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尹希加入美籍:中國的確培養了我,但美國再混亂我也不回國!

胖胖侃咖 2022-10-22 20:58:48

01 “天才”

前段時間的諾貝爾獎受到非常大的關注,其中的一位獲獎者迪布維格教授更是被國人所關注,不是因爲他是中國人,而是因爲他曾經就任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研究學院院長十年,但不巧的是在2021年他被解雇了。

雖然網上一直再傳他被解雇的原因是因爲考核未通過,但究竟是何種原因被解雇的西南財經大學並未發表文章說明。

正是這件事情讓非常多的網友對國內的一些制度産生質疑,有人說如果西南財經大學再忍兩年,那麽今天的諾貝爾獎得主的頭像下面就會標上自己所屬的單位。

此外迪布維格教授還是一名成都女婿,可以說與中國淵源頗深,只可惜這次諾獎與中國沒有一點關系。

迪布維格教授在西南財經大學被解雇一事雖然有著不小的爭議,但畢竟人家還是外國人。

但曾經有一位中國的天才少年卻因爲一些言論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只因爲中國培養了,他卻最後轉投了美國的懷抱。

而這個人就是擁有著“天才”之稱的尹希。

曾經有人盛贊尹希表示如果“天才”這個詞有名字,那麽尹希就是他的名字。

1983年出生的尹希可以說從小就展示出了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地方。

在他9歲半的時候就因爲智力動手能力超強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考入這個班的孩子絕對是天才中的天才。

他們要在四年的時間內學完小學五、六年級、初高中全部課程,既四年完成普通孩子八年的課程,並且還要求成績絕對的優秀。

尹希表示考入實驗班是他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轉折點,因爲在這裏他接受到了當時中國最好的教育。

當然實驗班也不像現在的一些教育安排,在這裏學校鼓勵的是因材施教,正是這種開放式的教育,讓尹希與其他同學都能夠把自己特長發揮到極致。

在這種良好的教育鳳尾蝦,短暫地學習了3年之後,他便從實驗班畢業以以572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6級少年班,成爲該校最小的一名學生。

入學照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尹希“神童”的稱號開始慢慢在國內散播開來,並且因爲考入中科大只有13歲也在學校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學生都來一度這個“天才”的容顔。

在大多數人看來,尹希就是天才,不然怎麽可能這麽小的年紀就考進了大學。

但背後很少有人知道,尹希的父母就是名校的高材生,在那個讀書最多讀到高中的年代,尹希的父母就可以沒有什麽壓力的考上大學,並且能夠學有所成。

有了這樣的父母作爲啓蒙老師,尹希從小就表現得與其他孩子不同,雖然父母也會給尹希報一些興趣班,但並沒有刻意培養這樣的“神童”,可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尹希走了出來。

02 美國與中國的選擇

考入中科大之後,尹希並沒有因爲自己是“神童”而沾沾自喜,相反他依舊非常的自律,

此外他的父親在這個過程中也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爲工作原因尹希父親經常接觸一些實驗,而在這個過程中尹希也表現出了對量子力學非常的興趣,雖然當時尹希對這方面並不懂,但這並不妨礙他對這方面的好奇。

在少年班學習期間,尹希各科成績均在90分以上,年年獲得獎學金,且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全面發展。

在外人看來這樣的人絕對是個勵志人物,但對于當時的老師來說,尹希其實也是個刺頭。

別人上課他睡覺,即便不睡覺也不認真聽講,一直到後來父母得知是因爲尹希覺得老師講得太簡單了。

但在少年班的學習過程中,尹希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收到了國內不少的名校發來的邀請,但此時的尹希還是希望以學業爲重,一直到2001年,再完成了5年的本科學業之後,尹希獲得了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赴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

而當時哈佛得知尹希選擇了自己更是在校刊專門發文評論:““這個來自中國的少年簡直太令人瘋狂了”。”

美國這個包容性比較大但對于讓這個黃皮膚的中國人融入卻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明確了自己的專業方向之後,尹希可以說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學習上面,平時他都是獨來獨往,在同學們之間可以說是一個“隱形人”。

