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6名科學家回國!拜登徹夜未眠,外媒:屬于中國的時代要來了

滄海月明豬也累 2024-01-07 16:05:43

美國作爲當前唯一的超級大國,憑借著強大的人才虹吸作用,享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紅利。毫無疑問,正是大量優秀人才的流入,美國才得以擁有著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與源泉,引領著世界科技一次又一次革命性的進步。

比如當前科技界炙手可熱的特斯拉總裁馬斯克,最早就來自南非,而閃耀華人世界的英偉達CEO黃仁勳以及AMD總裁蘇資豐,也都來自于我國台灣地區。當前,美國已經擁有了近3000多名頂尖科學家,其中,更有384人獲得了諾貝爾獎,美國在人才方面的優勢,可以說已經冠絕全球。

對于海外的優秀人才,美國素來不遺余力進行延攬,不但薪資優渥,綠卡也是慷慨贈與,加之美方曆來注重研發的資金投入,研發環境的改善,所以,我國國內的很多名校畢業生,也都在畢業後前往美國。據悉,光是我國頂尖名校清華大學,就有將近2萬人在美國硅谷效力,看著我們國家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紛紛前往外國效力,著實令人五味雜陳。

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們國家經濟與科技實力的不斷進步,我國對科研領域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我們走出去的科學家,回國效力的人也越來越多,甚至很多外籍科學家,也開始紮根中國,從事相關研究。面對這樣可喜的變化,有外媒坦言:屬于中國的時代來了。

美國,世界人才的彙集地

美國對世界優秀人才的大規模延攬,最早可追溯到二戰前後。彼時作爲世界科學高地的歐洲,正陷入歐戰的泥潭,伴隨著納粹德國的種族迫害,很多知名科學家,如愛因斯坦等,紛紛離開歐洲,前往美國。

優秀人才的流入,使得美國得以在關鍵的核武器等尖端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加速了二戰的勝利。而二戰後,伴隨著美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並長期居于世界首位,穩定的國內環境和富足的生活條件,開始不斷吸引全球的優秀人才向北美彙集。尤其是蘇聯解體之後,大量原本華約組織國家的科研人才更是大規模湧入美國,不久,隨著知識經濟的爆炸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美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迹,進一步成爲全球優秀科學家的理想落腳地。

除了美國政府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大力投入與扶持之外,世界知名的科技企業,如谷歌、高通、蘋果、微軟等,全部位于美國,頂尖的科技公司,領先的業內技術,優渥的薪資報酬,寬松自由的研究環境,讓更多期待追夢的海外人才,對美國愈加趨之若鹜。

而留美深造,最後拿到美國綠卡,加入美國國籍,也已經成爲很多科技人才既定的奮鬥路徑,很多國內的優秀人才,去了美國留學之後,就順理成章地留在了當地,成爲了美國公民。正是由于美國這種對人才巨大的虹吸效應,其他國家人才外流的窘迫,反而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美國的科學奇迹,見證者一個又一個“美國夢”的成真。

中國人才吸引效應逐步增強

幾十年前,因爲我國在經濟發展以及相關産業發展的滯後,國內對科研方面雖然重視,但是在研究人員的薪資待遇以及科研環境等方面,同國外存在著相當的差距,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國內掀起了數次“出國潮”,很多優秀人才或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中國,前往美國等西方國家效力。

在很長時間內,我國都是人才淨流出國,以至于在面對美國等國在半導體芯片方面的限制時,不少外媒嘲諷,美國在芯片領域卡住中國人脖子,本質上就是華人自己限制自己。畢竟,在當前國際知名的芯片半導體公司中,有近1/3的CEO或總裁來自中國,這些人才的流失,可以說帶給了我們不小的麻煩。

好在當前我們已經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並已經在薪資待遇等方面做了很大的程度的改善,在很多基礎研究以及技術創新項目上,我國也不吝投入,不斷增加相關的科研經費,並改善相關的研究環境。華爲等知名公司,借助類似“華爲天才少年”這樣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高薪聘用高科技人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逐步回流祖國。

據悉,從2020年到今年5月份,已經有累計3876名華裔知名科學家返回了中國,其中不乏丘成桐,姚期智等頂尖科學家。更有甚至,很多國外的國寶級科學家,也爲中國的科研環境所吸引,也紛紛紮根中國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其中就包括像中村修二這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隨著中國在人才方面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拜登看在眼裏,愁在心間。一旦中國的人才虹吸作用爆發性顯露,美國一直雄踞全球的人才優勢,必然蕩然無存,這是足以令拜登徹夜未眠的危機。當下,已經有外國媒體披露,當前中國在科技方面的迅猛發展,已經令中國的科研實力超越美國,成爲了世界第一。

當然,面對西方媒體的各種“捧殺”,我們不能一下子被沖昏頭腦,畢竟,同美國相比,我國的科研能力還有很大的不足,但是相信我國在人才隊伍建設,以及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持續重視與投入,終將有一天,我們將徹底超越美國,成爲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0 阅读:4

滄海月明豬也累

簡介:科技發燒+人文軍事曆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