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虎謀皮?4家中國車企與英偉達合作,美用“溫水煮青蛙”戰略!

東東觀點 2024-05-06 14:52:46

英偉達是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巨人,它在美拉斯維加斯舉辦的2024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覽會上發布了一則重大新聞。寶馬將與中國四大汽車企業:理想,長城,極氪,小米簽訂夥伴關系,爲其提供基于 NVIDIA DRIVE的無人駕駛系統的技術支撐。長城汽車,極氪,小米,都已將 NVIDIA DRIVE Orin平台應用于其最新的無人駕駛系統,而理想也將采用 NVIDIA DRIVE Thor中央運算平台。英偉達此舉暗示了其在無人駕駛方面將會是下一步的主要發展方向。

英偉達的這一舉動,是繼數據中心,遊戲,以及專業可視化之後的另一項重要商業發展。在美兩國持續推行《芯片法案》和亞太“Chip 4”芯片聯盟的情況下,英偉達看起來並沒有急于在國內占據一席之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從2019年起,國內銷售已實現了連續5年的高速增長。中國新能源車的銷售規模有望在2023年前突破508萬台,市場占有率爲34.4%。

與此同時,我們的新能源汽車也在不斷地向國外拓展。從2018年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量已經持續了6年,預計在2023年將達到104萬台,也就是汽車出口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三點六。歐洲汽車業受到嚴重打擊,爲了遏制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歐盟還針對比亞迪啓動了反補貼調查。

盡管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總體上還是依靠國外核心部件的組裝方式,嚴重依賴國際産業鏈。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技術上,受到了歐美等國的嚴格限制。根據弗若特沙利文的一份報告,生産一台新能源汽車平均需要1500塊芯片,比傳統的燃料汽車高出一倍,也就是總造價的5%到8%。

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芯片主要依靠進口,在國內市場上的份額很小。英偉達在世界上的高計算能力片上,幾乎獨占了80%以上的市場。國內目前已經有上百家汽車芯片研發企業,50多家廠商宣稱已經具備了汽車級的量産技術,但英偉達的市場份額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在過去的三年裏,世界汽車行業遭遇了數次芯片短缺,其中最糟糕的一次是在2022年,造成了世界範圍內4百萬台的銷量下滑。對于我們國家而言,這是一個喚醒的信號,它不能提供自己的芯片。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需要構建自主的汽車産業體系,才能應對全球市場的變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芯片國産化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而英偉達,則是加大了對我們國家的芯片出口,讓我們國家的芯片,遠遠的落後于世界,從而遏制了我們國家的芯片工業。在消費類電子産品方面,英偉達並沒有向中國出口其最新的圖形處理器,而使用的是上一代的圖形處理器。英偉達的這一戰略,不僅僅是在中國,同時也在中國。面對這種挑戰,我們需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下更大的努力,爭取真正的自主研發,從而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據主動。

中國要想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加強研究與創新就顯得尤爲重要。中國各大車企都在加緊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尤其是在汽車芯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通過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進地方自主創新,促進企業間的協作,增強産業整體的競爭實力。

在此過程中,政府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即通過政策扶持、資本投資等方式,引導産業鏈上、下遊企業積極應對技術難題。比如,通過對科研項目的補助、稅收減免、專項資金等措施,幫助企業減少研究費用,減少風險。同時,中國也在大力推進對外合作,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經驗,促進國內工業的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的車企也在積極開拓國外市場,以走出去、走出去、走出去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這些公司不但瞄准歐洲、北美等傳統汽車市場,而且也在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中國的汽車制造商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會。中國在這些國家提升自有品牌及科技,不但可以提升其在全球的占有率,更可顯示出其科技革新與生産實力。

0 阅读:71
评论列表

東東觀點

簡介:歡迎大家來點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