮裏的托管機構,雖然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臨時的解決方案,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因爲真正想要幫助這些留守兒童重回正軌,還需要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努力。家長們需要抽出更多的時間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爲他們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

而管理機構和社會團體也不應袖手旁觀,應該爲這些孩子創造更多的文化和體育活動,讓他們在真實的社交中成長。

此外,學校和社會還需要更加關注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長需求。

比如老師可以通過組織各種活動,爲他們提供更多的正向引導和情感支持,幫助他們從單調的村莊生活中走出來,嘗試更多的興趣和愛好。同時,我們也可以借助現代科技,如遠程輔導、心理健康講座等方式,來幫助他們建立更強大的內心世界,逐漸擺脫對手機的過度依賴。

綜上所述,類似這樣的托管機構,對于沉迷手機遊戲的鄉村學生來說,不過是個臨時的避風港,雖然爲孩子們提供了一片短暫的甯靜,但想要真正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還需要我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更全面的改革。

這包括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爲那些外出務工的家庭提供更多的經濟支持等。

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在自己的家鄉找到那份歸屬感,不再受手機的束縛,勇敢地走向更加多彩的未來。但是這樣的美好期待,想要徹底實現的話,應該還需要很多年。

0 阅读:6

教育思享

簡介: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