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世界級稀土産業基地——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紀實

經濟日報 2024-03-24 07:41:06

今年以來,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以下簡稱“稀土高新區”),新項目加快推進,好項目遍地開花,呈現一派火熱的建設場景。

稀土高新區成立于1990年,是目前全國唯一以稀土命名的國家級高新區。《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提出,將包頭建設成爲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

作爲“兩個稀土基地”建設的主戰場,近年來,稀土高新區認真落實各項惠企扶持政策,積極創造項目落地開工條件,重點支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稀土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57億元、同比增長12.3%。預計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0%以上。

聯合創新

在包頭市安德稀耐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廠房裏,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設備安裝調試。“我們將安裝6條生産線,預計今年6月份投入生産。作爲新型耐火材料,稀土耐火材料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節能等特點,市場前景廣闊。”公司副總經理張軍說。

張軍介紹,公司在耐火材料領域深耕多年,針對客戶需求,與包頭稀土研究院聯合攻關,研發出稀土耐火材料,並于2022年開始進行小産線生産,得到了市場認可。在張軍看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而整合優勢資源進行聯合創新是很好的選擇。

目前,除了包頭稀土研究院外,稀土高新區還建有白雲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8個國家級稀土産業創新平台,與中國科學院等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産學研合作關系,現有稀土科研人員3000多人,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26%。

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總經理劉威說,中心旨在集聚稀土功能材料領域的産學研融等創新資源,打造開放、共享的聯合攻關創新平台。一方面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另一方面對接終端應用企業,重點建設中間應用示範線。

“我們與稀土高新區聯系緊密,相互成就。高新區的資源禀賦以及人才、産業基礎等爲中心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心也爲高新區提供了創新支持。”劉威說。

“我們將繼續強化科技行政部門的服務職能,建立以‘科技即産業’爲導向的管理運行機制,常態化對接國內外創新資源,推動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爲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稀土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柴會強說。

鏈式發展

走進內蒙古北方嘉軒科技有限公司永磁電機生産基地一期項目現場,永磁電機柔性生産線、綜合電機測試平台、開放式實驗室等已建設完成。“項目一期正式投産後,可實現3兆瓦及以下各電壓等級永磁電機産品全覆蓋。”公司總經理董繼文說。

從深耕抛光粉到研發生産抛光片,落戶稀土高新區以來,包頭中科雨航抛光材料有限公司的産品不斷邁向高端。公司董事長張海龍表示,這段時間,科技部門正幫忙對接相關高校,准備在公司設立院士工作站,提升公司産品競爭力。張海龍認爲,稀土高新區要想進一步提質增效,還得強鏈延鏈補鏈,推動産品線向更下遊延伸。

作爲稀土高新區的明星企業,近年來,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努力延伸産業鏈,不斷提高稀土資源的高值化應用水平。北方稀土磁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全面啓動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生産線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稀土資源的就地轉化率,鞏固提升包頭地區磁材合金産能優勢。

劉威表示,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將圍繞稀土全産業鏈開展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集聚産、學、研、用、融、測等發展的諸多要素,以技術創新成果産業化及首次商業化應用爲重點,全力推動稀土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據介紹,稀土高新區下一步將繼續鼓勵企業補強創新鏈、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稀土領域創新平台形成分工有序、協作有力、資源共享新格局。同時,以稀土産業鏈爲突破口,推動“鏈式”數字化轉型與發展,打造自治區首批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範區。

高效服務

從2001年至今,包頭韻升強磁材料有限公司在稀土高新區已經深耕20多年。多年來,包頭韻升的年産能和銷售額均實現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年産1.5萬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智能制造項目。”公司總工程師劉峰告訴記者,這些年,公司從手續辦理、配套建設到新項目開工等,都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稀土産業雖是小衆産業,但作爲‘工業維生素’,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樣關鍵。”劉峰表示,原材料是産業發展的基礎,未來希望完善原材料生産加工等標准,提高原材料品質。同時,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防止原材料價格大起大落。

包頭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範立忠說,“辦事效率高”是稀土高新區留給企業最主要的印象。“這些年企業發展迅速,訂單較多,擴産需求較大。只要條件允許,相關部門會在各個方面爲企業提供便利。”範立忠告訴記者,公司成立初期,規模小、資産少、研發投入大,融資難成爲企業發展道路上遇到的最大困難,稀土高新區依托國家及地方的優惠政策,爲公司匹配各類發展基金,幫助公司一次次渡過難關。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柴會強建議,下一步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出台更多符合稀土高新區實際、差異化的發展政策,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推動高新區不斷提質增效,引領稀土行業高質量發展。在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同時加大對本土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爲企業未來發展蓄勢賦能。

稀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邬軍軍表示:“我們將聚焦建設‘兩個稀土基地’這一首要任務,堅持‘兩新’導向,強化增量意識,以稀土永磁電機産業園爲龍頭,按照‘一年鋪開、兩年出形象、三年見成效’的要求,真抓實幹,抓實幹成,推動包頭稀土由‘世界級儲量’向‘世界級産業’邁進。” (經濟日報記者 余 健 陳 力)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