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瓒:白馬之主,北地稱雄

杜浩講曆史 2023-06-29 09:00:18

公孫瓒,原名公孫伯圭,出身貴族,只是一個庶子,因爲母親出身低微,所以沒有受到重視,但是因爲英俊潇灑,天賦異禀,被涿郡太守看中,收爲女婿,在他的嶽父的教導下,拜入了一位大學者盧植的門下,結交了劉備等人,成爲了太守的馬車夫,在太守被貶谪之時不離不棄,扮成小兵護送,在路上太守被赦免,他也因此被稱贊,被舉薦孝廉,出任遼東蜀國的長史,在跟隨騎兵巡視的時候他發現了一隊鮮卑人,因爲人數上的劣勢,公孫瓒以爲撤退就是一條死路,戰鬥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便率領自己的騎兵與鮮卑人交鋒,雖然損失慘重,但幸免于難,鮮卑人也不敢輕易犯境。這五六年來,他一直在北方征戰,保護邊疆,深得民心。

一八八年,張純等人在遼東石門被公孫瓒打敗,丟下妻子兒女,逃往鮮卑,公孫瓒因爲貪圖軍功,被包圍在遼西兩百多日,最後躲入柳城,返回中原,後來被朝廷委任爲幽州駐守,公孫瓒在邊關與胡人厮殺,凶神惡煞,如臨大敵,後來公孫瓒也培養了一支騎兵,與自己一樣騎著白馬,打仗時負責射殺地方士兵,被譽爲“白馬義從”,後來黃巾起義,丘力居禍害北方青,徐、幽、冀四州,公孫瓒束手無策,朝廷便將劉虞派到了幽州,劉虞采取了開明的方針,派人前往草原,向草原人解釋了其中的利害關系,並讓草原人將張純獻出來,但草原人卻暗中找到了劉虞,請求劉虞撤回一部分兵力,然後將張純的頭顱交給了劉虞,經過一番懷柔政策,很快就穩固了邊關,因爲他是皇室成員,所以才被冊封爲太尉,後來朝廷又派了兩個人一起駐守幽州,劉虞成爲了幽州牧,大司馬。公孫瓒任薊侯,奮武將軍,兩人一松一緊,一戰一和,互得益彰。

後來公孫瓒擊退了黃巾軍後,漸漸變了,對劉虞懷恨在心,而且他也沒有管好軍隊,經常會讓軍隊搶劫平民,這讓他與劉虞産生了沖突,再加上現在朝局動蕩,公孫瓒一心要回到洛陽,于是讓劉虞之子向劉虞請求發兵,劉和半路就被袁術抓住,袁術請求劉虞出兵,自己願意作爲後援,公孫瓒明白袁術的想法,勸說劉虞沒有成功,害怕袁術知道,于是派人與袁術結成聯盟,再加上他的堂弟公孫越,以爲是袁紹的錯,就想派兵報複袁紹,袁紹當時勢力薄弱,將渤海讓給了公孫瓒的堂弟公孫範,希望他能夠從中斡旋,最後,公孫範與公孫瓒聯手,幫助公孫瓒攻陷了青州、徐州黃巾後,占領了界橋,公孫瓒的權勢達到了巅峰,他讓嚴綱擔任冀州刺史、田锴擔任青州刺史、單經擔任衮州刺史、自己則統帥幽州,一時間聲勢浩大。192年,公孫瓒和袁紹在界橋交戰,公孫瓒仗著自己的騎兵數量衆多,看不起袁紹,沒想到鞠義早已看出了白馬義從的弱點,輕裝上陣,在戰鬥中,公孫瓒輕裝上陣,在鞠義的帶領下,公孫瓒的軍隊死傷殆盡。

後來公孫瓒反撲,卻被袁紹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退兵,後來袁紹出兵攻打幽州故安,戰敗,兩人僵持了一段時間,但是沒有了鐵騎的幫助,他哪裏是袁紹的敵手?幽州的劉虞覺得公孫瓒與袁紹之間的爭鬥太過慘烈,所以想要阻止,可是公孫瓒卻更加咄咄逼人,于是兩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張了,一九三年,劉虞調集了十萬大軍,向公孫瓒發起了攻擊,原本公孫瓒的兵力已經很少了,根本無法抵擋劉虞的攻勢,可是劉虞卻沒有任何用處,只是命令士兵不要驚動平民,不要縱火,公孫瓒趁機率領數百精銳,一舉扭轉了戰局,偷襲了劉虞的府邸,將劉虞一家一網打盡,後來公孫瓒派出了一支百余人的隊伍,公孫瓒以叛逆袁紹的罪名將劉虞斬殺,然後將劉虞的頭顱帶回了京城,卻在路上被人偷走了,公孫瓒用這樣的手段奪回了幽州,結果自然不言而喻。195年,劉虞幫助過的鮮卑族、烏丸族和其他部落,在閻柔的帶領下,多次擊敗公孫瓒,將公孫瓒逼到易京,在這裏屯田,而鞠義則是在糧草枯竭的情況下撤退,遭到了公孫瓒的伏擊,所以公孫瓒有了一夕之安寢,可是他卻沒有總結教訓,而是在這裏建立了一座要塞,用鐵柵欄作爲自己的住所,儲存了許多食物。沒過多久,袁紹率領軍隊包圍了易京,公孫瓒見勢不妙,舍棄了自己的部下,這讓他的部下更加絕望,他讓自己的兒子去找黑山軍幫忙,可是還沒等援軍趕到,他就被袁紹截信後將計就計,最後,北方的霸主公孫瓒意識到自己的失敗,選擇了自殺。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