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大猩猩比專家高明》——告訴你人類的大腦怎樣做決策

路邊小石杜輝 2024-02-29 08:04:54

文/杜輝

本書是引進美國作者的版權圖書。原書出版于2009年,2010年曾在國內出過一版,當時的書名叫《爲什麽大猩猩比專家高明——如何讓大腦幫你做出正確的選擇》。原書名叫《How We Decide》,沒那麽多噱頭,簡單明了,到了國內爲了市場,也是卷了。介紹的這本是23年10月再版的,書名去掉了後半部分,不過這書名其實只是書中打比喻的一句話,作爲書名很咋呼,但題不對文了。

作者喬納·萊勒(Jonah Lehrer),《種子》雜志的自由編輯,著有《普魯斯特是位神經學家》。曾在諾貝爾獎獲得者、神經學家艾利克-坎德爾的實驗室工作過,長期爲《紐約客》《華盛頓郵報》《波土頓環球報》撰稿。他負責過《科學美國人》中《大腦物質》博客的編輯工作 。他自己的博客《額葉皮層》受到極高的贊譽。

表揚孩子不要說你很聰明,而要說你很努力。

取得進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關注錯誤——美棋牌大師羅伯蒂。

專家就是在一個狹小的領域裏犯過各種錯誤的人——物理學家Niels Bohr。只看廣告上的小字,字越大越無關緊要——(美)赫爾曼。

人類的思維有本能的損失厭惡,比如你做一個手術,醫生和你說有80%的成功率,你大概率會接受,但如果說有20%的失敗率你則會拒絕手術,但其實都一樣。

前額葉皮層對人類思維、決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類似指揮家,可以調動、協調其他腦區去爲一個目的而工作。

前額葉皮層只能同時處理7個信息元素,我們理性思維腦對外部信息的處理能力極爲有限,我們通常只能同時接受處理7個信息,當信息過載後,我們就會因爲處理能力不足,而忽略到有效、重要的信息,從而讓大腦自動轉化到潛意識也就是情緒腦的決策模式下。

絕大部分我們看似關鍵、睿智、超凡的決策,其實並不是我們理性思維下的産物,而是我們的情緒腦在大腦複雜運作下的産物。也就是通常我們理解的潛意識。而潛意識或者叫情緒腦、冷靜後的情緒才是決定你是否優秀的和正確的關鍵。

書中用衆多案例和試驗來揭示人類大腦做出決策的過程。我們的大腦思維分爲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大多數人按以往的認知會覺得理性思維對我們的決策更爲有利。通過先天的養成和認知的訓練,當理性思維強于感性思維後,我們所做的決策和行爲將會是更優化的。但結果相反,理性思維的局限性非常大,我們絕大部分有效、有益的思維是在我們的感性思維也就是情緒腦控制下所做出的。瘋子不是失去理智的人,瘋子是失去了一切,只剩下理智的人——G.K.Chesterton

關于思維或者大腦的訓練我們可以做很多事,但其實背後都是受大腦生理因素和器質變化影響的。

書中最後對決策學進行了一些有益的總結。准則一:簡單的問題需要理性。准則二:新奇的問題也需要理性。准則三:容忍不確定性。准則四:你知道的比你意識到的更多。准則五:思考自己是怎樣思考的。

挺好的一本書,用科學的手段、試驗去分析和解析了人類的思維決策機制。我們可以通過了解自己思維機制而去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有些時候我們將命運交給我們所謂的理性,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最應該把命運交給我們的情緒腦,讓潛意識去決斷吧。跟著感覺走,讓感覺牽著你的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