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名義GDP超日本,日本面臨哪些難題?

九派新聞 2024-02-18 18:41:19

當地時間2月15日,日本內閣府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反映物價上漲的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5.7%,達到大約4.2萬億美元。而德國名義GDP增長6.3%,達到4.46萬億美元左右。日本的名義GDP從世界第三位下降到世界第四位,被德國反超。作爲世界的主要國家之一,日本在2010年被中國超越之前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與此同時,日本的經濟的下滑趨勢似乎還在進一步持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在龐大且不斷增長的年輕人口的支撐下,印度經濟預計將在2026年超過日本,後者將進一步跌至世界第五。

這是2022年4月20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日元紙幣。來源:新華社

日本在曆史上被稱爲“經濟奇迹”,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中崛起,成爲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但在過去3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日本的經濟只是偶爾適度增長,並在1990年左右開始的金融泡沫破裂後處于低迷狀態。

從本質上來說,日本和德國的經濟在2023年都面臨困難。2023年,日本和德國的位置的變化主要反映了日元兌美元的大幅下跌,而不是德國經濟的表現優于日本。德國的經濟在2023年收縮了0.3%,表現並不良好。與日本一樣,德國也面臨嚴峻的國內外局勢。從國際上看,俄烏沖突爆發,能源價格飙升,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德國産生了嚴重的影響,同時歐元區利率不斷地上升等因素加劇了德國面臨的困境。從國內環境來講,德國國內的熟練勞動力的長期短缺,也阻礙了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增長。

既然日本和德國的經濟表現同樣面臨困境,制約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將如何影響日本的經濟的後續幾年的表現?日本政府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當前的這些問題?

面對日益嚴重的經濟發展困境和動力不足,日本經濟長期處于疲軟狀態。此次被德國超越,直接原因看似是偶然的彙率問題,但深層原因正一步步凸顯。首先,日元貶值是日本跌至第四位的關鍵因素,因爲名義GDP的比較是以美元計算的。在2022年和2023年,日元兌美元彙率下跌了近五分之一,其中去年下跌了約7%。盡管日元貶值能夠讓日本在國際市場上享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有利于日本産品的出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兩年日元兌美元彙率大幅下跌會在出口利潤回流時侵蝕出口利潤。

而且日本央行在2016年引入了負利率,試圖刺激支出,投資和提振物價。負利率帶來的影響之一是降低了日元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從而壓低了日元的價值。日元貶值進一步影響了名義GDP的換算,從而影響日本的全球的經濟排名。

這是2023年11月14日在日本橫濱拍攝的進出口汽車集散場地。來源:新華社

同時,日本經濟的相對疲軟也反映了其人口的減少帶來的一系列的問題。首先,因爲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和出生率保持在低位等因素的影響,日本的生産力和競爭力急劇下降。根據政府數據,作爲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人口數量數年來一直在下降,並在2020-21年創紀錄地減少了64.4萬人。預計到2065年,這一數字將從2021年的1.25億下降到8800萬,在45年內下降了30%。

與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持續增長形成對比,日本的出生率保持在低水平。2021年,日本出生人口總數爲811604人,是1899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下降速度比人口專家預測的要快。相比之下,百歲老人的數量超過了90500人,而1963年只有153人。

日本的出生的人口減少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日本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越發的突出,比同樣面臨勞動力問題的德國更嚴重。近些年來,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種多樣的措施提高出生率,但是成效並不顯著,意味著長期的勞動力短缺缺口預計將進一步擴大。移民是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問題的一個選擇,但除臨時居留,日本一直對外國勞動力的接受度並不高。這引發了有關歧視和缺乏多樣性的批評。

隨著新興産業的發展,人工智能成爲日本政府解決當前的勞動力短缺,刺激經濟增長,發掘産業發展潛力的另一種選擇。近些年來,日本政府正在加大在新興産業等發展人工智能,但是並不能完全彌補日本勞動力的缺乏。而且,人工智能市場目前在發展過程中,産業的監管並不完善。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潛在的負面影響是日本政府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出生率下降的趨勢在短時間內無法扭轉,日本政府需要著力解決人口危機,並加快推動結構性改革,例如讓更多女性從事全職工作,降低外國投資壁壘,頒布更多的措施吸引國外的勞動力等等。

2023年11月15日,人們走過日本東京澀谷車站前的十字路口。來源:新華社

值得關注的是,日本經濟增長緩慢背後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工資停滯不前導致日本家庭不願消費。與此同時,企業大舉投資于增長更快的海外經濟體,而不是老齡化和萎縮的國內市場。

2023年,日本的私人消費連續下降。根據日本內閣府,由于家庭和企業支出疲軟,日本2023年最後三個月的實際GDP(商品和服務的總價值)較上一季度萎縮0.1%。同時,家庭生活成本上升和實際工資下降,占日本全部經濟活動一半以上的私人消費下降了0.2%。

受困于國內外的局勢,全球供應鏈的沖擊等,日本正經曆30多年來最快的物價上漲。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日本很多的家庭對于消費變得更加謹慎。長期停滯不前的工資和不斷上漲的物價水平讓這一趨勢更加明顯。但這些並不是正在發生的唯一變化。不管是從個人家庭支出還是日本的整體的國內市場,消費傾向帶來的改變正在觸及更多的方面。對于日本政府,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加薪,以鼓勵需求驅動型增長,將是緩解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

(部分信息參考中新網、新華網)

九派新聞記者 木楊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0 阅读:8