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領導信賴,榮毅仁當選國家副主席

睿昊聊曆史 2023-05-28 04:17:12

作爲前國家副主席、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前全國政協副主席、前全國工商聯主席、前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和中信集團創始人,“榮毅仁”的名字簡直是如雷貫耳。除了諸多的頭銜外,他還先後得到了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三代領導人的高度評價,被譽爲“紅色資本家”。

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和客觀公正的態度,文史不假爲您講述曆史,竭力還原傳奇人物榮毅仁的一生功績。爲了抵制抄襲和剽竊,在來源于網絡的圖片中附加水印實屬無奈,如有侵權請聯系刪圖。

榮毅仁(1916年5月1日——2005年10月26日),籍貫位于江蘇省無錫,是中國現代民族工商業者的傑出代表。他一生充滿家國情懷,是卓越的愛國者、企業家和政治家,爲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都助益良多。

1916年5月,榮毅仁出生于江蘇省無錫市的一戶富商家庭,父親名叫榮德生,伯父名叫榮宗敬。關于這個家族的傳奇,其實早在春秋時期便開始了,榮氏的祖先榮啓期被周天子冊封爲“榮叔公”,還曾直接拜在孔子的門下讀書學習。

隨著朝代的更叠,榮氏家族始終都保持長盛不衰,直到明朝正統年間才遷居到江蘇。隨著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江浙一帶出現了不少的手工作坊,資本主義逐漸在我國開始萌芽,榮毅仁的曾祖父榮錫疇成爲了第一代弄潮兒。

在榮錫疇的主導下,榮家開始經營長途販運的生意,算是初步開啓了家族的商業征程。不過,面對閉關鎖國的政策和腐朽無能的政府,資本主義在清朝的發展速度非常緩慢。

1840年以後,隨著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相繼爆發,曾經的“天朝上國”終于被西方列強打出了原形,通過簽訂一個又一個的不平等條約來維持統治。榮毅仁的祖父榮熙泰憑借家族根基,與人合夥興辦了“上海廣生錢莊”,極大地順應了洋務運動的潮流,也得到了洋務派的支持。

不過,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滿清帝國的半壁江山都陷入戰亂之中,榮熙泰的妻小也不幸殒命。後來,他逐漸走出悲痛後重新組建家庭,先後生下了榮宗敬和榮德生這兩個兒子。

榮熙泰過世後,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二人繼承了家族企業,開始效仿歐美國家大力發展實業。期間,西方列強忙于“狗咬狗”相互爭奪市場,暫時無暇打壓中國民族企業,讓榮氏家族有了一段難得的發展契機,從而幾乎壟斷了國內的面粉市場和棉紡市場。

在榮宗敬和榮德生的共同努力下,榮氏家族終于發展壯大,一躍成爲了“面粉大王”和“棉紗大王”。不過,由于清朝末期的半封建和半殖民地性質,他們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成爲最早致力于對外貿易的企業,這爲日後的崛起埋下了先機。

進入20世紀以後,雖然滿清的腐朽統治已經接近尾聲,但榮氏家族卻是蒸蒸日上。通過幾十年的積累,家族生意已經滲透到了金融、信托、娛樂、實業和交通等多個領域,俨然成爲一股不容小觑的民族資本。

1911年10月10日,在保路運動如火如荼進行之際,革命黨人蔣翊武和孫武等人發動武昌起義,從此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緊接著,中山先生迅速回國組建臨時政府,標志著武裝鬥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客觀的說,雖然辛亥革命沒能最終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但民族資産階級還是迎來了發展機遇。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鬥得死去活來,就連戰場的物資供應都難以爲繼,宋氏家族迅速擴大出口業務終于賺得盆滿缽滿。據榮德生在日記中記載:

歐戰已起,余認爲可以放手做紗、粉,必需品也。

榮德生

短短幾年的時間,榮宗敬和榮德生就又增設了許多工廠,形成了自己的商業帝國。不過,這還不是榮家最巅峰的時刻,引用著名影星周潤發的一句廣告詞:“成功?我才剛剛上路”!

