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的自助服裝店,靠什麽搶了大商場的生意?

新零售商業評論 2024-04-23 11:20:40

作者:田巧雲 | 編輯:葛偉炜

“消費者要的是自恰而又隨意的情緒共鳴。”

自助女裝店的出現,似乎源于“噱頭”。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些人買衣服時的心路曆程,這個噱頭似乎又並非毫無緣由。

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曆:走進一家店,想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衣服,但又害怕店裏的導購盯著自己不放;看到心儀的衣服,想多試幾個尺碼,又糾結萬一不買,導購的臉色是否好看……

當然,服裝店的“攔路虎”並不止于此。設在商場裏的品牌服裝專櫃,動辄千元以上的價格,即便打個折,買不起的依然是大多數。

平價銷售、i人友好、隨便試穿,城市裏零零散散的自助女裝店正通過社交平台,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挖寶。那麽,自助女裝店究竟長什麽樣?和傳統店鋪相比,它們有哪些優勢?

位置既重要也不重要

晴天自助女裝店位于上海中山西路以西環線廣場的11樓,如果不開導航,僅憑門牌號,大多數人可能都會錯過。

整棟樓爲商住兩用,這類樓宇最大的特征就是接地氣,或者說是比較亂。樓下沒有明亮的大堂和專業的保安,人員可隨意進出,各種外賣零亂地堆在一樓大門前的桌子上。

從電梯出來,順著一個手寫的招牌就能找到店鋪。房間不大,大約60平方,整齊陳列的衣服占據了80%的空間。這裏也兼倉庫,一些沒開包的衣服就堆在衣架下方。

靠窗和角落的地方,擺了幾個不大的座位,逛累了或者等朋友都可以在此休息。零售君進門時,店主晴天連頭都沒擡,專心幹著自己的事情,以此向進店的顧客傳達一個信息——想怎麽逛,想逛多久,都隨自己的心意。

在後來的交談中,她向零售君介紹,這棟樓裏不僅有普通住戶,還有美甲、美容、培訓等多種業態,“一些老客戶經常在樓下做好美甲,再順便上來買衣服。”晴天表示,在這棟不起眼的大樓裏已然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生態圈。

晴天的店鋪選址並非個例,社交平台上各類暗戳戳的“廣子”(廣告)顯示,自助女裝大多喜歡選址于商住兩用樓,它們多半位于市中心區域,交通相對便捷。

比如,一家名叫“魔王”的自助女裝店曾開在晴天的樓上,後來規模變大了,就搬到了徐家彙路的寶鼎大廈。如今,在膠州路的長久商務中心,“魔王”又開出二店,差不多有200平方。

“雖然沒有街邊店和高檔商業中心的天然人氣,但這裏的租金是真便宜,大概只有同地段旺鋪的五分之一。”在晴天看來,自助女裝大多以平價爲特色,如果店鋪成本過高,就難有競爭力了。

不追求過分便捷的地理位置,自助女裝店的內部陳設和裝修也是能省則省。

晴天的店鋪是在2022年國慶前夕開業的,除了用幾個布簾拉出三個試衣間外,她沒對室內陳設做任何改動。就連燈具都是上一任租客留下的,直到去年,她才增加了幾個射燈。

不過,做生意只靠節流絕非長久之計。成本之外,穩定的客流是一個店鋪活下去的關鍵。目前,晴天的客流90%來自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台,客群以學生及剛上班的年輕人居多。

由于衣服上新快、價格又便宜,還不定期搞些滿減的清倉活動,晴天的顧客黏性非常高,“有些人不僅自己來,還會帶著朋友一起來,周圍寫字樓還有些小姐姐會趁著中午休息時間過來兜一圈,聊幾句,就像老朋友一樣。”

借助社交媒體聚合粉絲,然後引流到線下店鋪,是包括晴天在內的自助女裝店的常規“打法”,主打平價的魔王女裝在小紅書上擁有4000多粉絲,抖音上的粉絲數也有1000多。

按照晴天的規劃,隨著自己的在社交媒體上的粉絲數逐漸增加,未來如果找到合適的地方和合適的人,她還想再開一家店。

和傳統店鋪有何不同

相比于傳統店鋪,自助女裝店最大的特色在于不依賴地理位置上的天然客流,而是通過社交媒體等新渠道引流,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聚攏人氣。

晴天介紹稱,選址之初她也考慮過客源的問題,但當時她做了兩手打算,一是通過社交媒體引流到線下,另一個就是開通直播進行線上銷售,“沒想到後來客流還挺穩定,所以直播也就有一搭沒一搭地做著。”

