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與光緒瓷器,如何區分,看完您就懂了

欣賞傳播傳統文化 2024-02-20 14:18:27

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烨年號),經濟貿易發達,康熙十九年景德鎮恢複禦窯廠,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豔,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康熙青花分爲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終,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爲突出。

清光緒朝曆時34年,期間民族資本有所發展,這個短暫的興盛時期,被曆史學家稱爲“同光中興”。景德鎮處于內陸山區,相對閉塞,便于控制。清政府爲了滿足醉生夢死的生活,曾撥巨款給景德鎮燒制禦用瓷器,並加強了管理,致使景德鎮官窯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光緒官窯青花瓷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優質的仿品已經接近或者達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而大部分作品則帶有明顯的光緒特點。民窯青花瓷則根據市場的需求生産,走的是商品化道路。因此品種衆多,風格迥異,精粗皆有。

康熙瓷器被公認爲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曆經61年,是清代鼎盛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發展,就瓷器而言,無論胎質、制作工藝、畫工等諸多方面都十分講究。所以康熙瓷器曆來被收藏者視爲珍品。

光緒在晚清時代,相對比較強盛,有"光緒中興"之說,出于多種原因,光緒仿制康熙瓷器的現象多有出現,好者幾可亂真。所以准確的區分康熙和光緒瓷器,有著重要的意義。

首先,從制作工藝上看,有粗、細之分。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處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較規整,器壁外處理的平整,器物的內部少有精細的處理,常見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規矩,底足處理圓潤、光滑。而光緒的瓷器在旋胎上胎體較康瓷輕薄一些,特別是器物底足的處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帶水的感覺。

其次,在胎質方面。康熙瓷器的胎質可以用細密、潔白、堅實來形容。光緒瓷器的胎質比較粗松,呈灰黃色。

再有畫工方面,康熙瓷器線條流暢,特別注意起筆落筆的頓挫,線條猶如鋼條,直線和彎曲都剛勁有韌性。繪畫造型准確,詩書畫印,完美的結合。赤壁賦、聖主得賢臣頌等詩文常整文搬上畫面。書法多楷書,字體秀美、工整。繪畫的內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龍鳳等題材。以人物、山水爲佳。光緒瓷器的線條柔軟、較細,力度不強,雖也有起落筆的提頓,但較之康熙就顯無力了。在繪畫的內容上也少有創新。

另外釉質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質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也有一種表面有小點,釉質較薄、呈渾濁的白色,常有爆釉現象,與光緒瓷器極爲接近。光緒釉質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陶瓷的鑒定不可以偏代全,僅就兩件瓷器加以分析,驗證以上的觀點。

第一組圖片:康熙的人物臉型比較豐滿,造型准確,衣紋線條流暢。光緒人物的臉部線條纖軟。

第二組圖片:注意樓閣和欄杆的線條,康熙瓷剛勁有力,青花濃淡變化明顯。光緒瓷線條軟弱,青花層次不清晰。

第三組圖片:胎質的不同,更要注意康熙瓷器器足處理規矩清楚,胎質堅硬緊實。光緒瓷器器足棱角不分明,胎質疏松

1、早期康熙青花胎體厚重,釉面肥潤呈青白色,有縮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與器底釉色不一致,個別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層醬釉,底足處理不是很細膩,有火石紅,露胎處能看到一圈細密的旋環痕迹。

2 、康熙民窯器中常見縮釉、粘砂、不光滑現象,器物底足內釉薄泛白,常見放射狀的跳刀痕,有的足牆同面斜削呈尖狀,圈足直徑大,許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現台階的形狀,其折角處極爲挺直,俗稱“二層台”或“台階底”。3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燒成溫度進一步提高,胎體潔白堅硬,斷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雜質,胎體薄厚適中,注重修胎。

4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澤深沉含蓄,胎體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齊。

5 、中期青花使用雲南省的“珠明料”,人們往往稱康熙青花爲“翠毛藍”、“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色彩變化有五個層次的色階,所用青料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之分。

6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爲豐富的一個時期,形式更是變化多樣,層出不窮,一種器型往往有多種不同的式樣,以人們的現實生活需要和條件爲依據,千姿百態,仿古創新,既有陳設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種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銅器式樣祭器、外銷瓷等。

7 、康熙青花在繪畫技法上,也有不少改革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改變了明代青花勾勒花紋輪廓線,然後塗色的傳統方法,即單線平塗,而是采用瀉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和借鑒了西洋畫的焦點透視手法,濃重、淡雅層分分明。在瓷坯上繪畫,一種顔色即能表現出濃淡、深淺多種不同的色調。

8 、民窯青花的款識比官窯要複雜,區別很多,多數不書寫年號款,這和當時禁書年號的規定有關系。往往寫堂名款,雙稱齋堂款所居的“齋”、“堂”、“室”、“軒”,還有吉言贊頌款和花押圖記款。多數是寫在底足,畫有雙圈,沒有雙圈線的極爲少見。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