榮毅仁出生後,立即被父輩寄予了無限厚望,除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外,從小就接受精英式教育。加之,他的外形英俊潇灑和氣質不凡,走到哪裏都是焦點人物,充滿了“主角的光環”。

1927年,隨著蔣某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隨著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走向了失敗。甯漢合流後,南京國民政府立即開始進行瘋狂的經濟掠奪,尤其針對富裕的民族資産階級更是痛下殺手。

爲了集中力量發展軍工業和重工業,南京國民政府出台了所謂的“統制經濟”,還向民族資本家指派高昂的軍費和公債。經過同鄉吳稚晖的疏通,榮氏家族雖然涉險過關,但依然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從此以後,榮家對于自己的企業尤爲珍惜,對于後輩的教育也更加重視。因此,雖然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富商家庭,但榮毅仁卻從來都不敢揮霍和懈怠,完全不像現如今的富二代們各種花樣作死。

從中學畢業後,榮毅仁考入了上海聖約翰大學攻讀本科,所學專業是曆史。作爲當時全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該校的教會背景和西方背景都十分濃厚,軟硬件設施更是無出其右者。

1937年初,榮毅仁從大學畢業後擔任了家族旗下一個面粉廠的經理助理,從此開始經商。經過了高等教育,又經過了多年曆練,他非常有信心可以實業報國,可惜被突如其來的“盧溝橋事變”打亂了所有計劃。

1937年7月,駐守華北地區的日本駐屯軍通過軍事演習進行挑釁,作爲區區聯隊長的牟田口廉竟然以士兵失蹤爲由炮擊宛平城,從而引發了全面侵華戰爭。在軍事智囊蔣百裏的建議下,國民政府希望進行縱深作戰,決定改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爲“由東向西”。

1937年8月13日,以中國軍隊進攻駐紮于上海虹口的日軍爲標志,淞滬會戰由此爆發。期間,榮毅仁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目睹了繁花的十裏洋場變爲一片廢墟,目睹了家族生意損失慘重。

淞滬會戰失敗後,日軍占領了上海,榮家位于上海和無錫等地的多處産業皆被掠奪。面對國家罹難,面對日寇鐵蹄,榮毅仁仰天長歎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勉強維系工廠運行以爲民衆提供賴以爲生的崗位和飯碗。

爲了穩住局面,伯父榮宗敬親自前往香港去“打前站”,希望在那裏繼續經營自己的企業。不過,由于水土不服和連日奔波,他到港沒過多久便舊病複發而過世了,臨終前告誡後輩們無論如何都要實業救國。

1938年3月初,榮宗敬的靈柩通過加拿大的“皇後號”郵輪運回淪陷的上海,最終被安葬于無錫老家。從此以後,家族的重擔都落在了榮德生和榮毅仁的肩上,那是他才只有22歲。

面對日本人多次合作辦廠的要求,榮德生和榮毅仁總是以各種理由推托,要麽是資金短缺,要麽是技術不足,要麽是勞力不夠。其實,他們暗中一直都在支持抗戰,表現出了高度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

1945年抗戰勝利後,榮毅仁原本以爲家族生意可以借助國家和平的契機而重現生機。可是,貪汙成性的國民政府竟然打起了歪主意,公開壓榨的同時還暗中綁架榮德生索要贖金,簡直是要多無恥有多無恥!

1946年6月26日,國民政府在完成戰爭的前期准備後,終于撕毀了墨迹未幹的“雙十協定”。以全面進攻中原解放區爲起點,相繼又在晉南、察南、冀東、魯西南、蘇皖邊和遼南等地展開了大規模的攻勢,全面內戰由此爆發。

在解放戰爭期間,作爲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的宋子文強令榮家收購小麥並且提供軍需物資,榮毅仁不得不屈從。不過,他從內心深處厭惡內戰,厭惡國民黨,始終希望國家能夠恢複和平。

面對軍事上的失利,國民政府越來越被動,國統區的經濟已經陷于崩潰。同時,由于顛倒黑白的“反共宣傳”,導致一部分民族資本家擔心成爲被解放軍打擊的目標。因此,掀起了一股“遷廠逃資”的風潮,就連榮宗敬的長子榮鴻元也做好了遷廠的准備。

眼見大房都准備遷廠,二房的榮爾仁也准備南遷,當時擔任廣東省主席的宋子文積極拉攏既有實力又有影響的宋氏家族。但是,榮德生和榮毅仁卻異常堅定,多次表示既不去國外,也不去香港或台灣:

我的祖籍在大陸,我的祖墳在大陸,我的事業在大陸,我的根在大陸,豈會漂洋過海向外逃?