“自助挑選”“隨便試穿”“明碼標價”“可以拍照”“審美在線”“平價銷售”,這些都是自助女裝店鋪在宣傳中使用的高頻詞彙,當然,這也是當前不少人去傳統店鋪消費時面臨的普遍痛點。

90後黃瑩(化名)表示,自己不願意去線下服裝店買衣服,最大的原因在于導購太過熱情,“剛踏進門,導購就熱情地湊上來問我想買什麽衣服,但其實我只是想進去逛逛,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就很尴尬。”

這種過度熱情,很容易給消費者帶來壓力,自稱i人的黃瑩每次進店前,都會提前准備好一句應對詞“隨便看看”。

“我以前就在想,爲什麽服裝店不能像24小時便利店那樣,導購只負責安靜地收銀或理貨,顧客來了想買什麽就買什麽。”對于零售君提到的自助服裝店,黃瑩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覺得這種模式和便利店很像,找機會要去試一試。

和黃瑩不同,毛毛(化名)不喜歡去線下服裝店的理由是價格。在她看來,不少服裝店裏標的價格是一回事,真正成交的價格是另一回事,包括開在商場裏的品牌專櫃。

“還價太多,擔心被導購嫌棄,還價太少,又擔心自己吃虧。”久而久之,毛毛覺得還是去優衣庫這樣的店鋪買衣服更好,原價多少,現價多少清清楚楚,且線上線下同價,特別喜歡的就立即拿下,有點貴的就等降價了再買。

“沒你的號”也是不少顧客心中永遠的刺。提到買衣服,今年剛退休的關女士買衣服時就惹了一肚子氣。過年前,她看到家門口的一個小店新上了不少春裝,有一條褲子看著很喜歡,就想試一試。沒想到導購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說了句“不好意思,沒你的尺碼”。態度客氣又冰冷,令她十分尴尬。

對大多數人來講,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己試穿後不合適是一回事,當衆以沒尺碼爲由而遭到拒絕,多少讓人有些不適。

服裝自助玩的是什麽

相對而言,自助女裝可以避免這些尴尬。

這兩年,各行各業都在講情緒價值,除了産品本身能讓消費者産生愉悅的情緒或是共鳴外,購物場景下店員所提供的服務,同樣也是情緒價值重要的出口。

當然,服務並非越貼心越好。比如海底撈,曾以細致周到的服務在行業內一騎絕塵。可是近兩年,社交媒體上不斷出現對其過度服務的各種調侃,讓海底撈不得不重新思考服務這件事。

不僅是餐飲界,服裝行業也開始重視起適度服務。過去幾十年間,服裝行業的所有變革幾乎都是圍繞價格、渠道和庫存進行的,這些動作均以銷售爲目標,卻忽視了要爲消費者提供適度的服務。

在適度服務方面,優衣庫堪稱典範。在優衣庫,你不必擔心有導購跟在身邊,提供看似貼心卻沒有邊界感的服務;你可以一口氣將同一款服裝的不同尺碼統統抱進試衣間,挨個試穿,哪怕最終一件都不買,也沒關系。

2023財年,優衣庫大中華區收益同比增長超300億元人民幣,雖然無法衡量適度服務在其中發揮了多大作用,但業績增長畢竟是實打實看得見、摸得著的。

平價自助女裝同樣拿捏住了人們最樸素的需求。

一方面,在當下消費分級的大背景下,消費者的購買自由開始從錢包向精神方面延伸,不僅要性價比,更要“心價比”。于是,“平價”加上“自助”就産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

另一方面,粉絲們從線上來到線下,不僅是因爲那些上新快又具性價比的服裝,更是爲了“自助”這個聽起來並不深刻的詞彙,所提供的一種自恰而又隨意的情緒共鳴。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自助女裝都開在商住樓,一些有點規模的連鎖品牌如目都福(MUSTOFF)已經將店鋪開進了上海、蘇州、杭州的街邊或者購物中心。

但與平價女裝不同,這類自助女裝品牌打造的是特色和精品路線,比如目都福就開出了以“古著”爲特色的自助店鋪。

此外,還有些自助女裝品牌想嘗試開放加盟來擴大品牌規模和影響力。但從目前社交媒體的反饋看,加盟後的自助女裝充斥了千篇一律的廉價感,讓人産生了“割韭菜”的不好聯想。

只是,如今見過世面的“韭菜們”還會被輕易“收割”嗎?

今日話題:你喜歡去哪裏買衣服?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