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33句經典名句,看後對自己的人生,事業都大有益處

大利能量 2024-03-11 15:23:58

你是否因爲工作業績不好,而焦頭爛額?

你是否因爲孩子成績不好,而憂心忡忡?

你是否因爲人際關系不好,而郁郁寡歡?

不妨看看《道德經》這本書,許多困惑也許會迎刃而解。

先秦時期的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思想和文化最爲輝煌燦爛、群星璀璨的時代,誕生了老子、孔子、韓非子等等著名思想家。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言論,一時間百家爭鳴,道儒法齊頭並進、是任何時代都沒有的盛況,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老子的道德經也誕生于這個時代,比其他兩家的經典都早一點,後續漸漸成爲“萬經之王”。裏面的句子也被後世先賢從各種角度解讀,在這裏給大家整理道德經33句經典名句,熟悉背誦理解後,對自己的人生、事業都大有益處。

老子經典名言:

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譯文:

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産生。

道生的一,那個一就是心,心念一動,就有善惡,也是陰陽,也就是二,善惡互相交織,就是三、思想越來越複雜,就是世間萬象。世間萬事都是各人自心的演繹。自編、自導、自演,都是幻覺。無論是伏羲的《易》,還是佛陀出世,都是爲了告訴衆生這個唯一的真相。明白這個真相的人叫“見道"。

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人必須遵循地的規律特性,地的原則是服從于天,天以道作爲運行的依據,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3· 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

譯文:

天下最柔的東西,反而能馳騁穿越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中。“柔弱勝剛強”,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4· 爲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亂。

譯文:

做事情要在它尙未發生以前就處理妥當;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産生以前就早做准備。

5·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譯文:

老子闡明了水利萬物、不爭的兩大德性,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衆人厭惡的低窪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6· 挫其銳,解其紛,

和其光同其塵。

譯文:

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于塵垢。

7·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譯文:

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樂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宏遠。

8·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譯文:

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是循環往複的,道在發揮的時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它順其自然,任由一切事物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

9·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日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譯文:

三寶即三德,慈是擁有了包容萬物的美德,儉是節制欲望,內心虛靜;不敢爲天下先是體會大道無爲的精神,謙和卑下。

10·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譯文:

最完美的事物,看起來好像有所欠缺的樣子,但是卻能夠永不敗壞。最充盈的東西,看起來卻好像虛無的樣子,用之無窮。

11·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譯文:

天下的難事,必定發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細微。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12·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刍狗。

譯文:

天地對萬物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偏愛,任憑萬物自行榮枯。同樣地,聖人對待百姓也沒有任何偏愛,讓他們自行興衰。

1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裏之行,始于足下。

解釋:

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極高的高台,築起于每一堆泥土;千裏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14·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解釋:

做事情如果到結束時仍如開始時那麽慎重,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了。

1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解釋: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聰明。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夠戰勝別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夠戰勝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

16· 目中有人才有路,

心中有愛才有度。

[釋義]:

做任何事情都要留點分寸,留點余地,多想想身邊的人和家人;眼裏容得下他人,自己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好,心裏裝著對別人的愛,才能撐起大度的氣場。

17·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解釋:

缤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爲不軌。

18· 處其厚不居其薄,

處其實不居其華。

譯文:

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澆薄;存心樸實,不居于虛華。

1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解釋:

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

20·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譯文:

自然的法則,是減損有余的,增補不足的;社會的法則卻不相同,而是減損不足的,增補有余的。

21·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

唯有不爭的處事態度,天下才會沒有人能與之抗衡。

22·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釋義:

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欲雜念,抛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于憂患。

23· 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釋義:

世人都自認爲自己很聰明,做的事很對,我卻獨自認識到我的愚笨和無知。

24·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

人說的話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裏。

25·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釋義:

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萬物都一齊蓬勃生長,我從而考察其往複的道理。

26·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

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爲是,反而能更彰顯自己;不自我誇耀,反而能成就功業;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期有所長進,因爲不爭,所以天下都難與之爭。

27·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譯文:

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恒的。

28· 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

釋義:

以無爲的態度去有所作爲,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

29·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譯文]

天地長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其不是爲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30· 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

譯文

福禍相依,互相轉化。壞事可引發好結果,好事可引發壞結果。順境謙虛謹慎,避免滋生災禍。逆境百折不撓,逆境變順境。

31·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譯文]

狂暴的飓風刮不了一個早晨,傾盆大雨下不一天。

3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弛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譯文]

五顔六色使人眼花缭亂,五音(铿锵)使人聽覺不敏,五味悅口使人口味敗壞,馳馬打獵使人心發狂,珍貴的財物使人偷和搶。

33· 心不死,則道不生 ;欲不滅,則道不存;心不苦,則智不開;身不苦,則福祿不厚。

志不堅,則事不成;行不端, 則心不安;心不安,則睡不著;睡不著,則神不振。

譯文:

天無絕人之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動心忍性,然後施行之,增益其所不能。正所謂: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絕處逢生,則春暖花開!

治人先治心,心靜智慧生;大智大勇之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懂契機、贏未來。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不嘗人間醋與墨,哪懂人生酸與黑;所有大徹大悟之人,都曾經曆過無藥可救 ,王陽明生死之間 龍場悟道 ;朱元璋居破廟,窮困潦倒之中,看到了希望……

凡事不破則不立 ,廢鐵成剛 則浴火重生;鳳凰涅槃 ,向死而生;化繭爲蝶,蛻變成功;沒有一帆風順的路,只有靈犀一動的痛;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倘若窮途末路, 那便勢如破竹;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前途;悟空了,才發現阿彌陀佛!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或曰谥伯陽)。據《史記》等多部古籍記載,老子是春秋時期的陳國苦縣人(今河南省鹿邑縣),在老子去世後,苦縣又屬于戰國楚國和漢朝楚國。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在唐朝,被追認爲李姓始祖。曾被列爲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

0 阅读:41
评论列表
  • 2024-03-12 22:25

    好文[點贊][點贊][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