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正面戰場慘?那敵後遊擊戰憑啥這麽牛?曆史給你答案

台台君說史 2024-03-30 10:55:13

插科打诨說曆史,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來到台台君說史。

本期,台台君來談一談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遊擊戰爲何如此厲害。當然,我所理解的遊擊戰未必全面,僅談一下自己的見解。

對于抗日戰爭,每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我們先講講當時日本的厲害之處,自甲午戰爭中國敗于日本後,台灣也被迫割讓,那時的藩屬國朝鮮也被日本人霸占。

後來的日俄戰爭,日本軍隊在中國的東北站穩了腳跟,其國力也在大力發展。例如當時的鋼鐵産量,日本一年可達 580 萬噸,而中華民國僅有 4 萬噸,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在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確實展現出了自己的氣節。比如淞滬會戰,全國都在向上海運送兵力,連蔣介石也不惜成本地將自己的部隊調往前線。像胡宗南的第一軍這種標准的中央軍,乃至新組建的陳誠的第十五集團軍,甚至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的稅警部隊,都被投入到了上海戰場。

然而,正面戰場的戰鬥並不那麽好打,可謂異常慘烈。胡宗南的第一軍已是德械師,裝備最佳,卻在戰場上的第一天就減員 80%。

當時甚至有一種說法,稱中國軍隊中裝備最好的軍隊,只要登上上海的戰場,最多只能堅持七天,而且不是被打殘,而是七天內打得一人不剩。

甚至連著名的、英勇善戰且民風彪悍的桂系軍隊,上戰場的六個師,在一天之內就全部被打殘了。

最後統計,中日雙方的戰鬥損失比例爲 5 比 1,慘烈程度可想而知。那日本人爲何如此厲害呢?

首先,日本人在正面戰場上采取海陸空立體攻防,它是有一整套各部隊協同作戰攻防體系的,比如先轟炸,然後上坦克,最後才是步兵,海陸空三位一體。

反觀中國軍隊,雖說也有“德械師”,但卻並沒有形成有效的協同作戰的攻防體系。它更多的是僅憑借一股勇氣作戰。中國的正面戰場大致便是這種情況。

而由偉大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上的遊擊戰爲何如此厲害呢?甚至許多影視劇都將其拍得神乎其神,諸如手撕鬼子、天空飛自行車等情節。

實際上,敵後戰場才真正揭示了日本難以消化中國廣闊土地的事實,因爲中國幅員遼闊,戰略縱深夠大,這才給遊擊隊創造了真正另一番戰場。

那爲何遊擊戰能讓日本軍隊吃癟呢?日本軍隊本是一支成建制的現代化軍隊,他們自然希望進行海陸空立體攻防作戰。

然而,遊擊戰的有趣之處在于,解放軍在敵後戰場往往只有幾個人、幾杆槍。若要對付這幾個人就出動機械化部隊,顯然不太現實。

所以後來日本人被遊擊戰折磨得無計可施,只能將軍隊拆分,也化爲零星的部隊與八路軍作戰。這也就喪失了日本戰爭中的現代化和體系化的戰略優勢。

在敵後的遊擊戰場裏,日本人中佐(相當于中校)以上的軍官已完全無用武之地,因爲當時只能拆分成一個個中隊。

並且,這也催生了抗日戰爭中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日本炮樓”,這些炮樓是日本軍隊爲對抗遊擊戰而産生的獨特産物。

這便是敵後戰場的常態,經常是幾個人、幾杆槍,攔截一下日軍的糧草,打擊一下日軍的稅收。

到這種小股部隊戰鬥的時刻,反而協同作戰、攻防體系,甚至于裝備都不再是最重要的了,更多的便是勇氣了,所以才有了那句“狹路相逢勇者勝”。

而這種類似于村子“械鬥”的戰鬥,怎麽能不拖垮日本軍隊,讓日本軍隊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泥足深陷呢?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