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疲軟分紅縮水,資産質量承壓,西安銀行走到了命運的拐點

野武士 2024-05-11 10:50:07

在梁邦海正式出任西安銀行黨委書記,只待履行相關程序並報監管核准便可成爲董事長,掌舵西安銀行的當口,西安銀行也披露了2023年的經營業績。

4月29日晚,西安銀行發布2023年年報以及2024年一季報。2023年,西安銀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05億元、歸母淨利潤24.62億元,各自同比增加了9.7%、1.56%。這是一份難言優秀的財報,實際上該行的稅前利潤同比減少3.21%至23.96億元,得益于所得稅支出爲-0,69億元,淨利潤才勉強實現正增長。

縱觀2023年,西安銀行成了A股規模最小的上市銀行,無論營業收入和資産規模都弱于蘭州銀行、貴陽銀行、重慶銀行和成都銀行。

在經營業績表現疲軟的同時,2023年西安銀行對投資者的分紅也大幅減少。根據2023年度利潤分配預案,西安銀行每10股分配現金股利0.56元(含稅),合計分配2.49億元(含稅)的現金股利。相比2021年的28.04億元和2022年的24.62億元的現金分紅,此次分紅方案的計劃金額大幅減少,梁邦海在業績說明會上回應稱是爲了進一步加強內源性資本補充儲備,確保資本充足水平達標且能更好應對外部風險的非預期波動。

只不過,從資本充足水平和盈利水平來看,西安銀行近兩年的內生性增長動能明顯不足。疊加資産質量下滑、攬儲能力趨弱、規模增速放緩等多重經營問題,新掌門梁邦海面臨的挑戰還不少。

攬儲能力趨弱,淨息差持續收窄

營業收入的增長,主要因爲投資收益的大增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轉虧爲盈,作爲營收主體的利息淨收入則只有53.08億元,同比減少了3.63%;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也同比減少31.97%至2.77億元。

利息淨收入下降的背後,是該行付息負債成本的大幅增加,2023年該行付息負債的利息支出爲100.75億元,同比增長了20.48%。具體來看,2023年該行成本率出現上升的主要是個人存款、同業和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放款項,其中個人存款的平均利率從3.18%上升到3.28%,同業和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放款項的平均利率則從1.73%上升到2.08%。

2023年,西安銀行的存款增速爲5.17%,略低于總負債6.55%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該行的存款項目中,只有個人定期存款在2023年出現增長,截至年末的個人定存余額爲1427.0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18.56%,在總存款中的占比提升至47.16%。反之,公司定期存款、公司活期存款、個人活期存款的余額較上年末都出現了負增長,結合2023年只有個人存款成本率出現上升,可以推斷西安銀行的攬儲能力正在快速減弱,只能通過提高個人存款利率以及加大個人定存攬儲力度,以維持整體存款規模增長。

而在整個負債表中,增速較高的兩個負債項目是向中央銀行借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分別增長了169.14%、27.22%,這兩個項目在西安銀行的生息資産表中都被歸納到“同業和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放款項”中。而同業和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放款項的平均利率在2023年增加了35個基點,是該行計息負債中利率上升最多的一個項目。可見西安銀行高息攬儲的同時,也投入了較大的資金成本吸納同業負債,彌補存款增長放緩導致的資金來源缺口。

負債增長的放緩,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西安銀行的資産投放力度。截至2023年末,西安銀行的總資産爲4322.0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5%,資産規模增速與負債規模增速相當。而在2022年,該行的資産規模和負債規模增速還分別高達17.34%、18.33%,2021年和2020年也都保持著兩位數的資産負債規模增幅。

另一邊,西安銀行的息差收窄趨勢還在延續。2020年時,該行的淨息差還高達2.16%,此後三年不斷下跌,2023年就下跌到1.37%。且這一跌勢還沒有止住,2024年一季報顯示,今年1季度該行的淨息差爲1.21%,淨利差更是只有1.09%了。一面是淨息差不斷下滑,一面是風險資産擴張放緩,最終導致西安銀行的經營業績呈現出難以掩蓋的疲態。

不良率上升,金投資産質量也下行

業績承壓的同時,西安銀行的資産質量也面臨考驗。2023年,西安銀行加大了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力度,計提了27.42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加30.63%。

信用減值損失計提的大頭是貸款減值損失和金融投資減值損失,其中,貸款減值損失計提了16.96億元,同比減少了13.91%,占信用減值損失的61.85%。減值損失計提的減少或許是出于對利潤端指標數據的考量,並不意味著資産質量的優化,實際上,截至2023年末,西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爲1.35%,較2022年末還增加了10個基點。此外,關注類貸款占比也大幅增加,2023年末的關注類貸款率爲4.37%,較上年末增加了194個基點。不良率和關注率上行的同時,西安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持續下跌,2023年末降至197.07%,較上年末下降了 4.56 個百分點。

對于不良率和不良貸款余額的雙增,西安銀行在年報中的解釋是“受部分房地産客戶和零售業務風險等方面的影響”。房地産業是西安銀行的第四大貸款行業,截至2023年末的貸款余額爲102.17億元,相比上年末增加了10.83%,增速大于整體貸款增速,在總貸款中的占比從4.86%提升至5.03%。

盡管西安銀行並未披露房地産業貸款的不良率,但也表示部分房地産客戶等的影響導致不良率上升,可見該行的房地産業信貸質量不算好。在此情境下,西安銀行依然加大了地産信貸的投放,一定程度上也埋下了信貸風險。截至今年1季度末,西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上升至1.43%。

另一邊,2023年西安銀行的金融投資減值損失計提爲10.54億元,同比增加了901.06%,占總計提的38.43%。金融投資是西安銀行僅次于貸款資産規模的第二大資産,截至2023年末,該行的金融投資資産余額爲1761.29億元,相比上年末縮減了1.98%。

但截至2023年末,西安銀行納入第三階段的“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投資淨額”爲15.71億元,相比2022年末增加了115.5%;納入第二階段的淨額爲11.53億元,相比2022年末也增加了29.99%。第二、第三階段金融投資淨額的增加,反映出西安銀行的投資資産質量出現明顯下滑。

多項經營指標的疲態,是西安銀行內部管理問題在業績端的顯性映照,近年來,西安銀行頻繁出現領導層職位空缺、超期任職的現象。

財報發布的當天,西安銀行董事會秘書石小雲因工作調整,向該行提交了辭職報告。石小雲自2016年8月起便擔任該行董事會秘書,已連任超7年,此次辭職極有可能就是因爲“7年輪崗監管紅線”,因爲就在石小雲辭職前幾天,西安銀行還因爲兩位現任獨董超期服役且繼續領薪被出具監管函。此外,該行副行長黃長松、張成喆、狄浩,以及前任董事長郭軍等都存在超期服役可能,加上該行監事長一職半年多仍未“補缺”,種種情況都反映出西安銀行或面臨高層管理“缺人”的尴尬境遇。

領導層的不完善,對西安銀行的戰略執行也會造成一定拖累,在面臨較大業績壓力的當下,西安銀行如何盡快完善新領導班子,在新董事長的帶領下走出經營困境,修複業績呢?

0 阅读:95

野武士

簡介:把人文、科技與財經編成故事會,作爲你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