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入侵東北前不僅修鐵路、占軍港,還殺害我國很多原住民

史海撷英 2024-04-14 17:12:39

鹹豐十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朝的國門被徹底打開了。從此以後,閉關鎖國的清朝逐步成了一個門戶開放的國家。

由于湧進來的列強太多,如果誰都想占塊地盤做殖民地,那他們之間早晚要打。爲此列強們其實也心照不宣,只是盡力奪取一些貿易上的特權,比如多開放一些口岸,減免關稅等等。對公開奪取清朝領土的行爲,其實列強們之間也比較克制。畢竟誰先破例,那就是制造混亂的根源,肯定會遭到群毆。正是在列強們相互制衡的情況下,清朝才勉強保住了偌大的版圖。

但是有一個列強不是這麽想的,那就是沙俄。沙俄在西方擴張屢屢受挫,他們不得不啓動遠東策略,把清朝定爲了擴張對象。

但是在其他列強們眼皮子底下,想要複制鹹豐八年(1858年)到鹹豐十年(1860年)的擴張規模,已然是不可能了。尤其是光緒七年(1881年)以後,沙俄在清朝的擴張可謂是寸步難行。那麽沙俄該怎麽繼續實現自身的東擴計劃呢?

修鐵路

光緒十八年(1892年),時任沙俄的交通大臣維特在目睹了沙俄這些年在土地擴張方面無所作爲的現狀後,向沙皇亞曆山大三世提出了一個驚人的建議:他建議修一條從莫斯科抵達遠東海參崴的超長鐵路,以此拉近俄國東西兩個地區之間的距離。這條鐵路也就是後來的西伯利亞大鐵路,該鐵路全長9288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示意圖

修這條鐵路的作用有很多,比如說拉近沙俄各地之間的距離,增強沙俄各地的軍事防禦能力,最重要的那就是可以在旦夕之間,將沙俄在歐洲部分的重兵和軍需運輸到東方前線,爲沙俄將來奪取東方更多的領土埋下伏筆。

東北成了沙俄第一個盯上的目標。然而東北和外東北已經完全不同了,自從鹹豐十年(1860年)沙俄侵略外東北以後,清朝便放松了出關的限制,導致東北在19世紀末已經擁有了1000多萬人口。

維特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把鐵路修到東北內部去。

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方案出台以後,中東鐵路的方案也提上了議程。在沙俄當局看來,要想在東方實現占領更多領土的目的,那就必須要先把鐵路修到他們家裏去。

平白無故跑到人家家裏修鐵路,這恐怕很難實現吧?恰好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清朝輸了個底朝天,沙俄果斷抓住了機會,不僅和法國、德國一起幫清朝從日本手裏贖回了遼東半島,而且還答應給清朝一筆款子還債。這可把清廷那幫老臣給感動壞了,最感動的還得是李鴻章。之前被沙俄欺負的曆史才過去20來年,直接被李鴻章抛到九霄雲外去了。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在沙俄的威逼利誘之下,李鴻章終于屈服,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密約》,答應把東北的部分地盤借給沙俄修鐵路。

中東鐵路示意圖

這麽一來,西伯利亞鐵路在東方的部分就直接修進了中國東北。大大縮短了抵達海參崴的距離,同時也實現了他們把鐵路修到人家家裏的目的。

占軍港

修鐵路的事情敲定以後,下面就是第二步,占領一個軍是不凍港。沙俄雖然地盤大,但是不凍港是真少。爲此,沙俄對外擴張之路上,首要目標就是占領不凍港。如果沒有不凍港,那稍微次一點的,每年凍個幾個月的也能接受。

比如說海參崴,在鹹豐十年(1860年)沙俄占領這裏以後,立刻把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基地遷移到了這裏。然而這裏每年依舊有4個月的冰凍期。