不過,榮德生和榮毅仁畢竟沒有和我們組織直接打過交道,也擔心真的像國民政府宣傳的那樣是“一幫殺人不眨眼的赤匪”。直到上海解放後,他們親眼目睹了解放軍的秋毫無犯和紀律嚴明,這才真正放下了懸著的心。據《榮毅仁》一書記載:

1949年5月25日,解放軍進入了上海,所有士兵就在馬路邊席地而臥,毫不擾民。我的車開到一個路口,有位解放軍戰士告訴我,前邊還有戰鬥,很不安全,要我不要過去,態度和氣而誠懇。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解放軍,對照國民黨軍隊真是完全不一樣!

榮毅仁不僅決定留在上海,還將已經抵達香港的家眷們也都通通接回。從此以後,他跟定了組織,也翻開了自己人生嶄新的一頁,走上了一條“紅色資本家”的道路。

上海市剛剛解放後,我們組織立即開始著手穩定金融和恢複秩序,榮毅仁受邀參加了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作爲榮氏家族的掌舵人,他立即就受到了各方的密切關注,陳毅市長還語重心長地表示:

我們不貪圖你們那點財産,一千萬工人階級、五萬萬農民階級,還有幾百萬的知識分子,只要五年、七年就可創造出幾十萬萬、幾百萬萬、幾千萬萬元。我們氣魄大得很,我們要取得全世界,看到你們能來參加就很歡迎!

當時,由于連年的戰火,由于國府的盤剝,榮氏家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幾乎都是瀕臨破産的虧損企業。不過,在新政府的積極扶持下,他們終于煥發出了生機,也終于重新回到了正軌。

1950年6月,毛主席在北京親自接見了部分工商界代表,榮毅仁也有幸進入了受邀名單。當天,偉人不僅親切與他握手交談,還關切詢問在無錫頤養天年的榮德生身體狀況,氣氛相當的融洽。以至于,他在晚年時還這樣回憶:

我並沒有因爲自己是資産階級而不敢講話。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榮毅仁率先垂範慷慨解囊,主動捐獻了七架飛機和大量衣物。同時,在上海工商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遊行隊伍中,他也當仁不讓走在了隊伍的最前列。

伴隨著全國開始進行工商業的社會改造,榮家自然也成爲了被改造的重點對象。可是,榮毅仁卻顯得深明大義,認爲這是一場利國利民的變革,因此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沒有絲毫的抵觸之意。對此,他還動情地表示:

社會主義改造對于我失去的是屬于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得到的卻是一個人人富裕繁榮強盛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榮毅仁的帶頭示範下,上海的公私合營開展得格外順利,也爲全國的社會主義改造開了一個好頭。因此,毛主席親自參觀了榮氏的紡織工廠,還盛贊他是“完全守法戶,爲工商界樹立了一面旗幟”。

1954年,榮毅仁成爲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積極爲新中國經濟和工業發展貢獻力量。會議期間,他當面向毛主席提問:“經過社會主義改造,階級關系已經有所調整,工人階級和資産階級之間的對抗性矛盾是否可以轉化爲非對抗性矛盾呢?”

對于榮毅仁的提問,毛主席非常重視,當場表示“你這人倒蠻會用腦子、提問題”。之後,偉人在第十一次最高國務會議上專門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深入系統地進行了明確闡述。

對于榮毅仁的表現,毛主席非常滿意,多次在大會小會中予以表揚。1957年1月,偉人特意囑托國務院副總理兼上海市長陳毅進行“拉票”,最終促成他成功當選爲副市長,主要分管經濟工作。

1959年,榮毅仁奉命被調往北京,擔任了紡織工業部副部長。不過,他還是因爲“資本家”的身份而受到了一些牽連,幸虧周總理多次庇護,囑咐他“一定要經受住考驗”,終于度過了文化的大革命。

1976年10月6日,在華國鋒和葉劍英等人的果決行動下,十年內亂終于結束。到了1977年7月,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恢複鄧小平同志領導職務的決議》,鄧公終于第三次複出參加工作。

正式複出工作後,作爲副總理的鄧公主要分管科學和教育,率先在這些領域走出了陰霾。等到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事實上形成了以他爲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也做出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曆史決策。

1979年1月,鄧公特意邀請了榮毅仁等工商界代表進行座談,要求他繼續在經濟領域發揮自己的特長。對于這份重托,已過花甲之年的他顯然非常激動,之後開始著手籌建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希望能成爲國家引進外資和對外貿易的橋梁。

1979年10月4日,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正式成立,榮毅仁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爲了鼓勵他大膽向前,鄧公多次表態支持:

