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我們吃點啥?北京人的面食有這三種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05 07:30:29

吃西瓜

嘗三新

立夏蛋

……

舌尖的百轉千回中

有風味

亦有人間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或許

你還在與春的詩情畫意

依依惜別

而初夏

早就迫不及待地嶄露頭角

“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杭州舊時有這樣一首

關于立夏的歌謠:

“夏餅江魚烏飯糕

酸梅蠶豆與櫻桃

臘肉燒鵝鹹鴨蛋

螺蛳苋菜酒釀糟”

十幾種美食次第鋪陳

勾得人心癢難耐

也讓人們對立夏的風味

充滿了期待

想要更好了解這趟舌尖上的

立夏缤紛之旅

不得不說的

一定是水果

隨著天氣逐漸炎熱

水果成爲了不可或缺的

“解暑達人”

立夏前後是西瓜成熟的季節

“吃貨”們最過瘾的瞬間

莫過于將西瓜切成兩半

用勺子挖出瓜瓤最中間的那一口

這也是屬于許多中國人

獨特的度夏儀式感

其實

甜爽的西瓜只是“開胃菜”

在我國江南地區

有“立夏嘗新”的習俗

民間有俗語:

“立夏嘗三新”

“三新”也叫“三鮮”

包括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

而“三鮮”具體指的是什麽

江南各地也並不一致

如南京一帶

便是以苋菜、蠶豆、豌豆糕爲地三鮮

櫻桃、青梅、香椿芽爲樹三鮮

螺蛳、河蝦、鲥魚爲水三鮮

或許正是“三鮮”的美味可口

讓人們毫不吝啬地揮筆寫下

對它們的喜愛

作家範煙橋在《茶煙歇》中

就曾說蠶豆

“煮而食之,可忘肉味”

而“三鮮”中

青梅更是頗得

文人雅士的垂愛

且不說宋代詩人楊萬裏

饒有趣味地說:

“梅子留酸軟齒牙

芭蕉分綠與窗紗”

自不必提

“青梅煮酒論英雄”

和“望梅止渴”的經典故事

更是流傳甚廣

如果炫完“三鮮”

還覺得不過瘾

可以再來上一碗“立夏飯”

“立夏飯”又叫“五色飯”

是用赤豆、黃豆、黑豆

青豆、綠豆等五色豆

拌合白粳米煮成

古時吃完“立夏飯”以後

人們還會挂起一杆大木秤

司秤人一邊稱人

一邊講著吉利話

據說

這樣就不怕夏季炎熱

不會消瘦

立夏的美食中

“童趣”

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俗話說:

“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難”

所以每逢這天

都要吃煮雞蛋或鹹鴨蛋

人們認爲這樣能強健身體

當然

也少不了孩子們最愛的環節

——“鬥蛋”

鬥蛋時蛋頭撞蛋頭

蛋尾擊蛋尾,破者認輸

勝出的“蛋王”

自然是雄赳赳、氣昂昂

而輸掉的孩子

總會有些懊惱地把蛋吃掉

心裏盤算著明年一定要成爲冠軍

童年雖已漸行漸遠

但每每回憶起這番景象

卻總能讓人會心一笑

與南方的豐富多彩不同

北方地區的人們

則更加熱愛

面食的柔韌口感

立夏吃面

是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在中國北方

小麥是傳統的主糧

麥苗在立夏時節開始抽穗開花

進入成長的關鍵時期

“吃面”

寄托著農家對小麥豐收的期盼

想要吃好立夏面

那可是大有講究

必須要先“過水”

用清水浸泡後的面條

不僅順滑

而且不會粘連

北京人的立夏面食

則有三種

——面條、夏餅和扒糕

面條有炸醬面和打鹵面

可供挑選

扒糕用荞麥面做成

口感筋道,頗有嚼勁

夏餅又稱麻餅

是將小麥面和好壓成薄餅

裏面包上肉絲、韭菜等

放入鍋中煎炸而成

中國人常說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南北方之間不同的味覺體驗

也帶來了

不一樣的文化風韻

“春去也,亂紅舞”

立夏

意味著春天的謝幕

也意味著下一季的開始

“無可奈何春去也

且將櫻筍餞春歸”

明媚的春日雖已遠去

但依然有美好絢爛綻放

在這萬物生長的季節裏

一起恣意揮灑汗水吧!

寶藏青年願你

生如夏花

永遠燦爛熱烈!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綜合

0 阅读: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