所以沙俄一直希望給太平洋艦隊找一個更加溫暖的港口,而清朝東部沿海的天然良港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沙俄當局早就垂涎三尺了。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沙俄和德國商量好了以後,讓德國跑去占了山東的膠州灣。沙俄在12月份立刻把海參崴的軍艦開到了旅順。這地方暖和,一年四季都不上凍,而且有足夠的深水區可以停靠大噸位的軍艦,絕對是一個天然良港。

清廷肯定不滿啊,質問沙俄爲啥這麽幹,沙俄代表給出了這麽幾個理由:第一,他們來這裏,是爲了度過寒冷的冬天。第二,除此以外,是爲了幫助清廷防備德國,只要德國從膠州灣撤走,他們立刻就走。第三,既然膠州灣都被占了,那旅順完全也有可能被別國占領,沙俄這是在幫清朝保護旅順。

道理都被他們給講完了,清廷不管怎麽抗議也無濟于事。更何況他們早就買通了清廷內部的高層,以李鴻章爲首的一幫大臣,一直在爲沙俄說好話。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2月,清廷這邊特地派許景澄去沙俄理論,沙皇尼古拉二世不僅要求租賃旅順、大連,而且還要修一條中東鐵路支線,從哈爾濱直達旅順。

尼古拉二世・亞曆山德羅維奇

對于清廷的難處,尼古拉二世給出了十分決絕的答案:俄國在東方不能沒有一個立足之地,這事兒就這麽定了,任何其他國家出面阻止都不可能更改。

在此期間,沙俄將海參崴的2.5萬大軍以及100多門大炮,還有數十艘太平洋艦隊的軍艦,全都運到了旅順。這下清廷就算反對,也無計可施了,只好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與沙俄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將遼東半島租借給了沙俄。

滅原住民

心滿意足的沙俄,立刻在旅順修建起了大量防禦工事,俨然把這裏當成了自家的軍港來對待。清廷敢怒不敢言,只能唯唯諾諾地幹瞪眼。

沙俄手裏有了遼東半島、中東鐵路及其支線,也在緊鑼密鼓地施工著,這些事情一旦辦完,那整個東北都將淪爲沙俄的勢力範圍。

一切都按照維特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結果到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出了意外。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的時候,中東鐵路還沒通車,旅順港的建設還在進行中,結果慈禧要對11國宣戰,從而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庫羅帕特金

事情太突然,沙俄高層也開了不少會研究下一步該怎麽做。他們最擔心的問題是,如果清廷被滅了,那麽清廷答應沙俄的那些條約是不是會作廢?所以沙俄一開始還想保一保清廷,畢竟甲午戰爭以後,清廷的親俄派對沙俄言聽計從,沙俄也舍不得他們倒下。結果無濟于事,拳民們已經完全不可控了。眼看局勢失控,沙俄只好采取了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的計劃,武力奪取東北。

既然決定這麽幹了,有個曆史問題就得解決,那就是外東北生活著的大量中國人該怎麽處理?這些中國人占著肥沃的土地,在這裏繁衍生息,早就讓沙俄民衆們非常不爽了。爲此恰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將他們全部除掉。

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九日(1900年7月15日),沙俄下令封鎖黑龍江,將來往兩岸的船只全部扣留。隨後他們到海蘭泡各地抓人,牢裏放不下了,就抓了扔進木材廠。

7月17日,沙俄將這些被抓的中國人一路驅趕到黑龍江,沿途大量老弱婦孺經不起顛簸而喪生。到了黑龍江邊,他們逼著這些人全部跳入江中,不想跳的當場處決。甚至連嗷嗷待哺的孩子也不放過。

事情一直持續到了21日,海蘭泡七千多中國人,能憑借浪力渡江者只有七八十人,剩下的人全部永遠留在了黑龍江及其北岸。

這樣的事情在江東六十四屯、伯力、海參崴等外東北地區同時上演,那些日子,江面漂滿了當地人的殘骸,整條江的江面上浮著一層油,完全不能飲用。

這麽一來,外東北就沒有原住民了,即便將來他們退回到這裏,那他們在當地也能高枕無憂了。畢竟沒了原住民,當地俄國人不僅可以瓜分了這些原住民的肥沃土地,而且還避免了被報複的麻煩。