搞經濟要強調請專家來幹,榮毅仁就是專家。

在榮毅仁的領導下,中信成爲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也成爲了“先行者”和“探路者”,創造了太多的全國第一,不到十年就成爲了跨國集團。除此之外,他還以企業的便利條件網羅人才,甚至將曾爲中美建交立下汗馬功勞的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聘爲公司顧問。對此,葉劍英元帥就這樣高度評價:

利用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利用榮氏家族的優勢,他出面吸引一部分人來投資,然後吸引更多的外資,這作用是別人替代不了的。很多事,共産黨人替代不了,由他出面比較好。

事實證明,葉帥說得沒有錯,榮毅仁以“中信”作爲媒介和載體,成功聯系到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人次訪華或投資。可以說,他以實際行動回擊了許多西方國家對于“改革開放”的質疑,也爲國內企業贏得了機會。

當時,我國的一個大型重點項目“江蘇儀征化纖工程”因爲資金不足而准備下馬,極大地影響到化纖産品的國産化進程。經過慎重研究,中信公司推出第一個海外債券,通過向日本發行100億日元債券而解了燃眉之急。對此,鄧公親筆題寫了“勇于創新,多作貢獻”八個大字,再次肯定了榮毅仁和中信公司。

在長年與組織的交往中,榮毅仁的思想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逐漸由民族主義者成爲了共産主義者。1985年7月,他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實現了多年以來的夙願。

1986年,榮毅仁被美國雜志《幸福》評選爲“世界50名知名企業家”。同時,《福布斯》雜志也將他評選爲“中國富豪第一人”,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他的成功。

1993年3月,在第八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江澤民當選爲國家主席,榮毅仁當選爲國家副主席。從一個民族資本家到國家領導人,這個跨越不可謂不巨大,既體現了個人的努力,也體現了組織和人民的信任。對此,日本《東京新聞》做出了這樣的評述:

破天荒地起用被稱爲“紅色資本家”的榮毅仁擔任國家副主席,就向西方國家發出了希望改善關系的強烈信號。

同時,德國《柏林日報》也發表了這樣的評論員文章:

首次提升一位商人和富翁擔任國家副主席,這不僅僅具有象征意義,還向國內外,特別是數百萬的華僑表明了中國領導人認真對待改革和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決心,亦具有較大的政治意義。

在出任國家副主席後,榮毅仁戀戀不舍地把自己嘔心瀝血打造的中信公司交給了王震將軍之子王軍執掌。臨別時,他還發自肺腑地表示:

無論是國家制度上,還是國家慣例上,我都不再適宜在中信工作了。

從此以後,榮毅仁在國家副主席的崗位上繼續鞠躬盡瘁,以自己獨特的身份、地位、能力去協助江澤民主席開展工作。其實,二人都曾在上海任職,平時的交集也很多,屬于惺惺相惜的老朋友。

根據媒體報道,1991年3月第七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召開之際,上海代表團進行分組討論。江澤民和榮毅仁先後步入會場,兩人還用濃濃的上海方言表示回娘家了,可以關起門來說娘家話。

1998年3月,榮毅仁在任期屆滿後選擇退休,跟妻子楊鑒清住進了位于北京東城區的一座四合院中安享晚年。書房內,懸挂著江澤民主席贈送的一副字,寫的是鄭板橋七絕“衙齋聽竹”。

退休以後,榮毅仁很少公開露面,享受著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生活中除了孩子就只剩下了看書、養花和足球,絲毫沒有富商和高官的架子。他年輕時就是足球場上的健將,後來又擔任過足協顧問、名譽顧問和名譽主席等職,一心期盼中國足球隊“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可惜,如今的國足已經令人無語!

2005年10月26日20時31分,榮毅仁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89歲。他的逝世,宣告了一個傳奇的落幕,一個時代的結束,在京的領導們基本都悉數到場,親送好同志和好朋友最後一程。

之後,兒子榮智健親手將父親的骨灰入土安葬于家鄉無錫的馬山華僑公墓舉行。2014年1月8日,在妻子楊鑒清病逝于香港後,被子女們安葬于榮毅仁的一側。

無錫梅園曾是榮氏家族的私家花園,榮毅仁根據父親榮德生的遺願于1955年將其無償捐獻給當地政府,至今依然是著名的遊覽聖地。其中,由清代愛國將領左宗棠題寫的對聯非常著名: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尋平處坐,向寬處行。

榮毅仁一生都在踐行著這個對聯,在“家”和“國”之間作出了准確的诠釋:愛國猶如愛家,愛國勝于愛家!

0 阅读: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