可能這就是天才與普通人的區別吧。

但好在在異國他鄉尹希有著與常人不一般的韌性,尹希靠著自己的努力在自己所在的物理系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並且開始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同研究。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尹希出色的表現吸引了他的教授安德魯·斯特羅明格的注意。

安德魯·斯特羅明格是國際知名的弦物理以及黑洞學術的領軍人物,正是有了這樣的人作爲導師,讓尹希的人生再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安德魯教授曾經在中國工作過一段時間,並且他的中文說得還不錯對中國還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對于尹希這個“中國天才”他也早有耳聞,但美國向來就不是一個看中“天才的”國家,他們看中的就是能力,恰巧這一點也是尹希最大的資本。

2006年尹希獲得博士學位,但畢業何去何從也讓尹希産生了煩惱。

想起出國前媒體對自己這個“神童”的渲染,那些豪言壯語,學成之後一定回來報效國家的承諾。

于此同時安德魯教授也非常喜歡這個中國來的孩子,而爲了幫助尹希能夠在哈佛繼續走下去,他不惜聯合多名知名物理學家對哈佛進行施壓,而當時哈佛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哈佛本校畢業的博士生不得在本校繼續博士後攻讀或者留校任教,也就是所謂的“防止學術投機”條款。

可爲了這個人才,安德魯站了出來,或許是因爲感受到導師對自己的喜愛,在多番思考之後,尹希最終留了下來,並且在24歲的時候成爲了物理系的助理教授。

然而光鮮亮麗的背後,尹希也曾經有過不小的煩惱,因爲父母早年離異,所以很多時候尹希更喜歡一個人生活,雖然他不是那種“木頭天才”少年,但單親家庭確實給了他不少的困惱。

03年尹希的父親去世,而從01年來到美國之後他便再也沒有見到過父親,這是尹希一生的遺憾,但好在後來他認識了現在的美國妻子,這對于在異國他鄉的他相當于在那裏又有了一個家,或許有了家的男人就會想要安定下來。

一直到2015年,剛剛度過自己31歲生日的尹希迎來了人生中又一件大事,他成爲了哈佛曆史上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

並且這件事情在國內也引起了不少的轟動,“天才少年”成爲了大洋彼岸最頂級學府的終身教授,這絕對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但于此同時擺在尹希面前又是另外一個選擇,是不是帶著自己學到的知識回到祖國,還是爲了家庭爲了自己喜愛的事業繼續留在美國。

但很顯然尹希選擇了後者,而據說曾經尹希也回到了祖國,可因爲是“水土不服”又或者一些其他原因,尹希最後還是沒有留在國內,回到美國之後他成爲了終身教授,並且有了自己的研究室以及屬于自己的團隊。

03 爲何不回國

作爲“天才”,很多人都關注尹希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女兒的。

但尹希卻表示自己並沒有刻意去培養自己的女兒, 自己也和很多父母一樣早上送孩子去學校,晚上再接回來,陪孩子玩玩睡覺前給她講講故事,和中國家長並沒有其他差別。

尹希表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職責,相反尹希並不會爲女兒報什麽興趣班,他表示興趣都是從生活中來的,所以在自己休息的時候,尹希便帶著女兒去嘗試遊泳,攀岩等一些事情。

而談起中美之間的教育差異,尹希表示美國教育非常普遍但是中國教育缺乏的是學生缺少自己想學的東西的機會以及發展自己興趣的創造力,但中國學生在專業知識上基本功紮實,這就是他們的一個優勢。

尹希曾經表示中國的確培養了我,但美國再混亂我也不回國!

雖然此話一出在國內引起了不少的爭議,但尹希表示美國有著良好的研究環境,並且美國政府對于人才也非常的看重。

或許正是這樣的人才流失,這些年國家加大了對人才培養的投入,以及制定了各種留住人才的計劃,再加上現在的國際形勢,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人才回到國內。

1 阅读: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