大軍南下

解決完整個外東北的中國原住民後,他們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7月底正式派遣17萬大軍進入東北境內。大中城市,被他們洗劫一空,不聽話的地區,直接被夷爲平地。比如說海城的8000多間民房被付之一炬,瑷珲古城同樣被一把火燒了個幹淨。

據統計,庚子俄難期間,至少有20多萬同胞慘遭沙俄毒手。就連親身參與這事的俄國士兵們都惡心反胃,不少人把這事親筆記錄了下來。

東北當地只有5萬清軍,在沙俄入侵之前,還被上面要求幫著沙俄中東鐵路管理者,保護鐵路的安全。所以當俄軍南下時,他們根本擋不住。袁崇煥的後裔、張作霖的嶽父,黑龍江將軍袁壽山兵敗自盡,“二十六年夏,拳亂作,俄軍數千聲爲保護哈爾濱鐵軌,紛集海蘭泡,乞假道。壽山曰:‘敵偪我都,我假敵道,如大義何!’拒之。遂檄愛珲副都統鳳翔禦北路,呼倫貝爾副都統依興阿禦西路,通肯副都統慶祺禦東路,令各嚴戒備毋浪戰;並牒俄勿進兵,願負保路責。而俄軍已分道進,重以鐵路土工可十余萬索值,倡罷工,揚言與俄爲難。壽山亟下令軍中曰:‘保鐵路,護難民,全睦誼,違者殺無赦!’複使統領吉祥約富拉爾基監工蓋爾肖甫入城,俾釋疑懼,而蓋爾肖甫乃擊殺工人宵遁。壽山猶強爲容忍也,慎導俄民出境,籍錄其財物備還,然俄軍不爲止,入寇愛珲及黑河屯,華人被迫赴水者,屍蔽江下。三姓、呼倫貝爾又紛紛告警,壽山亟電吉林將軍長順會攻哈爾濱,然猶囑其語俄總監工,謂若罷兵,願以全家質。當是時,諸路軍皆潰敗,北路統領崇玉,營官德春、瑞昌,西路統領保全,東路營官保林,並陷陣死,于是俄遂偪齊齊哈爾省城。既而聞聯軍媾和,乃遣同知程德全往商和議,而自守‘軍覆則死’之義,命妻及子婦先裁,手繕遺疏,猶惓惓于墾政,並致書俄將領囑勿戕民。閱日,具衣冠,飲金,臥柩中,不死;呼其屬下材官擊以槍,不忍,手顫機動,彈出中左脅,猶不死;更呼材官擊小腹,仍不死;呼益厲,又擊之,氣始絕。先是诏責其開邊釁,部議奪職。後以總督徐世昌請複官,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附祀富明阿祠。”是條好漢。而吉林將軍長順和盛京將軍增祺則先後歸順了沙俄。期間上萬件沈陽故宮的珍貴文物被俄軍搶掠一空,故宮甚至成了他們的屯兵之所。

沙俄武力占領東北以後,果然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抨擊。沙俄一開始有點在意國際輿論,所以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4月簽署《交收東三省條約》時,承諾分三期撤軍,每期間隔6個月,也就是1年半內全部撤走。

第一批次他們的確老老實實撤走了,但是到了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4月,第二批次撤軍時間到了以後,他們不僅沒撤軍,反而增派了不少人馬前來。而且公然要求清廷再答應他們7條無理的要求,否則絕不撤軍。

見過不講信用的,沒見過當著全世界的面,還如此不講信用的。這事不僅引起了清朝上下的憤怒,而且也讓全世界再次見識到了沙俄背約的真面目。最終釀成了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日俄戰爭。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