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曾面臨英國技術封鎖,他是如何逆風翻盤,成爲世界新霸主的

黃教授 2024-05-01 21:25:23

圖爲19世紀美國産業革命

在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時期,美國也曾面對技術封鎖,今天我們來談一談,美國是如何取代英國,成爲新霸主的。那麽,200年前面對英國技術封鎖,美國是如何翻盤的?美國取代英國成爲新霸主,主要靠的是什麽?美國的崛起之路,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啓示?關于以上三個問題,我將從英國的工業革命說起,來爲您深入分析。

科學技術無論在哪個時期,都對國家發展乃至整個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是世界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不僅標志著生産力的巨大飛躍,也是國家間科技競爭和經濟霸權更叠的開始。英國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開展工業革命的國家,最早實現了紡織行業的機械化生産。18世紀中期,英國憑借著蒸汽紡織技術的進步,確立了其世界工業霸主的地位,爲了維護這一地位,英國對新興的美國實施了嚴格的技術封鎖。在這一時期,美國通過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成功翻盤並最終取代英國成爲新的世界工業霸主。

圖爲准備移民美國的歐洲人

美國種植園産業發達,本土能夠生産大量棉花,英國擔心先進的紡織技術傳入美國,憑借著産業優勢,美國將迅速搶占全球紡織産業市場,取代英國地位,頒布了如《航海條例》《毛紡品法》《制帽法》等一系列法律,將美國及其它殖民地的主要産業限制爲農業,不允許大力發展工業,更不能擅自與其它殖民地或國家交易工業制品。

美國當然那不會坐以待斃,黑白兩手齊上陣。其一,任命時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設立專門的間諜情報組織,以收集信息和非法“偷竊”來獲取尖端科技情報及技術。同時將商業間諜滲透進英國,通過利誘、威逼等手段發展了一批眼線,探查英國發展情況以便找出漏洞,奠定初步的基礎。

圖爲19世紀英國的棉紡織工業

其二,把英國相關人才吸引過來。美國利用的方式包括且不限于商業間諜、高額懸賞、刊登廣告等,同時利用已經移民美國的人群,不斷地通過信件等方式把消息傳進英國,宣揚美國生活條件更好,對技術人員有著重賞政策,給這些人才穩定的預期。這一招十分奏效,吸引了大量英國人不惜偷渡也要赴美。

其三,頒布專利法。爲了留住人才,1793年,美國出台最新的《專利法》,規定專利的授予對象只能是美國人。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有一技之長或者能帶來美國需要的技術,就可以成爲美國公民,享受《專利法》帶來的壟斷利益,同時還配套了一系列保障制度,爲這些人才提供大量土地,各種社會福利等等。對美國而言,就是實實在在的連人帶技術都留在了美國。

有了這一系列“組合拳”的推動,自然而然出現了美國技術史上著名的“盜火者”。一名叫做斯萊特的英國學徒工,完全靠著記憶力,記下了紡織工廠的制造圖紙,維護方法等所有內容,並在美國商業間諜的幫助下,化妝,改名,僞裝成農産品推銷員躲過了英國的技工出境審查,來到了美國。由此,美國獲得了紡織工業的關鍵技術,開始了最初的工業紡織帝國的建立。斯萊特也成爲美國“英雄”式人物,被稱爲“美國工業之父”。

圖爲塞缪爾·斯萊特

美國取代英國成爲新霸主,主要依靠的是其開放的移民政策、積極的技術創新和法律保護,以及強大的國內市場需求。

一方面,美國通過提供優厚的待遇和開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量來自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技術人員和工匠,這些移民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知識,還帶來了創新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爲美國的工業化提供了人才基礎。斯萊特作爲“美國工業之父”,也是大批移民美國的英國技術工人的縮影,正是這一個個“盜火者”,成爲了推動美國工業革命的關鍵力量,才讓美國成功突破英國的技術封鎖,成爲新的世界工業霸主。

另一方面,美國在法律上對知識産權的保護,也爲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其頒布的《專利法》爲技術創新提供了法律支持,專利的保護機制使得申請者能夠獲得相當的利益。在英國可能只是一個學徒工,而這項技術到了美國可以享受優厚的待遇,再加上美國對技術人員的各項福利政策,鼓勵了更多的發明和專利申請,促進了技術的本土化和再創新,加速了美國工業化進程。

圖爲19世紀美國的種植業

此外,美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爲其工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美國的自然資源,如煤炭、鐵礦和棉花,爲工業化提供了原材料保障,同時也降低了生産成本,而廣闊的地理空間和不斷增長的人口,爲工業化提供了龐大的國內市場,這使得美國企業能夠實現規模經濟,降低單位成本,提高競爭力。

第三個問題:美國的崛起之路,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啓示?

美國的崛起之路對中國有著重要的啓示意義。首先,技術創新和知識産權保護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美國通過建立和完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激發了國內創新風氣,這一點對中國尤爲重要,中國需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爲創新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身科研和技術創新,激發企業和個人的創新活力。

其次,開放包容的環境能夠吸引全球技術人員,中國可以通過優化移民政策和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吸引更多國際人才。美國的開放性不僅體現在移民政策上,還體現在對外國投資和文化交流的包容,中國可以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時,進一步開放市場,吸引外資和全球人才,促進人才培養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支撐國家的長期發展。

圖爲中國技術人才

最後,龐大的國內市場是中國的一大優勢,通過擴大內需和促進産業升級,可以爲中國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中國擁有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這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通過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升級,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有效推動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總結來說,美國取代英國成爲新霸主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人才、技術、法律、市場和資源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這一曆史經驗對于中國在全球化時代追求技術自主和産業升級,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中國可以在借鑒美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國情,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美國的發展曆程表明,面對技術封鎖和國際競爭,一個國家可以通過積極的策略和政策創新,實現自身的崛起和超越。這對當前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啓示,指明了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進的重要性,以及國內市場潛力的挖掘對于國家長遠發展的關鍵作用。

作者:常有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