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一孤城,盡是白發兵,大唐在西域困守多少年?

地圖帝 2024-03-29 23:57:47

東漢有個悲壯故事,名將耿恭困守在西域的金蒲城,被匈奴大軍圍困,陷入絕境。漢章帝得知情況後,立刻調動河西之兵,晝夜兼程西進,救出耿恭。唐朝有一個郭昕,處境比漢朝的耿恭更悲壯。

唐朝取西域後,設置安西都護府,轄四鎮,就是龜茲(新疆庫車)、疏勒(新疆喀什)、于阗(新疆和田)、碎葉(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到了唐玄宗的晚年,因爲昏庸無道,惹出了安史之亂。唐朝爲了平定叛亂,調動安西之兵進入中原。

唐玄宗初期,安西都護府的軍事實力是這樣的:戍兵兩萬四千人,馬匹兩千七百匹,其他衣物六十二萬匹段。

唐朝不得己調動安西兵,李嗣業、李棲筠、馬璘等人共帶走了一萬五千人。郭昕所在安西都護府實際上只有幾千人馬,屯兵龜茲。不過安西的北邊還有個北庭都護府,治所庭州在新疆烏魯木齊東北,由曹令忠守著。

唐朝把西域的主力調到東邊,吐蕃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良機。吐蕃開始進攻現在甘肅與青海交界一帶,隨著唐朝內亂加劇,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趁機占據了中原與西域之間的陸路通道河西走廊。吐蕃斷掉了唐朝與西域之間的通道,接下來就要對西域大舉進攻,拿下曹令忠和郭昕,尤其是安西的郭昕。

郭昕沒有了朝廷的支持,後勤是個大問題。龜茲北邊是雄偉的天山山脈,南邊是塔裏木沙漠,就近有白馬河和塔裏木河,可以進行種植,但規模也有限。

吐蕃軍對龜茲發起猛烈的進攻,但郭昕讓吐蕃軍頓兵城下,無計可施,只能打起拉鋸戰。唐軍在西域的兵力只有幾千人,作戰會消耗掉一部分,兵源又成了大問題。郭昕一定想到了東漢的耿恭,他急需朝廷的支援。從被吐蕃圍困開始,郭昕就派人向朝廷送信。吐蕃控制了河西走廊,很多使者都被抓了,但總有快馬突破重圍。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唐代宗下诏表揚郭昕和曹令忠。但就算代宗有足夠的兵力,面對長達千裏的河西走廊,援軍也進不了西域。

安西兵基本上都來自中原,朝廷規定四年一換,其實普遍存在超期服役的情況。士兵雖然無時不思念家鄉,不過郭昕擅長用兵,把士兵當成親兄弟,大家都願意爲大唐而戰,爲郭將軍而戰。

吐蕃要想控制西域,就必須先拿下都護府所在的龜茲。郭昕以微弱的兵力,獨自抵抗吐蕃大軍。

後來的唐德宗,能給安西將士做的,只有加官晉爵,實質性的幫助等于零,河西走廊根本過不去。西域的唐軍,後勤、兵源的補充都成了大問題。

貞元二年(公元786年),曹令忠去世,北庭在吐蕃的攻擊下風雨飄搖,791年爲吐蕃攻陷。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此時郭昕依然堅守在龜茲,在失去北庭的犄角之勢,兵力越來越少的情況下,繼續和吐蕃人死磕到底。

吐蕃拿下北庭後,等于把安西通往中原另一條遠路也給堵住了,真成了“甕中捉鼈”。

圖-龜茲(今新疆庫車)

郭昕有機會向吐蕃投降,但他是汾陽王郭子儀的侄子,絕不能給郭家人丟臉。郭昕知道自己的結局是什麽,他不義無反顧,大唐的旗幟依然孤獨地在龜茲城的夕陽下飄揚。

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都成了曆史,滿頭白發的郭昕依然屹立在龜茲城頭,孤獨地向東眺望。唐憲宗李純雖然英武,可他的重點是平定中原地區的軍閥叛亂,無力向西援救郭昕。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大唐的武威郡王郭昕在龜茲已經堅守了四十二年,最終還是倒下了,吐蕃人呼嘯著進入了龜茲城。至死,郭昕都沒有等來大唐的援軍。

郭昕戰死在龜茲,而他的那些老兄弟,沒有一個投降吐蕃,全員戰死。滿城盡白發,死不丟陌刀。獨抗四十載,怎敢忘大唐。

1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