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蔣孝勇遺孀公開蔣經國去世遺言,和一手培養的李登輝有關

愚鑒 2024-05-11 11:24:44

1978年蔣經國當選第六任台灣地區領導人,開啓了他的主政生涯。

僅僅十年後,蔣經國突發疾病離世,死因引起了民間衆多猜測。

1995年,蔣孝勇去世前一年,他的妻子公開說,自己的公公去世前夕難過地留下了五個字的遺言。

蔣經國到底留下了哪五個字呢?這神秘的五個字和李登輝又有什麽關系呢?

一、後繼無人的蔣氏家族

雖然蔣經國培養了李登輝作爲自己的接班人,但是這並不是他的本意,他本意是想讓蔣家繼續統治台灣,只是一次意外,打亂了蔣經國的部署。

蔣經國和妻子生育了多個子女。

他對長子蔣孝文抱有很大的期待,所以他從小稍有不聽話就會被父親訓斥,也正是這樣蔣孝文養成了叛逆的性格。

長大後的蔣孝文十分放浪不羁,做事高調,飙車酗酒,甚至打警察,即使被送去美國學習,也是流連于美國的各種酒吧和娛樂場所。

因爲常年不愛惜身體,加上遺傳的糖尿病,蔣孝文有一天突然昏迷,之後就行動不便,臥床長達十九年。

三兒子蔣孝勇大學畢業後無心政治,反而投身于商界,成爲多家公司的高管。

這些公司在他治下經營的都還不錯,這讓蔣孝勇在台灣商界獲得了一定地位。

雖然希望蔣家人能繼續把持台灣政治,但是面對小兒子成功的選擇,蔣經國也只能無奈的表示贊同。

由于大兒子和小兒子各種不同的境遇,蔣經國能培養的只有蔣孝武了。

1969年,蔣孝武大學畢業從德國回台後,被蔣經國送去文職部門任職提升,後來更是讓蔣孝武掌管了關鍵的對外情報部門。

就當蔣孝武一步步成長起來,准備可以接替蔣經國時,在舊金山發生了震動台灣政壇的“江南遇刺案”,經過調查,重重線索都指向蔣孝武。

爲了保住蔣孝武,蔣經國迫不得已將他送去了國外避嫌。

“江南事件”以後,台灣的政治環境已經不允許蔣經國傳位給蔣家人了,而李登輝的機會,則悄然而至。

二、蔣經國去世前留下了什麽遺言

蔣經國很早的時候就患有糖尿病,由于年長以後生活飲食不規律,病情急速惡化,去世的前幾年甚至一度只能坐輪椅參加公開活動。

1988年1月13日上午蔣經國照常洗漱吃飯,本來打算參加一個重要會議,但是身體狀況不是很允許,頻繁出現頭暈、惡心想吐的現象,他只能暫時請假臥床休息。

到了下午,蔣經國突然口吐鮮血,全力醫治無效後,在3點55分離開人世。

蔣經國離世後,在外的蔣孝勇和李登輝第一時間趕來吊唁並處理後事,不久後台灣的一衆政界人士也來表達慰問之情。

當天下午五點多,作爲蔣氏家族大家長的宋美齡也趕來見自己這位沒有血緣關系的兒子最後一面。

蔣經國的死,引起了台灣政局的動蕩,意味著蔣家對台灣的統治終于走到了最後一步,被蔣經國一手提拔起來的李登輝即將執掌大權。

但是根據蔣孝勇妻子的說法,自己的公公在彌留前夕,曾經失望地說:“我看錯人了。”

結合當時的政治情況,蔣經國說的人只能是李登輝。

那麽蔣經國爲什麽會在臨終之時說看錯了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接班人呢?蔣經國離世後,李登輝又做了什麽呢?

三、李登輝的上位之旅

蔣經國在沒有主政台灣的時候,就開始著手培養自己的手下。

這個時候,學者出身的李登輝由于沒有人脈,易于控制,引起了蔣經國的注意。

經過接連不斷的考察和試探,他通過了蔣經國的考驗,經過身邊人的介紹,李登輝幸運地得到了和蔣經國一起去鄉下視察的機會。

因爲台灣的地理條件限制,平原較少,農業生産不好開展,蔣經國當時正在爲台灣的農業問題發愁。

李登輝作爲農業領域的專家,面對蔣經國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很有見解,因此深得蔣經國賞識。

很快,蔣經國安排李登輝入了黨,隨後又安排他進入行政院內部,兩人很快就變得親密無間。

此時,李登輝再沒有政治頭腦也能看出蔣經國在有意培養他,爲了抱住這條大腿,李登輝十分謙卑,在公共場合永遠彎腰站在蔣經國身後,見面必須對蔣經國九十度鞠躬,連坐在他面前也不會將椅子坐滿,只坐三分之一。

1978年,蔣經國成爲總統後,李登輝順利擢升爲台北市長,高升以後李登輝依舊保持謙卑的態度,認真做事,沒多久就成爲了蔣經國的副手。

只是蔣經國沒想到,李登輝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場表演。

四、李登輝的惡劣本性

早在蔣經國身體已經不好的時候,李登輝就已經顯露獠牙。

在黨內蔣經國提拔的自己人都遭到李登輝的排擠打擊,任用自己的心腹,蔣家的台灣,已經快要改姓李了。

1988年,蔣經國驟然離世,經過一系列政治鬥爭,李登輝夢寐以求地開始主政。

剛開始,李登輝還能維持蔣經國的政策,但是沒多久,他惡劣的本性就顯露無疑。

蔣經國雖然不認同大陸的政府,但是堅決反對台獨,堅定的認爲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而李登輝對蔣經國乃至國民黨的最大背叛,就是公開支持台獨,甚至和台獨分子稱兄道弟,最後讓台獨分子掌握了台灣的權力。

作爲一個政治人物,蔣經國的是非自有人評說,但是他政治生涯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及時認清李登輝的真面目,以至于臨終時,不得不發出自己看錯人的感慨。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