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4版公布!此次更新納入多種療法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2024-04-17 17:35:13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4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4年版)的通知,此次更新新增了診斷系統證據級別和推薦指數,納入多種療法,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個月進行1次篩查。

“這是繼2017版、2019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和2022版《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的又一次更新。指南更新的速度跟近幾年肝癌領域藥物研發速度加快、治療方法不斷突破高度相關。”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肝髒外科主任陳敏山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肝癌領域的治療方法不斷突破,很多中國成果都在世界舞台上獲得了認可。但對于我國的肝癌患者來說,最緊要的是提高早診早篩的意識。

在2024版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中,對肝癌高危人群的篩查與監測——超聲顯像聯合血清甲胎蛋白檢測,有助于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同時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風險(證據等級1,推薦A)。

陳敏山教授表示,早診早治是肝癌整體診斷和治療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提高肝癌治療效果最重要、最主要的方法。超聲顯像聯合血清甲胎蛋白檢測的納入對于高危人群的普查有很重要的意義,能更多地發現早期肝癌。此次新增的證據等級是全世界公認的,證據等級越高,推薦意見越強烈。目前各類篩查手段、治療方法的等級證據越來越充分,對于臨床醫生能起到參考性作用。

指南顯示,在我國,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過度飲酒、肝脂肪變性或代謝功能障礙相關性肝病、飲食中黃曲黴毒素B1的暴露、其他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齡40歲的男性。

“對于肝癌患者來說,最重要的這些有肝病背景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每半年做一次健康體檢,沒有肝病背景的人群可以每一年做一次健康體檢。”陳敏山教授表示,早期肝癌幾乎是無症狀的,只有通過體檢才能及時篩查出來。如果能早診早治,手術切除,能夠獲得長期的生存,如腫瘤是兩公分左右,消融手術只需要花費兩三萬塊錢,就可以達到根治性治療水平。但很多患者一旦發現就是中晚期,不能進行手術切除,只能進行反複的介入、靶向和免疫治療,每年的治療費用可能高達十萬元。所以,如果能夠在根據查詢是否有肝病背景,如是否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是否有肝硬化,是否有重度脂肪肝等,針對這些因素,進行定期檢查,就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而獲得根治性治療。

2 阅读: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